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習近平需求側改革堵點三座大山的背後

2020年12月21日時政評論
習近平部署明年經濟工作的一個重心,且與內循環一脈相傳的,即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中的「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此前,在四季度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及時的表述則為「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
目前輿論通俗解釋,所謂需求側方面的改革或管理,其核心在於擴大內需、釋放海量的需求。所謂堵點,是現在數量巨大的城鄉普通家庭被住房(房價)、教育、醫療問題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不推倒這壓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需求將難以釋放,需求側改革也將紙上談兵。
百度百科「新三座大山」有這麼一段介紹詞:「住房、醫療、教育這三座大山就是借改革之名形成的,如今住房、醫療、教育「改革」改得遍地是高樓、到處是醫院、四處是學校,可是這人民反而住不起房、治不起病、讀不起書了!」
而這掏空普羅大眾消費潛力的「三座大山」不是憑空冒出來的,而是從1998年前後開始實行的住房、教育、醫療改革。
1998年出台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規定: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據《經濟參考報》2007年一篇調查報導:但許多城市一昧推行只售不租的改革,不但新蓋的樓房只出售不出租,就是老百姓以往承租的舊房屋也得花錢買下,迫使居民都去購買住房,以至於我國城市居民擁有產權房的比例已超過80%;導致房價的過快上漲,並使那些低收入群體愈加買不起房。
1998年時任中共教育部長陳至立推出「教育產業化」政策,到了2000年,全國高校學費大都達到了5,000元以上,而1999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人均僅為5,854元,農村人均收入為2,210元。學費的急劇上漲,「學費殺人」的悲劇也不斷上演。2005年,搜狐網曾推出專題報導,檢討教育產業化的惡果,除了剝奪窮人受教育權,催生大學醜聞,對大學人道德感的腐蝕,也是毀滅性的。
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中國衛生事業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到了2005年,《中國青年報》發布《調查顯示九成公眾不滿意10年來醫療體制變化》,本次調查顯示:90%的人對10年來醫療體制方面的變化感到不滿意,89.8%的人看病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比10年前增加了。
這三座大山公認看病難貴為首,如民間有一則這樣的順口溜:醫改是要提前給你送終。
說到民眾追求身體健康,人們很容易想到,在1997年被迫害以前,法輪功一直被高層譽為促進全國人民身心健康的貢獻者,並廣受各級黨政官媒的正面報導。例如《中國青年報》在調查醫改之前,曾於1998年8月28日刊文《生命的節日》對法輪功專題報導:瀋陽各界人士在修煉法輪功後,大病痊癒、身體健康、道德昇華。
直到1999年7月迫害發生前,法輪功對全民健康與社會善良風氣所作的貢獻還得到支持。1998年下半年,前全國人大委員長喬石組織對法輪功的深入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法輪功於國於民有百利而無一害」。1999年年初,中共體育總局局長伍紹祖接受外媒採訪時,援引了參加在全國範圍調查法輪功的一位官員的話:「法輪功和其他氣功,每人每年可節省醫藥開支1,000元;如一億人在修煉法輪功,每年則可節省1,000億元。」肯定法輪功,不僅解除了廣大民眾的疾病痛苦,也給國家和單位節省了大量醫藥費。
時至今日,這與普羅大眾息息相關的「三座大山」,已成為習近平今日需求側改革欲打通的「堵點」,可是談何容易。尤其是新華網今年10月刊登「辛識平」的文章:《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而在江澤民被盤點的巨額政治負資產裡,「三座大山」的遺留被指只是一小筆。喬石的調查結論從另一方面來說,鎮壓迫害法輪功,於國於民有百害而無一利,這才是最龐大的執政負債。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