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兩千五百年絕世神劍 先進科技驚震天下

2022年03月31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3月31日訊】古代中國的奇特科技在煙漫的歷史歲月中被遺忘了幾千年,而後,在出土之際的奇觀,讓人震驚讚歎,神劍就是其中之一。埋在古墓兩千多年的神劍,耀古爍今的光華壓倒現代人對中國古代科技的認知。

沉睡2500年重見天日 絕世越王句踐劍

春秋晚期的越王句踐(也作「勾踐」)(公元前?—公元前465年)之劍在地下沉睡2500年,直到1965年在湖北江陵縣(今荊州市)望山1號楚墓中出土重見天日。最最讓人驚震的就是這把劍出土時無鏽無斑,寒光四射,凌利如新,鋒利無比,二十餘層紙一劃而破,這也劃破了現代人對中國古代科技的落後觀念——原來古代技術高超得令後人望塵莫及。
「越王句踐劍」長55.7厘米;劍寬4.6厘米;劍柄長8.4厘米;質量875公克。護手的劍隔(區隔劍身和劍柄)正面鑲藍色琉璃,背面鑲綠松石。劍身近護手處,刻有「越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個典雅華麗裝飾感十足的鳥蟲書銘文。鳥蟲書是在春秋中期至戰國時代盛行於吳越地方的一種文字。「鳩淺」兩字在粵語中的音與調同「句踐」一模一樣——鳩:粵音gau1(1:陰平),句(勾本字):粵音gau1。兩字發音與音調;淺:「《集韻》在演切,音踐」。經學界考證此劍即「越王句踐自作用劍」。

「越王句踐劍」兩大特色傲視當代

「越王句踐劍」同時展現兩大面向的成就:精良奧妙的鑄劍科技與精緻又富麗大氣的裝飾工藝。五大特色傲視當代科技水平。

一、合金金屬的複合——不同合金配比呈現在同一劍上是怎樣鑄造的?

專家採用質子X熒光非真空分析法測定發現[1] ,這把劍主要成分是銅,另外還有錫、鉛、鐵、硫等等成分,而且劍的不同部位的合金配比也不同,比如劍脊部分含銅量達到八成多,在劍刃部分錫的成分高。劍脊含銅較多,能使劍韌性好,不易折斷,刃部含錫高硬度大更鋒利。這是現代難成的複合金屬技術,而在這把2500年前的古劍上已經被使用了。那當時是採用怎樣的工具、怎樣的工序造成的呢?

二、在古墓的地下棺木中埋藏沉睡2500年的古劍,為何不鏽不蝕,銳利如新?

句踐劍不鏽不蝕,這是最讓後人瞠目結舌、驚歎不解的,這種現象也出現在許多後來出土的青銅器上。中國古代的青銅器到底採用了哪些防鏽科技工藝?直到半世紀後的今天還是讓西方科技界燒腦。
青銅劍的主要成分是銅和錫。錫的延展性非常好,不易氧化,若在青銅劍的表層全面施上一層薄薄的密緻錫膜,可以產生良好的防鏽、防腐效果,製作良好的話,效果直上兩千年。
另一種是包鉻的防鏽法。1970年代,當秦朝兵馬俑墓葬坑被發現時,許多出土的青銅劍和句踐劍一樣嶄亮如新。中國科學家在一小批青銅兵器上分析出一層鉻。當時全世界的學界普遍接受浸泡氧化鉻溶液這種防鏽技術是讓兩千多年前的青銅兵器完善保存的原因。
2019年4月出版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刊登的一篇論文[2] ,提出新見解,指出青銅器的超好保存狀態可能是由於富含錫的表面緻密層起到了防腐作用。同時此文否定半世紀來被普遍接受的浸泡氧化鉻溶液防鏽的論證,指出生漆才是早期研究中測得的鉻元素來源。也就是說塗生漆是防鏽的關鍵工藝技術。
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研究發現都尚未能完全解開中國古代防鏽科技之謎,反而在在凸顯了中國古代青銅器青銅劍上的防鏽科技處理的超前水準。

三、劍兩面的雙線菱形格紋裝飾是怎樣做出來的呢?

