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9年01月05日訊】林則徐(1785年─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慶時期進士。他在朝任職期間,因為主張禁煙,清理煙毒,導致英國以武力脅迫清廷。林則徐受到鋪天蓋地的誹謗,成為眾矢之的。他被革職充軍後,為新疆百姓興修水利,西北百姓敬之為神人。據傳他還曾經施展巧計,讓官員捐款賑災,我們來看看他的故事吧。
為民祈雨
據《清朝野史大觀》卷七記載,林則徐擔任湖廣總督時,湖北一帶遭遇大旱,一時之間米價暴漲,許多百姓買不起高價米,引發饑荒。他倡議官員捐款賑災,並以平價米賣給災民,使百姓渡過難關。他苦口婆心地勸說眾官僚,捐獻之事可量力而為,然而卻沒有任何一個官員響應捐款之事。
於是,林則徐想了一個辦法,貼出官方告示,通知眾官員到某天為百姓祈雨。從撫司一級到至牧令,都應當事先齋戒,以表虔敬。
到了祈雨那天,林則徐步行到壇邊,各級官員也只好跟著他走到祭壇。拈香禮畢,眾官依次席地而坐。
時值驕陽當空,烈日炎炎。官員坐著的地方,既沒有張開傘蓋,又沒有茶水。眾官坐在太陽底下曝曬,個個都汗流浹背,口乾舌燥,苦不堪言。
林則徐說:「我們身為官員,平日養尊處優,習以為常,卻不知道民間百姓的疾苦。今天就和大家共同體驗一下。」
眾官大約坐了三炷香的時間。林則徐說:「天氣這麼熱,應該喝些茶水。」於是吩咐僕人抱來水瓮,林則徐先喝了一碗,其餘的水分給眾官喝。眾官僚坐得太久,口渴難耐,都是一飲而盡。
一會兒,林則徐張口大吐,其他官員也都跟著吐起來。林則徐說:「這吐物足以檢驗我們的心腸啊!」並命僕人不要清理吐物。
他站起來,一一檢視眾官吐物,命僕人逐一記錄。發現眾官吐出的東西,都是葷腥厚味之物,唯獨林則徐吐出的是粗劣的野菜粗糧。看來官員大魚大肉吃慣了,就連為百姓祝禱請命之前必需齋戒,以示虔誠莊敬的禮節都不顧了。
林則徐嚴厲地訓誡官僚:「為民請命,你們就這麼對待嗎?上天不降仁心,實在是因你們視百姓生命如兒戲,所以招來這場旱災。」
眾官聽了,既慚愧又恐慌,害怕林則徐上表彈劾他們,紛紛表示願意捐獻,賑濟災民。災情很快就得到了緩解。
禁煙銷煙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處禁煙。並於次年,在虎門銷毀二百多萬斤鴉片。林則徐此次銷煙禁煙,抵阻了英商銷售鴉毒。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軍派艦隊攻占定海,並於八月抵達天津大沽口,以武力威脅北京。 於是,各種誣陷和指責蜂湧而上,林則徐成為眾矢之的。道光皇帝為與英國儘快議和,革除林的職務,將其發往新疆伊犁充軍。
林則徐清廉為民,很受百姓擁戴,他遭此誣陷時,一些紳士不約而同地主動出資,很快籌集了上萬兩白銀以作贖鍰,但林則徐婉言謝絕了他們的好意。
修身克己
昔日,林則徐到蘇州任巡撫,急躁的他為了克制不好的脾氣,曾經親自書寫了一匾額「制一怒字」,懸掛在聽事堂,時時提醒自己要修身克己。
如今面臨鋪天蓋地的誣陷,昔日克己修身的功夫就彰顯得淋漓盡致。他踏上充軍之路,途經西安,他與妻子離別時,吟誦一首詩,其中一句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節錄於《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則徐認為,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用生命都值得去換取,怎麼能因有利益就追求,有禍患就迴避呢?
雖然宦海浮沉,但林則徐不論到哪兒,依然守著浩然正氣,為民之心始終不變。在充軍伊利期間,熟悉水利工程的林則徐,在當地協助治水。他詳細勘查水道,開鑿河泊,既調濟水量,避免洪災,又便於百姓灌溉農田。西北百姓非常愛戴林則徐,稱林為神人(《三借廬筆談》)。@*#
事據《清朝野史大觀》卷7、《三借廬筆談》卷12、《夷氛聞記》卷1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