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17日訊】約翰‧拉貝(John Rabe)是一位德國商人,他因為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成立安全區,救下了二十萬的中國人而廣為世人所知,然而卻因為一個抉擇,而讓他的一生留下了遺憾……
約翰‧拉貝(John Rabe)出生於德國漢堡市一個傳統信仰基督教的家庭,父親是一位船長。他小時就受洗成為教徒,幼時就深受馬丁路德的基本教義影響,他信奉《十戒》以及《舊約聖經》愛世人的原則,他認為要愛身邊的一切人,就像敬愛上帝一樣,這價值觀對他的人生有著重大的影響。
他十六歲時,就因為父親過世而離開了學校,開始在一家出口商行當店員。由於他為人謙遜、正義敢言,再加上樂於助人的個性,經由老闆的推薦,他到非洲莫三比克的一家享有盛名的英國外商公司工作,在那裡他學會了一口純正的英語及國際商務的能力。
約翰‧拉貝在童年時,就經常聽到父親談論在中國的遊記見聞,也欣賞著父親帶回的中國藝術品。他於1908年前往中國經商,輾轉受僱於德國西門子中國公司,在中國生活幾年後,他接觸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愛上了這個地方,於是就在中國定居了下來。
南京大屠殺 拯救二十萬中國人
1917年,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對德國宣戰,這時在中國境內的約翰‧拉貝也被迫返回德國,但三年後他又再度回到中國。1931年,他升任西門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經理,在這段期間,德國及世界的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納粹黨領袖希特勒當上了德國元首。
當時納粹黨透過沒收猶太人和宗教人士的財產,擴大軍事支出的規模和混合經濟體制穩定了經濟,結束了國內大規模失業的局面,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明顯提高,希特勒的聲望與日俱增。但是另一方面,納粹對異議人士也大加整肅,在納粹統治初期,就有成千上萬政治受害者死去或失蹤。
約翰‧拉貝是一個愛國者,他長年待在中國,所以對納粹的暴行一無所知,他以為希特勒對德國經濟有貢獻,是一個成功的改革者。1934年他在南京建了一所德語學校,按照當時的規定,他必須成為納粹黨員才可以申請教師和教學經費的補助,為此他於1934年加入了納粹黨,這一舉動為他日後的苦難埋下了伏筆。
1937年7月,日軍開始侵華,到了12月已兵臨南京城。此時,大多數外國人都選擇了出逃。約翰‧拉貝覺得他有責任留下來保護民眾,他最大的憂慮不是個人的安危,而是城內的難民。在日記中他寫道:「在目前的情況下,我被允許繼續前進嗎?我想不能!誰如果只看過一次人們懷中顫抖的孩子,在空襲中坐在防空洞裡的情景,就會理解我的感受。」他同十幾位外國傳教士、大學教授、醫生、商人等共同建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由於他是德國人,可利用此條件向與德國同盟的日本交涉,所以他就接下了委員會主席的職務。
日軍攻入了南京城後,開始大肆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並多次闖入安全區。約翰‧拉貝起初以日記一一記錄了那些事件,並列出闖入者姓名和部隊番號向日本大使館抗議。然而約翰‧拉貝的抗議沒有得到回應,於是他親自上街阻止日軍的暴行,他在街上大聲呵斥向中國人施暴的日軍士兵,並出示納粹黨的標誌,日本士兵看到後只得離去。
