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2月11日訊】為了對抗中國新型冠狀病毒,中國民眾乃至全球華人瘋搶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另外,受疫情影響,中國工廠停工等多種因素導致全球醫療產品供應鏈斷裂。
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斷惡化。在中國政府應對不力的情況下,口罩、酒精、手套等成為民眾的主要防疫資源。
個人防護用品為什麼沒貨了?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日前就警告說,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需求量較之前增加了一百倍,價格也上升了二十倍。全球正面臨個人防護用品的長期短缺,不僅影響全球供應鏈,還促使部分人士囤積這些防護用品,以高價出售。
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畢業生、現在紐約從醫的何岸泉告訴記者,個人防護用品購買量激增是因為:「疫情發展得很嚴重,很多沒有感染的人也要買夠一家幾口三個月的量。另外,還有有資金、有途徑的海外華人也把全世界的口罩購買一通。不說十四億中國人,就算是四億中國人都這樣存儲,我想全世界一年的生產量都不夠。」
原本並不是稀缺品的個人防護用具卻在武漢疫情爆發後,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記者近日在網上訂購了數盒口罩,發現雖然貨品為美國企業以其品牌發售,但口罩的生產地卻是中國。
美國民間機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也以自身經歷舉例說:「中國的防護用品的生產能力應該是佔全球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我有一天去CVS(美國的藥妝店)看有沒有口罩賣。一個店員就告訴我,他們的所有貨品都是中國製造,就問我為什麼華人都跑過來買,買完還寄回中國?」
「非典」與「武漢肺炎」
值得注意的是,對比2003年發生「非典」疫情期間,個人防護用品的供求量沒有發生巨大變化,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都沒有出現武漢肺炎發生後的醫療用品稀缺問題。
何岸泉分析認為,這和中國政府處理疫情的手法有關。
「第一,經過『非典』之後,民眾就知道要買口罩來防疫。第二,當時中國政府處理『非典』時引導地比較恰當,不會像這次一樣,前一天歌舞昇平,第二天『封城』,這樣百姓自然對政府不信任,認為在這麼下去會越來越糟糕,所以開始自救。」
李恆青則質疑大量個人防護用品的去處。
「國內、海外都有給予很多的捐贈。我們可以留意一下,現在很多中國官員出鏡都戴上N95口罩,但現在中國很多醫院還在呼籲說不夠物資,所以外界都認為中國在物資分配上存在大量的腐敗、管理混亂。」
疫情成警示美國或將國產醫用物資
近年來,由於中國勞工成本不斷上升,加上美中貿易戰的因素,依賴中國進口產品的美國公司開始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引發的醫療供應鏈癱瘓似乎對全球發出警示。
美國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10日接受美國福克斯商業電視臺的採訪時就說,這次的武漢肺炎疫情意味著很多藥品、醫療物品需要回流到美國製造。
何岸泉及李恆青均對此認為,個人防護用品的成本低,技術含量也不高,轉移供應鏈並不困難,但也不至於引起新一波供應鏈轉移潮,預計美國政府將調整相關產品的庫存保有度。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葉萍)(來源: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