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好發的口腔疾病──牙周病

2020年09月08日健康
你刷牙時會流血嗎?牙齦紅腫嗎?抱怨洗牙後吃東西開始塞牙縫還不如不洗嗎?想當然認為人老了掉牙是正常現象嗎?……如果以上任何一條說中了你,那麼你可能罹患了好發於華人的口腔疾病──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
據卡爾加裡牙科醫生勞倫斯•黎(Lawrence Lai)介紹,在他20年的從業過程中,所接觸的白人患者10人中不到1人有牙周病,但華人牙周病的比例高達3成。一是因為華人群體某些遺傳因素增加了個體對牙周病的易感性,二是華人本身沒有洗牙的習慣,導致菌斑、牙石沉積,進而引發牙周病。
什麼是牙周病?
黎醫生形容,牙齒如同一顆大樹,張口看見的部分是樹冠和樹幹,看不見的部分──樹根,扎在牙床(包括牙齦、牙槽骨)裡。大樹挺立,是因為根深且固,一旦根周的泥土流失,樹即傾倒,牙齒就鬆動甚至脫落了。
牙周炎是牙周組織(泥土)發生炎症、遭到破壞的疾病。長期不受控制的牙齦炎慢慢擴散到牙周膜,牙槽骨。牙周組織慢慢萎縮,如同泥土的流失。
牙周病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大而越趨嚴重。年齡越大,累積攝入的食物越多,再加上不洗牙,食物殘渣堆積在齒縫間,菌斑叢生,牙周病就不可避免了。
牙周病一般從20歲後開始發生,過了50歲,風險明顯增大。
牙周病有什麼症狀?
黎醫生表示,牙周病最初並無任何症狀,繼而會出現牙齦發紅、腫脹、疼痛,刷牙時開始流血。此時,牙槽骨完好,只是牙齦發炎,通過潔牙洗牙可以治癒。
如果不治療,任由發展,經過10-20年,炎症進一步發展至深部,將導致牙槽骨萎縮,骨面下降,從1毫米,到2毫米,到3毫米……牙槽骨萎縮後,出現的空間由牙齦腫脹而填充,外表看起來牙齒緊密,沒有縫隙,但實際上骨頭與牙齦的比例已經改變了。牙槽骨繼續萎縮下去,牙齦無法再填充時,牙齒間便出現了縫隙,牙周袋也漸漸形成了。
華人好發的口腔疾病──牙周病
牙周病不僅是口腔疾病,也可能意味著身體已經慢性發炎。(Shutterstock)<br/>
不同於牙齦發炎,牙槽骨萎縮後,病變無法回復,不能根治,治療手段的作用只是阻止病變進一步發展,但已經消失的骨頭不會再長回來了。
牙周病的兩個誤區
誤區一:不少人抱怨,從前吃飯沒什麼問題,但洗牙後,牙縫變大,一吃東西就塞住了。洗牙洗出了牙周病,還不如不洗牙?
黎醫生解釋,這是由於不了解牙周病的進程造成的。患者本身就有牙周病,但處在牙齦腫脹填充階段,所以齒間未見縫隙。洗牙後,髒物質被清除,不再刺激牙齦,牙齦腫脹消退,如同海水退潮露出沙灘,牙縫就明顯了。所以,不是洗牙造成牙周病,而是洗牙後,牙齦健康了,病變不被遮掩,顯露出來了。這時,刷牙不會再流血,牙槽骨也不會再繼續萎縮。
誤區二:除了牙醫,相信其他人都會認為,年紀大了掉牙是正常生理現象,不掉才奇怪吧?
黎醫生回答,錯!年紀大掉牙不是正常的。牙周病的最壞結果就是牙齒脫落,那是因為牙槽骨萎縮得已經無法再穩固牙齒了。如果不生牙周病,或者在牙周病的早期階段即給予處理使之不再惡化,那麼到了八九十歲也不會齒搖牙落。
牙周病如何治療?
黎醫生表示,牙周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洗牙。一般人每6個月洗一次,已經罹患牙周病的人需要每3-4個月洗一次。
除了洗牙,學會自己正確清潔牙齒也很重要。
刷牙:你可能會說,誰不會刷牙?非也,你是橫著刷,還是豎著刷?黎醫生告訴你,都不對,應該以打圈圈的方式刷牙,如同做按摩一般,這樣不會用力過大而傷害牙齒;要用軟毛牙刷,刷足三分鐘,外面、裡面、牙齦都要刷;每日刷三次,早餐後、午飯後、就寢前。
牙線:從來沒用過?那麼,從現在開始要學會使用牙線。牙線能更徹底地清潔牙縫,消除牙菌斑。每日一次,每個牙縫都要過一遍。
華人好發的口腔疾病──牙周病
使用牙線清潔牙齒縫隙,預防牙周疾病。(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br/>
牙縫刷:頭一次聽說吧?不要緊,沒有幾人用過。牙縫刷的刷頭呈錐體形,有不同大小的型號,適用於不同寬度的牙縫。沒有牙縫可以不用。
洗牙
既然洗牙是牙周病的主要治療手段,那麼洗得仔不仔細,干不乾淨就尤為重要。
黎醫生介紹,很多牙石藏在牙齦裡面,從外表看不到,光洗肉眼可見的牙石不夠,還要把牙齦裡面的污垢清洗乾淨。 對於長期不洗牙的人, 開始的時候需要每次洗一個小時,甚至要用尖銳器械深入牙齦清洗。所以,真正負責的牙醫不會一刀切,而要視每個客人不同的牙齒情況來決定洗牙的時間。
洗牙後,如何得知洗乾淨了?兩種方法,一是洗牙前後拍X光片,看牙石是否消失;二是用手工器具檢測牙齦裡面是否變得平滑。
對於複雜嚴重的、 牙周袋很深的病患,可以加用激光儀。激光不僅能清洗,還可以殺菌、消毒,從而減少牙周袋。
黎醫生的叮嚀
華人好發牙周病。牙周病不能根治,但定期洗牙、保持牙齒清潔可以阻止牙周病的進程。真的發展到牙齒脫落的話,以前是戴假牙,現在可以植牙,堅固得同正常牙齒一般無二。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