為了安置百名婦女,約翰‧拉貝把自己的住宅騰出來,又在屋外展開一面德國納粹黨的大旗幟,使日軍不敢對這住處實施轟炸。期間他親自負責糧食的運送,又與日本軍方交涉,禁止讓日軍士兵進入安全區。他還不斷鼓舞安全區的難民們,讓他們有活下去的信心,約翰‧拉貝的勇氣和慷慨贏得了所有人的敬佩。就連遭到他不斷抵制的日本人也對他敬重三分。
1938年2月,在日本軍方強烈的干預下,約翰‧拉貝被迫離開南京返回德國,因他這段時間的努力,才使得二十萬的中國人倖免於難。
背負納粹黨的犯罪及紅色共黨的迫害
返國後,約翰‧拉貝四處公開演講揭露日軍暴行,他提交了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報告給希特勒,希望他能制止日軍的暴行。然而,納粹的回應讓他始料未及:沒幾天蓋世太保就將他逮捕,同時帶走了他寫的6本日記和拍攝的關於日軍暴行的影片膠卷,在審訊後蓋世太保讓其回家,但是附帶條件是要「保持沉默」。
獲釋後他不能夠再擔任公司內的領導職務,到了1945年末,德國與日本先後投降,二次大戰結束,緊接而來的是紐倫堡大審,希特勒及其所屬的納粹黨做為二次世界大戰發起的原凶,背負著兩千萬條人命。經審理:納粹黨、蓋世太保、黨衛軍被判決為犯罪組織,只要是其中的成員,不論是否直接參與犯罪,都被歸類為犯罪集團的一份子,同時背負著納粹黨在戰爭中所造下的一切血債,其數百萬黨員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至數年不等的徒刑。
約翰‧拉貝身在中國,不只沒參與納粹黨所犯的惡行,還人道救援了二十萬的中國人,然而他回國後未能看清希特勒及納粹黨的真面目,沒有退出納粹黨,所以就自然成了被追究的對象,背負著納粹在戰爭中犯下的罪業。他先後遭到蘇聯和英國的逮捕,連日受了多次審訊,這時盟軍對納粹黨進行了徹底的清算,任何曾加入納粹的人員都必須撤銷公職,甚至是私人企業的職位,約翰‧拉貝也因此失去了在西門子公司的工作。
禍不單行的是此時蘇聯紅軍佔領了柏林,在德國境內的紅軍不僅大肆燒殺擄掠,無惡不作,還奴役了許多德國人為其勞動。對此,巴伐利亞軍政府首長喬治·巴頓對盟軍總部進行嚴正抗議,要求制裁作惡的蘇俄紅軍,然而遭到漠視。1945年12月,巴頓將軍因一場意外車禍不幸離世後(也有一說是遭紅軍特務暗殺),紅軍的氣焰也就更肆無忌憚。此時年邁的約翰‧拉貝每天被迫工作十二小時,為蘇聯拆解工廠的機器設備,以換取一點點勉強餬口的糧食,甚至冒險跟在卡車旁撿拾掉下來的馬鈴薯,一家人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約翰‧拉貝一家人生活情況傳到中國後,國民政府(南京市)發起募捐活動為他們採購生活物資,之後,每個月約翰‧拉貝家族都會收到一大批糧食及物資。在1946年6月非納粹化甄別委員會上,德國大使埃爾溫.維克特及多位盟國人士為其辯護,約翰‧拉貝成功地退出納粹黨,與納粹劃清了界線,之後他重新被西門子公司僱用為辦事員,也因此他全家得以度過戰後物質匱乏的難關,包括蘇聯封鎖西柏林的艱難日子。
1950年1月5日,約翰‧拉貝因中風逝世於西柏林,享年68歲,死後葬於柏林西郊公墓。他的墓碑上還刻著一個中國的太極八卦圖,下方才是他的名字。
從1941年開始,約翰‧拉貝在德國整理了關於日軍在南京暴行的兩千多頁記錄。這份1996年才被公諸於世的日記,立即引起世界轟動,成為南京大屠殺最重要、最詳實的史料之一。
約翰‧拉貝由於在抗戰時期的義舉,被世人美稱為「東方的辛德勒」。有評論家認為,他保護二十萬難民完全出於單純的人道主義動機,在當時,甚至與其任職的西門子公司及德國政府的意願相左,其道德勇氣更勝於另一位在納粹屠殺中挽救猶太人的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
參考書目:
《南京不會忘記約翰‧拉貝》王衛星 著 南京出版社 2016年出版。
《拉貝日記》 約翰‧拉貝原著 周婭 譚蕾 譯 新世界出版社 2009年出版。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