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原:李克強談科技投入和就業透露的實情

2021年03月26日時政評論
3月24日,李克強主持了國務院常務會議;3月25日,他又到江蘇考察。中共黨媒也報導了相關信息,但繼續省略了不少細節,中共國務院網站則發表文章補齊。李克強談到關於科技投入和就業情況時,又透漏了一些實情。
國務院網站3月24日文章《這項政策對製造業企業利好何在?總理這樣說》描述,李克強說,「增加研發投入,僅僅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夠的」,要「更多運用市場化、公平普惠激勵政策,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撬動企業和全社會增加研發投入,以此激勵企業創新」。
按正常邏輯,這樣的路子似乎沒錯。李克強也很清楚,所謂的「集中力量辦大事」,並不能很快攻克「卡脖子」問題。而且,李克強也知道,政府投入的科研經費最終難以對接市場需求,實際經常打了水漂,各地虛假的芯片項目已經證實了這一點,不但打著幌子騙取政府資金,還以此騙取銀行貸款,甚至要包裝上市圈更多錢。
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科技發展,雖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政府扶持,但更主要依靠私營企業的增長動力,更瞄準市場需求,能否成功都靠市場來檢驗。中共依靠舉國體制的科技創新,至今並未成功,中共確實集中財力大搞航天、衛星、導彈等軍工項目,卻難以轉為民用,最終的成本效益無人得知。華為的5G技術其實誕生在加拿大。中共投資巨大的高鐵項目,實際全靠引進了國外技術,如今成了賠錢的無底洞,卻肥了上下多少官員。
李克強應該知道,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真正希望,因此為了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決定「將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相當於企業每投入100萬元研發費用,可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200萬元」。
看上去似乎不錯,但在大陸生活過的人都了解,這很可能又給企業擴大了資金挪用的藉口,特別是國有企業,可以表面上列支100萬元科研費用,得到200萬元的稅收優惠,但100萬元真正做了什麼,誰去驗證,說不定就變成了企業領導的又一個小金庫,甚至可以直接報假帳。
也許李克強有好的初衷,但他也解決不了國有企業的問題,應該更多指望民營企業。3月25日,李克強到江蘇考察,國務院網站很快發表文章《對這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李克強寄予什麼厚望》。文章描述,「江蘇常州恆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這家民營企業是中國液壓行業的標杆企業,被行業認定為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李克強說,「液壓系統對製造業十分重要,過去在這方面我國存在一些短板,現在你們通過合作創新取得一定突破。希望你們繼續堅持合作創新,始終瞄準全球和全行業先進水平。」
李克強本想鼓勵這類民營企業,這家企業算不算真正的民營企業暫且不論,但李克強卻點破了所謂「科技創新」的真正要訣。有中文媒體曾讚揚這家企業「自主創新」,但該公司網站簡介中卻明確寫道,「引進全球先進的製造和研發設備,聘請德國、日本等國優秀的液壓專家,組建世界頂尖的液壓研發團隊」。李克強顯然更了解實情,直接說「繼續堅持合作創新」,看來真正靠「自主創新」難以達到先進水平,「合作創新」才是真正的捷徑。
3月24日,習近平也考察了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習近平強調,「我們國家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要靠創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
習近平和李克強的話顯然不盡相同,到底誰說了實話?中共剛剛擺出了姿態,準備與美國、歐洲硬抗,「合作創新」若被徹底堵死,「自主創新」真行嗎?
3月25日,國務院文章刊登另一篇文章《李克強詳解為何延續這兩項普惠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李克強在3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還說,「小微企業支撐著就業的基本盤。小微活,就業就多,經濟才活。」「我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已達9000多萬戶,帶動2億多人就業,有關部門要研究加大對個體工商戶的政策支持。」
3月25日,習近平聽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稱「福建是革命老區,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具有獨特優勢」,要「深刻領悟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道理」,「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鬥堡壘」。
中共新一輪收割平台經濟的運動正在迅速展開,靠所謂的馬克思、社會主義理論和黨支部,能不能真正解決就業問題,能不能真正「自主創新」,老百姓應該一目了然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