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類風濕關節炎症狀的飲食方法

2022年03月16日健康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3月16日訊】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你需要知道三件事,如果你是女性,尤其需要知道。
首先,被診斷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裡面,女性占了75%,即每4個確診患者中有3個是女性。
其次,1%~3%的女性在一生中會被診斷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第三,儘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直接原因尚不清楚,但它的一些風險因素已被知悉。
風險因素是指,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與一些遺傳因素有關,但是環境因素,特別是飲食習慣,也可能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當優化患者的治療和飲食方案後,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會逐漸消失。

什麼是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能引發炎症、疼痛和關節損傷,最常見的是手腕和手指的關節損傷。類風濕性關節炎被認為是一種炎症性關節炎,與其它類型關節炎,例如骨關節炎不同,後者是一種更常見的、非自身免疫性的關節炎。
美國人中約有 130 萬患類風濕關節炎。
一些飲食方式和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如吸菸、喝含糖飲料、超重(過多脂肪會促炎)、吃紅肉,攝入能促進自身免疫炎症的過量的鈉。
總體而言,典型的西方飲食——包含大量白麵粉、糖、油和動物製品的飲食——具有促炎作用,這種飲食也被認為是所有自身免疫性炎症的誘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形成可能受基因影響,但如果沒有常年的營養不良和接觸有毒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就不會出現。
懷孕期間甚至懷孕前准媽媽的營養不良,可能是孩子在生命早期出現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一些與飲食和生活方式相關的因素可以降低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如定期鍛鍊,攝入Omega-3脂肪酸,採用健康的飲食,包括蔬菜、水果、堅果和全穀物。
在「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中,高質量飲食的衡量標準是指:攝入更多水果、蔬菜、全穀物、堅果、長鏈Omega-3脂肪酸,及攝入更少含糖飲料、紅肉、加工肉類、反式脂肪和鈉。以這個標準來對比,研究人員發現飲食質量高的前四分之一的女性與飲食質量墊底的女性相比,前者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低了15%。

腸道菌群的作用

人體微生物群由細菌、病毒和真菌群落組成。這些微生物群基本上像個重要器官一樣發揮著作用,可調節從新陳代謝,到脂肪儲存,再到人類行為方方面面的問題。
腸道或腸道菌群可調節免疫細胞的活性、抵抗炎症並維持腸道屏障的完整性,這對防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出現和發展非常重要。因為腸道通透性——通常被稱為「腸漏」——是自身免疫問題的主要因素,而微生物群落有助於防止腸道通透性增加並促進良好的免疫功能。

飲食怎樣幫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一些研究表明,飲食干預可以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這些飲食干預包括斷食、純素飲食、純素加無麩質飲食,以及斷食後素食。
減少炎症是預防一系列疾病的關鍵,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2 型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抗炎飲食有助於維持促炎和抗炎信號平衡,預防慢性炎症。植物性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類黃酮、纖維和其它植物化學物質具有抗炎特性。

營養飲食 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

營養飲食的基礎是吃營養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抗炎潛力,重點關注富含纖維的全植物性食物,並避免添加鹽、糖和紅肉等促炎食物。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詳細內容,請閱讀我在網站上發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書面報告》。
一般來說,最好的辦法是遵循營養飲食,多吃顏色豐富的各種蔬菜和其它富含植化素和纖維的全植物食物。
改善類風濕關節炎症狀的飲食方法
多吃顏色豐富的各種蔬菜和其它富含植化素和纖維的全植物食物,有利於改善類風濕關節炎。(Shutterstock)
另外應該將體重控制在一個健康水平:過多脂肪會促炎,並可能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產生負面影響。可以考慮在規定的間隔時間內反覆斷食,以減輕體重和改善新陳代謝。
你也可以考慮一些補充劑。幾項研究表明,補充Omega-3脂肪酸可以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益生菌被發現可以減少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炎症標誌物。另外確保體內有足夠的維生素D。我推薦一類複合維生素:不包含葉酸和維生素A,但包含B12、鋅和維生素D。建議檢測一下血液中25(OH)D的含量(體內維生素 D 含量),這個數字應為每毫升30~50納克。
最後,你可能要避免食用小麥和麩質:麩質是常見的食物誘因,麩質引起的免疫反應——乳糜瀉與風濕性關節炎可能有關。
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提供治療是我行醫生涯中最有價值的事情之一。這期間,有時需要做個別的飲食調整和排除某些觸發食物。斷食和食物排除療法都有助於身體恢復。經過這些療法,患有這個被認為是不治之症的患者出現了實質性好轉,甚至在大多數情況下完全緩解(症狀消失),這非常令人振奮。
作者簡介:Joel Fuhrman,MD 是家庭科醫師、國際公認的營養和自然療癒專家,曾七次被《紐約時報》評為最暢銷作家。他擅長通過營養方法預防和逆轉疾病。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