前文《公安部1局26局戴同一雙「血手套」》談及公安部一局二十六局至遲在2011年9月就合二為一了。看官可能會問,這個中共公安部此前未曾有過的「混搭」部門,該歸誰管呢?
從現有公開資料來看,陳智敏在2003年至2009年8月擔任公安部一局(國保局)局長(2005年3月起兼公安部長助理)。
2009年8月,陳智敏升任公安部副部長,顯然就不合適繼續兼任一局局長了。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一局局長的大印交給了李江舟(賈春旺的祕書)。
到2011年9月,白少康出任一局二十六局局長時,他的上頭就出現了兩個老闆,一個是分管國保的陳智敏,另一個是中央610辦主任、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李東生。
那白少康該聽誰的呢?如果按級別來看,李東生是正部級,比副部級的陳智敏高一頭,當然要聽李老闆的。
但是從局的人手構成來講,因為鎮壓異己的需要,一局是中共公安系統歷來的頭牌部門,再經過陳智敏的多年經營,內部遍布陳的親信,而李東生是在陳智敏升任副部長之後的2009年10月才出任公安部黨委成員、副部長(正部級)。
換句話說,從中宣部副部長跨界進入公安部的李東生人生地不熟,儘管戴著頂正部級的高帽,但是要指揮這個一局的原班人馬,只怕還是要靠陳智敏「抬抬手」。
李東生為何要跨界任職呢?那是因為中共對迫害法輪功要轉入「地下運作」了,江澤民此前倚重的「槍筆」兩黑手,「筆」的作用大大削弱,「槍」得以獨大。而李東生在此前妖魔化法輪功方面表現非常「突出」,很得主子賞識,所以江就把李東生調入公安部,以「筆槍合一」的同時,總管迫害的所有黑線運作。
2011年2月,李東生出任中央610辦主任,並被提升為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從時間線看,半年後,在正式上位後的李東生「主持下」,一局與二十六局合併,就是合乎推理的事了。
回到那個一個部門兩個婆婆怎麼辦的問題,其實在中共治下比比皆是。但是公安部一局二十六局這種特殊的「二合一」模式,與一般意義上的「條塊管理」還是有所不同。什麼是條塊?比如,廣州市公安局隸屬廣州市政府,這是塊;接受廣東省公安廳業務指導,這是條。
大致可以說,陳智敏是「塊領導」,李東生是「條領導」。然後這兩人都有同一個頂頭上司——周永康。所以,歸根結底,這條和塊在狼狽為奸時,始終是「左手握右手」。
最後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周永康被判無期徒刑,李東生被判15年,陳智敏被免職。不管條也好,塊也好,都被一鍋燉了。周永康倒臺後,很多人都在往周的身後張望,看甚麼呢?看看周的後臺大老闆江舵主何時也一起「灰飛煙滅」。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心)
從現有公開資料來看,陳智敏在2003年至2009年8月擔任公安部一局(國保局)局長(2005年3月起兼公安部長助理)。
2009年8月,陳智敏升任公安部副部長,顯然就不合適繼續兼任一局局長了。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一局局長的大印交給了李江舟(賈春旺的祕書)。
到2011年9月,白少康出任一局二十六局局長時,他的上頭就出現了兩個老闆,一個是分管國保的陳智敏,另一個是中央610辦主任、部黨委副書記、副部長李東生。
那白少康該聽誰的呢?如果按級別來看,李東生是正部級,比副部級的陳智敏高一頭,當然要聽李老闆的。
但是從局的人手構成來講,因為鎮壓異己的需要,一局是中共公安系統歷來的頭牌部門,再經過陳智敏的多年經營,內部遍布陳的親信,而李東生是在陳智敏升任副部長之後的2009年10月才出任公安部黨委成員、副部長(正部級)。
換句話說,從中宣部副部長跨界進入公安部的李東生人生地不熟,儘管戴著頂正部級的高帽,但是要指揮這個一局的原班人馬,只怕還是要靠陳智敏「抬抬手」。
李東生為何要跨界任職呢?那是因為中共對迫害法輪功要轉入「地下運作」了,江澤民此前倚重的「槍筆」兩黑手,「筆」的作用大大削弱,「槍」得以獨大。而李東生在此前妖魔化法輪功方面表現非常「突出」,很得主子賞識,所以江就把李東生調入公安部,以「筆槍合一」的同時,總管迫害的所有黑線運作。
2011年2月,李東生出任中央610辦主任,並被提升為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從時間線看,半年後,在正式上位後的李東生「主持下」,一局與二十六局合併,就是合乎推理的事了。
回到那個一個部門兩個婆婆怎麼辦的問題,其實在中共治下比比皆是。但是公安部一局二十六局這種特殊的「二合一」模式,與一般意義上的「條塊管理」還是有所不同。什麼是條塊?比如,廣州市公安局隸屬廣州市政府,這是塊;接受廣東省公安廳業務指導,這是條。
大致可以說,陳智敏是「塊領導」,李東生是「條領導」。然後這兩人都有同一個頂頭上司——周永康。所以,歸根結底,這條和塊在狼狽為奸時,始終是「左手握右手」。
最後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周永康被判無期徒刑,李東生被判15年,陳智敏被免職。不管條也好,塊也好,都被一鍋燉了。周永康倒臺後,很多人都在往周的身後張望,看甚麼呢?看看周的後臺大老闆江舵主何時也一起「灰飛煙滅」。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