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緊急援助」的風險

2020年06月28日時政評論
儘管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刺激經濟的方案,但全球經濟還是面臨嚴重債務拖欠和違約的問題。
根據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主要中央銀行(美聯儲FED、日本銀行、歐洲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合計負債飆升至20萬億(兆)美元,而主要經濟體公告的財政寬鬆政策已超過世界GDP(國內生產總值)的7%。
這是有史以來最大宗的集體刺激經濟方案。即便如此,企業以創紀錄的速度倒閉,許多國家的失業率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其實,這個我稱之為「緊急援助」(bailout of everything)的方案是政府和中央銀行刻意做出的決定,為有債務的產業和企業提供所需的支援,但這個方案存在著很大的風險。
大多數這些刺激方案和流動性措施主要支援當前政府支出,為擁有資產、債務的公司以及傳統產業挹注流動性。我們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財政和貨幣支援計劃,同時我們也目睹了兩個危險的附帶影響:許多殭屍公司的興起和小企業、新創公司的倒閉潮。而這種現象也不足為奇。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儘管歷史新低的利率和高流動性,全球企業債券違約的金額在2020年第二季度已上升至500億美元。
此外,根據德意志銀行和國際結算銀行的統計,歐洲和美國的殭屍企業(指運營利潤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成本,必須依賴非市場因素即政府補貼或銀行續貸來維持生存的大企業)數量已飆升至歷史的新高點。
來自歐洲中央銀行的經濟學家菲利普斯·彼得魯拉基斯(Filippos Petroulakis)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丹·安德魯斯(Dan Andrews)皆表示:「歐洲的生產力問題部分是由於殭屍企業的崛起,它們擠走了其它公司成長的機會。」在當前危機中這個問題顯得特別嚴重。
先前疲弱的營收環境中採用高槓桿的結果造成今日債券違約率上升。如果創造性的破壞政策能夠改善經濟那不是問題,因為效率高的公司會接管效率低的公司,新投資者會重組具有挑戰的業務以提高競爭力。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高流動性和低利率延長了產能過剩的可能,延續了大量殭屍企業的命脈。
不斷增加的殭屍企業破壞了企業重組和創新的正向效應。此外,為了維持現金流和生計,企業正在削減對創新、技術和研發的投資。與此同時,每天都有無法解決債務或沒有雄厚資產的小型企業破產。
在大部分已開發經濟體中,80%的就業機會來自小型企業,而「緊急援助」方案正在將財富從新經濟向舊經濟大規模轉移,阻礙了更強勁和更有生產力的復甦。
在歐元區,購買歐洲中央銀行公司債券的主要受益者是大型工業企業集團,這些企業集團在2019年已經面臨利潤微薄、增長緩慢和資產負債表膨脹的問題。在美國,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較多元,企業僵化的衝擊較小,但仍不可忽略。
這些問題在危機中也許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但大多數問題可以藉由供給政策大幅改善,而不是大規模政府主導的刺激方案或復甦計劃,讓已經面臨挑戰的產業增加更多的負債。
大量使用「緊急援助」方案會帶來非常大的風險。生產率低和負債的公司得以倖存,從而產生了有悖常理的刺激,「嘉惠」不良投資和不良資本配置的企業。由於這些企業已經存在產能過剩和結構性問題,對其紓困並不會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或更大的投資。此外,在這些政府實施救助計劃之後,高生產力的產業將承受稅收增加的負擔,由於成長趨緩,還會削弱潛在就業和提高實際工資的可能性。
最後,當政府對大量產能過剩的大型企業集團紓困時,其對創新、提升效率和虧損部門重組的投資將大大減少。為什麼呢?因為政府同意參股或紓困大型企業的第一個原因正是為了防止它們進行重組。或者換一個方式,對納稅人來說,減稅和針對小型企業和技術挹注流動性措施能以較低的成本發揮更好的作用。
一些流動性和支援機制有其正面效果是肯定的,但以現況來看,長期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復甦可能會比預期慢,生產效率低的企業增加,恢復就業機會挑戰大以及投資前景欠佳,這些都是誤導和恐慌心理的「緊急援助」方案帶來的附帶損失。不幸的是,它還會累積更多的債務和更高的稅收,加劇納稅人和創新產業的難度。
原文The Risk of the 「Bailout of Everything』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丹尼爾·拉卡列(Daniel Lacalle)博士是對沖基金Tressis的首席經濟學家,同時也是《自由還是平等》(Freedom or Equality)、《擺脫中央銀行陷阱》(Escape from the Central Bank Trap)及《金融市場生活》(Life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的作者。
本文表達的觀點僅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觀點。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