劍的全體裝飾雙線菱形格紋,而且又在線紋交叉處作出閃電雲的紋飾,表面平整如一體成形的。這些規律的格紋裝飾看似蝕刻模樣,現代學界對古劍上的蝕刻裝飾技術仍然不甚清楚。在質子X熒光非真空分析法測定下發現,格紋部分含硫成分高於其它部分。硫化能保持花紋的豔麗持久,硫化銅也具有防止鏽蝕的作用。

四、劍身上銘文是怎麼刻上去的呢?

劍身上的銘文「越王鳩淺 自乍用鐱」,意即「越王句踐,自作用劍」。(Siyuwj/維基百科) 劍身上「越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鳥蟲書銘文完好如新,到底是怎麼刻上去的呢?仿造古劍的今人使用了古代青銅器鑄法之一的失蠟法做出劍的範模,再用手工嵌進金絲,完成銘文,再上白漆,仿造出兩千五百年前的工藝美技。但是這或許不是唯一的解答。

五、圓箍形劍首(底座)底面有11道緊挨著的同心圓圈,是怎麼做出來的?

劍首(底座)作圓箍形,底面有11道同心圓圈,其間隔只有0.2毫米,這是現代的車床機械技術之下難以實現的,古代的手工科技的精準領先了機械水平。

天下第一劍 聚合天地之精

以上的這些天下第一劍的出色表現是怎樣達到的難倒了兩千五百年後的現代人。在《吳越春秋》留下的記載,可以找到神劍的一些奇妙奧祕,但是現在的人少有人去探究,或許是人心變了,天遷地動,所以也探究不了了。
《吳越春秋》說,區冶子(一作歐冶子)精造的天下名劍乃利用了「天地之精」,他採得了赤堇山之錫、耶溪之銅。當代的分析測定法發現的成分,吻合了古代歷史文獻的記載。赤堇山之錫、耶溪之銅在古史記載中屬於稀世難得之寶,想必這地方的材料含有奧妙的優良金屬成分。而且寶礦好像專為名匠而開。在區冶子死後,赤堇山錫礦口閉合了,耶溪水又漫漲,銅礦也採不到了。
其實,古代神劍的奧祕不僅僅止於材料,一劍之上聚合了「天地之精」,至為關鍵。「天地之精」又指什麼呢?這正是東方科學與西方實證科學分道揚鑣之處。讓我們繼續追索下去。

神傳文化的妙現

中國文化講求天人合一。「天」不僅僅是物質之天、自然之天,更是高境界的神、造物主。中華文化是神傳文化,神傳給神州中國人種種神物,鑄下不朽的優越文化。《吳越春秋》記載,煉得了鑄劍的銅、錫等材料之後,必須「擇吉日良時」[3] ,由天上雨師灑道,雷公發鼓,蛟龍捧鑪,天帝添炭,並且在太一神下凡臨觀之下造就神劍。
歷史走到現代之世,人們道德普遍下滑,不敬神者多甚至反神,所以得不到神的恩典,久不復見神的指引,神蹟也不復再現。許許多多的人或把神蹟視為無稽之談。然而,面對出土的古代神劍,現代人無法解出其中的奧妙精微,我們如果不從文化的根源去正本溯源,就永遠無解。
東方和西方文化的發展走的是兩條不一樣的路,是兩套不同的系統。中國古代的科學,是將人的生命和宇宙放在一個體系中對應相繫,直奔宇宙奧祕去探索生命之路,所以和神界有許多連通的表現,這皈依在精神信仰上,表現在道德修養上,也展現在物質文明的發展與成就上。這一把天下第一劍,也是其中一個呈現。
中華文化的造劍工藝在宇宙中標誌著科技成就的地位,這個地位反映著人與天道相通的水準。@*(相關文章待續)

註釋

[1] 1977年12月,上海復旦大學靜電加速器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組,以及北京鋼鐵學院《中國冶金史》編寫組一起研究,採用質子X熒光非真空分析法對越王句踐劍進行了無損成分的科學檢測,得出了劍身各部青銅合金分配比的數據。
[2] 論文:Surface chromium on Terracotta Army bronze weapons is neither an ancient anti-rust treatment nor the reason for their good preservation. 參得網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40613-7
[3] 南朝的侯爵、詩人蕭子範的《七誘》說鑄劍的吉日良時也叫「天中」。「天中」也叫「天中節」,就是黃曆五月五日,利用五月五日的「陽極水」造劍,特別鋒利且經久耐用。 @*#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系列─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