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5月11日訊】玄奘取經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小孩都能朗朗上口,但其實最後取得真經的玄奘根本沒什麼特異功能,論神通與孫悟空相差十萬八千裡,但是有一點是孫悟空比不了的,那麼什麼才讓玄奘在沒有任何神通,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煎熬後,能走到最後呢?其實那就是玄奘對於佛法的堅定正信。
而孫悟空由於在天宮當馬官,嫌職位低,心生妒嫉,大鬧天宮,取經過程中,受不了氣、動不動就火冒三丈。而佛法修持,講的是心性,大德唐僧玄奘法師憑的對佛法的正信,可以捨去人間的一切,在生死面前從未動色,正是這樣的正信,他在取經路上才會神跡連連,取得真經。
玄奘,俗名陳禕,洛陽緱氏(今河南偃師)人。法名玄奘,唐代著名的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他為了探究佛教原典,西行五萬裡到天竺求法,前後歷時十九年!受唐太宗敕命,玄奘把他西行的經歷見聞寫成一本書《大唐西域記》。
此書由玄奘口述,辯機筆撰。這部著作的記述與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十分吻合,其真實性已舉世公認。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描寫了大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千古流傳。據古籍中記載,歷史上確有玄奘前往印度取經的事跡,一路上,玄奘也的確遇到了許多神奇的經歷。
對於玄奘取經的事跡《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有記載,但都比較簡略。玄奘的弟子慧立和彥悰,根據玄奘法師口述,寫有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簡稱《慈恩傳》),記載得較為詳實。
「釋門千裡之駒」
據《舊唐書》記載,「僧玄奘,姓陳氏,洛州偃師人。大業末出家,博涉經論。嘗謂翻譯者多有訛謬,故就西域,廣求異本以參驗之。貞觀初,隨商人往游西域。」
玄奘從小就對佛經有非常的領悟力,十三歲就在洛陽出家,他的佛學造詣很快就達到了高深的境界,於是他到處遊學,跟人探討研究佛法,被譽為「釋門千裡之駒」。
當時,佛經都是翻譯過來的,有不同版本,互相都有差異,玄奘有很多困惑,沒有得到確切的解答。後來有位天竺的僧人告訴他,在天竺國,有一個寺院叫做那爛陀寺,寺院中有一個戒賢法師,善講佛教大乘經典《瑜伽師地論》,如果把它研究明白了,很多困惑都能解決。於是,玄奘就下定決心,到西天求法。
當時大唐的法律是不允許僧人去外地,後來在貞觀元年的時候,京師鬧飢荒,允許僧人外出化緣、乞食。玄奘就藉這個機會一路往西方走去。
西行烽火臺
當時唐朝跟西突厥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張,去往西域的道路很危險,朝廷有命令不許人進入西域。玄奘一路上給阻擋他西行的官員、將軍,講述他去西天求法的緣由。他堅定至誠的決心感動了他們,就放他西行。
大唐邊疆上當時每隔100裡設一個烽火臺,烽火臺之間全都是沙漠,非常難走。玄奘出了陽關以後,要經過五個烽火臺,如果要想取水的話,只能到烽火台下面去取,只有那個地方有水。
玄奘到達第一個烽火臺,剛剛準備取水的時候,一支箭就射到面前,他就高喊說不要射箭,我是長安來的和尚去西天求法的。於是,士兵們就將他迎進城。
恰好守這個烽火臺的將士叫王祥,也很相信佛法,他命人為玄奘取好水,並告訴他去第四個烽火臺,守城的人是他的親戚,叫王伯隴,會幫他。
到第四個烽火臺,那個王伯隴跟他說:你不能再往前走,守第五個烽火臺那個人,他一定會把你抓回來,我知道他!
