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3月26日訊】孫思邈是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是著名的醫生與道士,也是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譽為藥王。在宋朝被追封為妙應真人,道教尊其為天醫妙應廣援善濟真君,許多華人奉他為醫神。
孫思邈年少之時,便聰穎過人。當時的洛陽總管獨孤信見了孫思邈之後說:「這是一個聖童」。
孫思邈長大之後,常常談論老莊及諸子百家的學說,也喜歡佛經。他的道術也不可勝計。
據資料記載,唐時的許多名士,像宋之問、孟詵、盧照鄰等,都對孫思邈持弟子的禮節。大臣魏徵等受命編修齊、梁、周、隋等五代史時,恐怕有遺漏,多次向孫思邈請教。孫思邈用口傳授,就像親眼所見一樣。
東台侍郎孫處約,曾經帶著五個兒子孫侹、孫儆、孫俊、孫侑、孫佺去拜見孫思邈。孫思邈說:「孫俊應當首先顯貴;孫侑應當顯達得較晚;孫侹的地位最高,災禍出在執掌兵權上」。後來都像他說的一樣。
後周宣帝的時候,孫思邈隱居至陝西太白山。隋文帝輔政的時候,想讓他做國子博士,他稱病不起。他對親近的人說:「再過五十年,應當有一個聖人出世,那時候我才能幫他救濟世人」。
唐太宗即位,他被召至京城。太宗驚異於他的容貌年輕說:「我因此知道有道術的人實在應當受到尊重,羨門、廣成等神人確實不是虛傳。」太宗要賜他爵位,他堅辭不受。
唐顯慶四年,唐高宗召見他,賜他做諫議大夫,他又極力推辭掉了。
唐上元元年,孫思邈託病請求回鄉,皇上特意賜好馬給他,並且把鄱陽公主的城邑賜給他居住。
有一次,「初唐四傑」之一的詩人盧照鄰病了,住在孫思邈的住宅裡,院子裡有一棵大梨樹,盧照鄰在為那棵梨樹的一篇辭賦的序言裡說:「癸酉這年,我臥病在長安光德坊的官捨裡,這裡的老人說,這是鄱陽公主的城邑。從前鄱陽公主沒有出嫁就死了,所以她的城邑一直荒廢著。當時有一位處士叫孫思邈,他通曉古今,學盡各種數術。他談論起道家的理論來,就像古代的蒙縣莊子;他的學問深入不二,就像當今的維摩詰;至於推算天文曆法量度天地,則可以與洛下閎、安期先生相提並論。他自己說生於開皇辛酉年,已經九十三歲了。到鄉間打聽他,人們都說他已經幾百歲了。另外,他和人們一起談論起周、齊之間事來,記得清清楚楚,就像親眼見過。以此檢驗他,就不止是一百歲的人了。然而他的耳不聾,眼不花,神采奕奕。可以說是古代的聰明傅達長壽之人了。」
盧照鄰在重病期間,嗟嘆人的遭遇不同,長壽短命懸殊。他求教孫思邈:「名醫治病,它的道理如何呢?」孫思邈回答說:「我聽說善於談論天的人,一定要向人打聽;善於談論人的人,一定要以天的道理為依據。天有四時的變化,五行的運轉,寒暑交替。它的運轉,和就下雨;怒就颳風;凝結就是霜雪;張揚就是虹霓。這是天地的規律。
人有四肢和五臟,有醒有睡,有呼有吸,循環往複。流動,就形成人體的營養作用、衛外機能和血氣循環;明顯,就成為人的氣色;發聲,就有了人的聲音。這是人的規律。陽性,用它的精神;陰性,用它的形體。這是天和人相同的地方。等到失去這種正常現象,熱氣上升則生熱;不然就生寒;凝結就成為腫瘤;凹陷就成為癰疽;奔躍就成為喘息、睏乏;竭盡就成為焦枯。
