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1月18日訊】中國傳統過年的習俗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漸漸進入高潮,一直到臘月廿九,這段時間有很多準備噢!每年到此時,各界神明要返回天界述職,家家戶戶要掃除布新,祭祀祖先,迎接新的神祇的到來。
臘月二十三 灶王爺上天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中,這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每到這一天,各家各戶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燒餅,名曰「祭灶火燒」。或者供灶糖,灶王爺要在這個時間上天,去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情況,給灶王爺吃了嘴甜甜的,人們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中,這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灶王爺《河南博物院藏》。(鍾元翻攝/大紀元)
臘月二十四 撣塵掃房子
臘月二十四,是送神日。傳說中,玉皇大帝派很多神明司管人間,以察世人言行。古人有「三尺頭上有神明」的說法,人們謙恭的敬奉神明,崇善重德。
每年各界神明要返回天界述職,人們為感謝神的庇護,就於每年臘月二十四舉行祭典,恭送神祇。
這一天,也是民間約定俗稱的掃除日,除舊迎新不可不做。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家家戶戶撣塵掃房,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濬明渠暗溝,為迎接新神的到來做準備。
臘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傳說,天帝玉皇會在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一些地方還有吃豆腐渣的風俗,以示清苦,祈望玉皇來年降福。
台北迪化街是傳統辦年貨的街市。 (李怡欣/大紀元)
二十六二十七 割年肉趕大集
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燉大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民間還流傳着「臘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說法,也就是說,從這一天起要開始置辦年貨了。在各地鄉村,二十六、二十七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
臘月二十八 打糕蒸饃貼花
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的說法,是說臘月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總之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的前奏。
港式蘿蔔糕取意年年好采頭。(林秀霞 / 大紀元)
這天民間還要貼春聯、窗花、年畫等習俗。古時這一天要懸掛桃木桃符辟邪,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
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後來,隨着造紙術的問世,桃符被紅紙春聯取代。
臘月二十九 上墳請祖上大供
中國古代講「取仁於禰,取義於祖」,從先父身上取仁,從先祖身上取義。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稱「小除夕」,這一天,人們要上大供祭祖,以燃香引領先祖回家,以感念先祖的恩德。
這一天,家家還會置辦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且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過年的各種衣食祭品都要在這天進行完。
北方人除夕這一天喜歡吃餃子。(pixabay.com)
大年三十 除夕守歲
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黃曆年的最後一天。除夕要接灶神,這一天灶神會同諸神下到人間,百姓會恭敬地迎接諸神。除夕守歲也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北方人過年喜歡吃餃子,南方過年有吃餛飩的習俗,還有新年吃麵,預祝壽長百年。
(記者羅婷婷報導/責任編輯: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