王伯隴告訴玄奘,必須得走沙漠裡邊,在一個野馬泉的地方有水源,必須找到這個地方,才能走過沙漠。王伯隴幫玄奘裝了一大袋水,玄奘就出發了。
沙漠神跡
據《慈恩傳》描寫,那個沙漠裡上面沒有飛鳥,下面沒有野獸,就是靠著駝馬的糞便和死人的白骨為標誌,沙漠中還經常有幻像「鬼魅熱風」幻化出來,非常可怕。
結果玄奘沒有找到野馬泉,而且在喝水的時候,又失手打翻了水袋,水都流乾了,沙漠裡沒有水的話必死無疑,他只好往回走。這時,他突然想起自己出發前發的一個願:「這次西行求法,不取真經絕不東歸一歩!」
他就想,是啊,我寧可西行而死,也不能為了活下去就往回走。想到這,他就繼續往西走。走了四天五夜,沒有水喝,渾身發熱,渴得不行,全身乏力。
玄奘在意識已經不太清醒的時候,嘴裡還在念著經文,向觀音菩薩祈禱。他說弟子這一次去取經,不為名、不為利,就為了取大乘真經回到東土,希望觀音菩薩能夠加持他。
最後他就昏過去了,到了夜裡的時候,一陣涼風吹過,他又甦醒過來,體力恢復了一些,他想在沙漠裡邊睡一覺。
據《慈恩傳》中說,就在他睡著後,夢見一個金甲神人站在他面前,非常高,跟他說:「睡什麼覺!趕快走!」他醒來,看見一匹馬,於是就爬起來騎上馬,那匹馬突然間就失控了,開始狂奔。馬兒跑了一氣,帶他跑到了一處泉水旁邊,就這樣玄奘得救了。
玄奘走到罽賓國的時候,因為道路險峻,又有虎豹出沒,無法通過。玄奘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便鎖上房門在屋裡靜坐。到了晚上開門時,見有一個老僧,滿臉瘡痍、渾身是膿血,一個人坐在床上,不知是從哪裡來的。
玄奘施禮拜見,老僧就向他口頭傳授《多心經》一卷,又讓玄奘自己吟誦一遍,頓見山川平展,道路開闊,虎豹匿跡,魔鬼潛藏。
遭遇強盜
玄奘一路西行,經過焉耆、庫車進入凌山。此山高入雲天,山頂冰雪不化,攀登極為不易,夜裡只能睡在冰上。之後玄奘又爬過比凌山更難攀登的大雪山,終於在離開長安一年多後到達北天竺。
玄奘在北天竺待了一段時間,就前往那爛陀寺所在的中天竺,中間要經過一個阿耶穆佉國。當時玄奘是坐船順著恆河走,結果船走到一半的時候,忽然間從兩岸的樹林裡邊衝出十幾隻強盜船。
人們一看到那些強盜都嚇壞了,很多人跳到水裡邊冒著被淹死的危險逃命。強盜們把他們的船給圍住,要求每個人都把衣服解開,搜刮財物。玄奘是個僧人,啥也沒有,但是他們一看到玄奘就特別高興。
因為玄奘長得風姿偉岸,強盜們信一個邪教,每年秋天需要找一個男子,殺了之後去祭拜。所以他們一看見玄奘就特別喜歡,從來都沒有見過長相這麼好的,就準備把玄奘殺了。
於是,強盜們就在恆河岸邊開始築壇,玄奘並未害怕,他打坐入定,強盜看見他非常安詳,也很尊敬他。
玄奘一入定之後,元神就離體了。他當時發了一個願:「希望弟子這一次求法不成功的話,能夠往生到佛國,到天上去聽法,聽完之後,還能夠轉生回人間來,去度這些殺他的強盜。」
在他當時發了一個願之後,層層到天上去,見到菩薩心生喜樂。他的元神到了佛國世界的時候,地上人間就不得了了。
當時突然間黑風四起,把大樹都拔起來了,沙土揚的滿天都是,岸邊的船很多都給掀翻了,驚濤駭浪。
那些強盜們覺得觸怒了天地,都很驚慌。有人就說這個僧人是不能殺的,這可是從大唐東土來取經的人。
玄奘這時候就出定了,強盜們把刀扔在一邊,都跪在那兒。玄奘就給這些強盜們說法,強盜們把所有搶劫的用具全部扔到恆河裡邊,然後受了五戒,向玄奘頂禮,之後才離開。最後,玄奘一路平安到達了佛教聖地天竺國。
玄奘接受了土匪們的懺悔,還勸他們放棄作惡,免受惡報。土匪們把兵器丟入河中,把劫來的財寶歸還給原主,然後接受玄奘的五戒,決心棄惡從善。
