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亞太政治方面權威雜誌《外交學人》(The Diplomat,又譯為《外交家》)發表了對中共宣傳員錢德蘭‧奈爾(Chandran Nair)的採訪,他的觀點近乎種族主義。
採訪的標題說明了一切:《錢德蘭‧奈爾談國際關係中的白人特權》(Chandran Nair on White Privileg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奈爾的觀點作為中共的宣傳員來說並不稀奇。
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位於華盛頓的《外交學人》雜誌的採訪者對奈爾說的很多話信以為真。奈爾的話近乎種族主義,尤其迴避了中共的種族主義和偏見,根據聯合國的定義,中共對維吾爾人、藏人和法輪功三個群體實施種族滅絕。
然後我注意到採訪者不是別人,正是《外交學人》的主編,也許這解釋了該雜誌多年來對中國的報導乏善可陳。我在《外交學人》中看到了很多描述,這些描述有時有用,儘管互聯網上信息過剩,人們還是渴望看到更多。
幾年前,一位《外交學人》的作者告訴我,他們不提倡採取規範立場,但當談到奈爾的中共規範時,他們不僅被鼓勵採訪,《外交學人》本身還放大了採訪。
拋開規範不談,《外交學人》雜誌涉及最重要問題之一的文章相對較少,那就是北京如何利用金錢賄賂全球領導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關於極權主義、法西斯主義、種族滅絕和世界各民主國家的腐敗問題時,該雜誌迴避了對決定國際政治的一些最重要的事實的直接描述,這樣做缺乏道德。
儘管採訪者兼主編香農‧蒂耶茲(Shannon Tiezzi)正確地試圖反駁奈爾的一些中共觀點,她可能會說,她的採訪風格是同意作者的一些觀點,同時質疑他更極端的觀點,她甚至支持了一些本身就近乎種族主義的觀點。
蒂耶茲沒有立即回覆置評請求。
在這次聚焦於種族主義的採訪中,蒂耶茲將藏人和維吾爾人混為一談,這兩個族群各自只被提到過一次。中共對法輪功信徒的迫害則完全未被提及,而按照聯合國的定義,和前美國國務院官員余茂春的說法,迫害達到了種族滅絕的程度。
比起美國和歐洲,中共的種族主義要嚴重得多,更不用說反宗教和極權主義偏見,包括對基督徒和道教徒的歧視,蒂耶茲並沒有提到這些。沒人研究中共這種特有的偏見是否對中國自身的國際關係產生了影響。
當然有影響。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北京非常成功地利用貿易,或許其它更個人化的激勵,讓世界大多數穆斯林國家,不僅支持中共對維吾爾人的種族歧視,還積極參與將維吾爾人驅逐回中國,這些人很有可能被送回新疆的集中營。
蒂耶茲在訪談的導言中聲稱:「誕生於二戰後不久的當前的世界秩序,深受殖民主義傳統的影響,白人至上的假設繼續以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方式指導決策。」
在採訪中,她沒有提供這方面的證據,奈爾也沒有。
蒂耶茲聲稱:「美國對中國(中共)的批評」「充滿種族主義」,這是重要的「真理」,例如,她稱「奧運會固有的以西方為中心的本質」。
同樣,沒有證據。奧運會一直具有明顯的多元文化,這顯然是它在全球受歡迎的原因。今年更是過分,不顧正在發生的種族滅絕,在中國舉行奧運會。
然後,蒂耶茲將「西方」與「白人」混為一談,而西方國家顯然也是多元文化的——包括美國最高層級別官員,例如巴拉克‧奧巴馬總統和卡馬拉‧哈裡斯(賀錦麗)副總統。相比之下,中共最高政治權力中完全沒有非漢族代表,七名政治局常委都是漢族男性。
和奈爾一樣,《外交學人》對種族主義的指控似乎過於倉促且帶有偏見。
蒂耶茲沒有立即回覆置評請求。
在採訪中,蒂耶茲將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淡化為「真正的問題」,而不是給它貼上真實的標籤。她沒有提到北京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也沒有提到中共對南海的占領,這對越南和菲律賓的漁業造成了壓力,有時中共甚至擊沉越南和菲律賓的漁船,使船隻擱淺在大洋中央。
記住,中共並不像某些馬克思主義者所宣傳的那樣講究平等。看看中共從人均比中國貧窮的國家竊取海洋、土地和水資源吧,這些國家包括越南、菲律賓,還有印度和孟加拉。
也許因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對歷史的解讀(歪曲)泛濫,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這種解讀在美國和歐洲的許多精英大學中根深蒂固。有些人沒有清楚地看到自由和民主國家——包括日本和印度,這些國家都是多元文化、支持多樣性的國家——在阻止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種族主義、極權主義的威脅——包括納粹、斯大林主義者和中共——的關鍵重要性和作用。
作者簡介:
安德斯‧科爾(Anders Corr)擁有耶魯大學政治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1年)、哈佛大學政府學博士學位(2008年),也是科爾分析公司(Corr Analytics Inc.)的負責人與《政治風險雜誌》(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Risk)的出版商。他曾對北美、歐洲和亞洲進行廣泛的研究,著有《權力的集中》(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於2021年出版)、《大國,大戰略》(Great Powers, Grand Strategies)等。
原文:How CCP Racism Influences The Diploma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