病情呈現在表面,病變動卻在形體內。把這種道理推及到天地方面,也是這樣的。所以,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有盈有縮,星辰失去了常度,日月的運行出現錯亂,慧星離開軌道飛行,這是天地的大病。寒暑不正常,這是天地熱氣上升與否的表現;岩石泥土聳起,這是天地的腫瘤;山崩地陷,這是天地的癰疽;狂奔的風,狂暴的雨,這是天地的喘息和睏乏;雨露潤澤不及時。江河乾涸,這是天地的焦枯。
良醫治病,用藥疏導,用針劑拯救;聖人濟世,用道德調和,用政事輔助。所以,人身上有可以治好的病,天地有可以消除的災。」
孫思邈留下了大量著述,他註釋了《老子》、《莊子》,撰寫了《千金方》三十卷、《福祿論》三十卷、《攝生真籙》、《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卷。
曾經有個神仙從天而降,對孫思邈說:「你所著的《千金方》,濟人的功效也很廣了。而用生物做葯,殘害的生物也太多了,你會成為一個屍解的神仙,不能白天升天成仙了」。
此後孫思邈採用草木做葯,以代替虻蟲、水蛭的性命。
孫思邈死去時,留下話要薄葬,不準在墓中埋藏殉葬品,不準用活著的牛羊祭奠。經過一個多月,他的臉色沒變。抬起他的屍體往棺材裡裝的時候,他只剩下空空的衣服而已,當時的人都感到奇怪。
等到唐玄宗躲避安史之亂,向西到達蜀地之後,夢見一位老漢鬚髮皆白,穿黃色衣服,再三在面前參拜,然後奏道:「我是孫思邈,在峨嵋山結廬居住多年了。現在聽說皇上的鑾駕來到成都,我所以等候在這裡拜謁。」唐玄宗說:「我熟悉你的名字很久了,現在你不怕道路遙遠來到這裡,也是有所求嗎?」孫思邈說:「我隱居在雲泉之間,喜歡吃金石之葯,聽說這個地方出雄黃,希望賜給我八十兩。如果能滿足我的要求,請派使者到峨嵋山來。」唐玄宗答應了,心大跳而醒來,立即就令侍臣陳忠盛帶八十兩雄黃,到峨嵋山去賜給孫思邈。
陳忠盛奉詔之後來到峨嵋山,走到屏風嶺,遇見一位容貌很俊逸古樸的老頭,穿黃色衣服立在嶺下。老頭對陳忠盛說:「你莫非是天子的使者嗎?我就是孫思邈。」陳忠盛說:「皇上讓我把雄黃賜給你。」那老頭躬身接受,而後說:「我承蒙天子賜給我雄黃,現在有表章致謝,但這裡是山野之居,沒有筆墨,請您執筆轉抄送進宮中。」陳忠盛立即讓官吏拿來筆墨之類。老頭指著一塊石頭說:「表章在那石頭上,您可以抄錄下來」。陳忠盛看那石塊,果然有一百多個紅字,確實是表章。於是就把那些字抄錄下來。
抄完之後,老頭和石頭全都不見了。陳忠盛把此事詳細地奏明唐玄宗。唐玄宗詢問陳忠盛,老頭的相貌與夢中的果然一樣。
從此,孫思邈便有時隱沒,有時出現。
唐咸通末年,有一家百姓家裡一個十幾歲的男孩,不吃葷血,父母認為他喜歡善行,讓他到僧院做了童子。忽然有一人自稱孫處士,在院中游了一週之後,從袖中取出一包湯藥碎末交給童子說:「為我像烹茶那樣煎好。」煎好之後,處士飲了一些,把剩下的湯汁給了童子。童子覺得湯汁的味道極美,希望再給一碗。處士說:「這葯就是為你來的!」就把方寸這樣大的一匙葯沫再讓他煎著吃。吃完之後,童子就乘空飛起來。眾人正在驚異,一看那煎藥的鍋子,已變成金的了。
(記者李蒨蒨報導/責任編輯: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