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下廚有益健康 7個小技巧簡化料理工作(組圖)

2020年03月10日美食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3月10日訊】自己烹調餐點的好處很多,除了可吃得更健康,也能夠節省餐費,省去更多開銷。尤其,最近武漢肺炎的疫情在全球延燒,許多人開始避免外出用餐,改成自己下廚,烹煮健康餐點來增強免疫力。
然而下廚的過程中,往往會有些麻煩的環節,例如分離蛋黃和蛋白,或是將各種食材去皮等等。許多人會購買一些廚房工具,試圖讓料理工作更方便。但其實有很多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用簡單不花錢的方法,解決廚房中的惱人小事物!
分離蛋白和蛋黃
自己下廚有益健康 7個小技巧簡化料理工作(組圖)
對於一般的新手來說,分離蛋黃和蛋白並不容易,有時候稍有不慎就會把蛋黃弄破,或是讓碎蛋殼掉進蛋液中。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工具,來完成分離蛋黃的工作。(shutterstock)
烘焙食譜中常會單獨使用蛋白或蛋黃,對於一般的新手來說,分離蛋黃和蛋白並不容易,有時候稍有不慎就會把蛋黃弄破,或是讓碎蛋殼掉進蛋液中。如果你家沒有分蛋器,不妨試試下面這個簡單的方法。
準備一個乾淨的寶特瓶,先將瓶子略為捏扁,瓶口靠近並對準想要吸取的蛋黃,再輕輕釋放握力,就能把蛋黃吸進瓶子中。你可以一次蒐集多顆蛋黃,再將全部的蛋黃倒入碗中使用。用這個簡易的方法,就可以讓你不沾黏雙手,而又快速得分離蛋白和蛋黃。
如果在吸取蛋黃時,發生蛋黃散掉的情況,這可能代表這顆蛋已經不新鮮了。因為蛋放得太久,蛋白會稀化,蛋黃則吸收稀化的水分而破損,使蛋黃容易散開,這時雞蛋中的營養價值也已經降低了。
清除手上的大蒜味
烹煮各種菜餚時,經常會使用到大蒜,但碰觸過大蒜的雙手,往往會殘留著濃厚的蒜味,若沒有洗個兩、三次,怎麼也洗不乾淨!
其實,有一種簡單的做法,可以幫助你消除手上的異味。將雙手摩擦你可以找到的不鏽鋼,例如水龍頭、不鏽鋼鍋或鍋杓的握柄處,一邊摩擦,一邊再用清水沖洗,30~60秒後就可以除去嗆鼻的味道。當然,這個做法只能去除異味,因此建議你還是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潔雙手。
現在,也有許多德國的刀具品牌推出「鋼皂」,將不鏽鋼做成肥皂的形狀,讓使用者方便去除手上的異味。原則上,這種摩擦不鏽鋼去除異味的方法,對洋蔥味和大蒜味較有用。
用便利工具做鬆餅
你都怎麼把麵糊倒到平底鍋中做鬆餅呢?是直接從攪拌盆中倒出,還是用湯勺舀麵糊呢?如果不想把麵糊倒得到處都是,你可以蒐集類似番茄醬的瓶子,清洗乾淨後用來裝鬆餅麵糊,需要煎鬆餅時,可以直接從瓶子中擠出,非常方便。用這種方式,也可以輕鬆煎出特別形狀的鬆餅,例如用麵糊畫出笑臉,或者寫出自己的英文名字。
三秒鐘,讓食物密封袋大一倍
你曾經剛從超市回來,正在整理蔬菜時,才發現大尺寸的食物密封袋(Ziploc)已用完了。不甘心的你決定,硬著頭皮將剛買的蘆筍,裝進小尺寸的密封袋裡。於是露出半截的蘆筍尷尬地看著你,你猶豫著要將蘆筍切兩段,還是要再出門一趟,將忘了買的密封袋買回來?
如果你曾面臨以上的窘境,請記住以下的小技巧,讓你瞬間將食物密封袋增大一倍。
準備好兩個相同大小的密封袋,將其中一個由內向外翻出來。你會發現兩個密封袋的密封條,恰好可以準確對齊。如此一來,就可以收納大尺寸的食材了!
零成本,製作防滑砧板
砧板如果會滑是非常危險的事。許多人家中的砧板並沒有防滑功能,有時候會發生砧板打滑,而手指驚險的從刀口旁避開的情況。尤其當流理臺溼滑的時候,更容易發生危險。
其實幫砧板防滑相當便宜簡單,只要將一塊大的廚房毛巾沾濕,墊在砧板下,即可幫助砧板止滑。利用同樣的技巧,你也可以使用濕毛巾墊在料理盆的底下防滑,讓你在打蛋或打麵糊時更輕鬆省力。
快速去薑皮
生薑是好用又健康的辛香料,然而在某些茶飲和菜餚中,為了加強生薑發汗解表、緩解風寒的功效,食譜中會建議我們把薑「去皮」。
但是,生薑的表面並不平滑,又有許多枝杈,所以去皮很不容易。不管你是用削皮刀、菜刀或水果刀,都常會連著生薑肉一起削掉。其實,有一種很簡便的方法,可以讓你在一分鐘內成功將薑去皮。
你只要去皮的工具,換成一根鐵湯匙。以鐵湯匙用力刮生薑,就可以去除薑皮,並且生薑肉不會受到損失,也不用擔心割傷手指。
5秒鐘馬鈴薯去皮
自己下廚有益健康 7個小技巧簡化料理工作(組圖)
為馬鈴薯削皮是一件麻煩的工作。尤其當家族聚餐時,你可能一次要削幾十個馬鈴薯。其實只要做好前置工作,你就可以在幾秒鐘內把馬鈴薯的皮去掉。(Shutterstock)
為馬鈴薯削皮,是一件麻煩的工作。尤其當家族聚餐時,你可能一次要削幾十個馬鈴薯。其實只要做好前置工作,你不僅可在幾秒鐘內,就把馬鈴薯的皮去掉,更不需要使用削皮器。
事實上,你只要將馬鈴薯丟入熱水中煮沸,然後再用冷水將馬鈴薯沖涼,這時馬鈴薯的皮就會和肉分離開,便能輕易將皮去除。
如果想讓過程更快速,可試著在煮沸前,用小刀將馬鈴薯皮環切一刀,去皮時切口會鬆開,只需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把皮去掉!◇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