到達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是古印度當時的佛學研究中心。這是玄奘萬裡跋涉的目的地。那爛陀寺的首席大德是已經一百多歲的戒賢大師,大家稱他為「正法藏」。
僧侶們陪同玄奘去拜見戒賢。玄奘恭敬地走到戒賢前方行大禮。一番寒暄之後,戒賢讓玄奘和高僧們一同坐下。
戒賢問:「你從哪裡來?」
玄奘答:「我從遙遠的東土大唐而來,目的是來向大師學習《瑜伽師地論》,以便在東土弘揚佛法。」
戒賢聽了他的話老淚縱橫。隨即把他的弟子,也是他的侄子覺賢叫來,要覺賢當眾把戒賢三年前患病的經歷講給玄奘聽。
覺賢是個七十多歲的老僧,他說:「正法藏患有風濕病,每次發作起來都痛苦難當。三年前的發病尤為嚴重,痛到使他不想活下去。於是他打算絕食了斷。他有了這個念頭以後,忽然夢見三位天人來找他,一人是金黃色,一人是碧綠色,另一人是銀白色。
「他們對正法藏說:‘經典裡雖有苦修的說法,但絕沒有教人自絕生命的地方。你現在受這種苦,是源於你上輩子造的孽。為今之計應該忍耐,盡力弘揚經論,以抵消你過去的罪孽。這樣才能避免來世遭受同樣的痛苦。’「正法藏連忙向他們膜拜。這時金黃色天人指著碧綠色天人說:‘這位是觀世音菩薩。’接著指著銀白色天人說:‘這位是慈氏菩薩。’正法藏就向慈氏菩薩說:‘我一直希望能轉生到菩薩身邊,不知可不可能?’慈氏菩薩回答:‘只要你全力弘揚佛法,就可以實現願望。’
金黃色天人介紹自己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對正法藏說:‘我知道你要自絕,所以特地趕來勸你。只要你能把《瑜伽師地論》傳揚到還沒看到這部經法的地方去,你的病痛會自然痊癒。’接著他又說:‘你不必主動派人去宣揚,很快就會有一位大唐高僧來這裡向你求教。他會把《瑜伽師地論》帶回去併發揚光大。你一定要等他、教他!’然後三位天人就消失了。正法藏從夢中醒來,不可思議的事就發生了,從那天以後,他的風濕病就完全好了。」
眾僧聽了覺賢的話,都嘖嘖稱奇,玄奘更是悲喜交加,說:「如果真是這樣,弟子必竭盡所能,努力學習《瑜伽師地論》。」
戒賢問:「你來到這裡,從出發到現在一共花了多少時間?」玄奘屈指一算,從貞觀元年秋天從長安出發,到現在貞觀三年秋,正好滿三年,而戒賢的那場夢,也正好發生在三年前。這些時空的吻合,使他們越發相信彼此間的緣分實屬天意。他們明白:此刻的相逢是久遠年代就安排好了的,他們都是身負神聖使命的人。
神跡再現
玄奘也在杖林山跟與戒賢齊名的勝軍論師學習了兩年時間。一天夜裡,玄奘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裡的那爛陀寺一片荒涼,好幾條水牛被拴著,卻四處不見僧侶的人影。只見四重閣上的金色神人忽然站在他面前。他想上樓卻被神人阻擋。金色神人說:「我是文殊菩薩,你前世罪業未了,不能上來。」然後向外面一指說:「你看外面!」玄奘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只見寺外的天空通紅,整個村落都陷在火中。玄奘正要詢問,菩薩說:「你趕緊回國去吧。從現在起,十年後戒日王就要駕崩,印度將有一場大動亂。切記!」
玄奘從夢中驚醒,把夢中的情景和文殊菩薩說的話告訴了勝軍。勝軍說:「人世本無常。夢中菩薩所說的事很可能會發生。既然菩薩這樣指點,你就好自為之吧!」十年後,大唐特使王玄策到印度時,戒日王確實已駕崩,後來還發生了王玄策借兵、生擒戒日王叛臣之事。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