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強巡洋艦,提康德羅加退役了。這個事兒就發生在這兩個月。最先退役的是8月4號維拉灣,緊接著在9月份,王家港號、安齊奧號、蒙特利號和順化市號都退役了。
這個消息,你再和另外兩個新聞連起來讀,就會覺得非常有意思。9月14號,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了台灣政策法案,表示要在5年內向台灣提供6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然後你再看第三條消息,9月份中華民國宣布海軍的震海計劃,不再尋求建造4,000噸級的軍艦,而改為採購兩艘更小的2,000噸級的巡防艦。這就意味著台灣將不在未來幾年建造自己的宙斯盾艦。
你看,台灣目前沒有大型軍艦的建造計劃,首先缺軍艦;第二,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退役了,正好多出來這些軍艦;第三,美國向台灣提供6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如果缺錢,現在也有錢了。那麼結合這三個消息,一個順理成章的問題就是,提康德羅加會不會來台灣?
台灣要不要購買提康德羅加 台灣海軍非常需要新軍艦
目前服役的主力,一是80年代建造的紀德級,也就是台灣的基隆級驅逐艦。二是更老的濟陽級,濟陽級是美國的諾克斯級護衛艦,在1965年到1974年建造,到現在已經使用了五十多年了。再就是從法國引進的拉法葉級。拉法葉級護衛艦外形非常好看,但是當時法國出售的時候沒有提供武器方案,所以到現在都沒有形成完整的戰鬥力,讓人非常可惜。相對來說成功級比較新,短期內不需要替換。海軍的主力艦完成更新換代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事情。但台灣海軍目前沒有計劃建造大型軍艦。這次台灣海軍震海計劃夭折,轉而建造2,000噸級的巡防艦,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10~20年時間,台灣海軍不太可能有建造自己4,000噸以上的大型軍艦的計劃。
提康德羅加性能確實好
提康德羅加在過去30年來一直是美國的主力艦。它是世界上第一款裝備宙斯盾的巡洋艦,滿載排水量在10,000噸左右,雖然是巡洋艦,但是和目前最新型的伯克三的排水量,其實差不多了。裝備122個垂直發射單元,能夠發射標準一、標準二、標準三、海麻雀、標準六、戰斧巡航導彈等各種導彈,配合上自己的SPY1相控陣雷達,防空反導對地打擊能力,確實沒的說。購入提康德羅加的成本考量
提康德羅加的性能確實好,但對於中華民國來說,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是錢,一個是人員。按照美國對外軍售的傳統來說,老舊的軍艦賣給盟國價格一般是便宜的,會按照當時建造成本的5%來出售。提康德羅加,大概10億美元的建造成本來說,出售價格5,000萬美元,其實並不貴。但提康德羅加的維護費用卻是一個高昂的數字。
美國目前的伯克級驅逐艦每年的維護費用在8,100萬美元,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維護費用高達1.5億美元。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要趕緊退役提康德羅加級,抓緊採購伯克三型驅逐艦的重要原因,就是成本。
當然,軍艦到了中華民國手裡,使用起來肯定不會像美國用的那麼厲害,每年可能也不會花上億美元。雖然購買艦體的費用並不貴,但並不意味著這筆交易的總費用會便宜。主要原因是武器裝備的購買。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裝備122個垂直發射單元。如果裝備標準二導彈,每門導彈單價在200萬美元以上,標準六導彈更貴,在500萬美元。如果算上備用彈的話,一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光導彈的費用就要輕輕鬆鬆達到5億美元上下。
這還不算其它的設備,比如聲納需不需要更新、偵搜系統需不需要更新,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可以攜帶直升機,還買不買海鷹反潛直升機。這些七七八八的加起來可能就要接近10億美元。
海軍燒錢,就燒在這裡。但是平心而論,提康德羅加級是一艘很好的軍艦,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個價格已經很公道了,如果真的花10億美元,把提康德羅加的軍艦和導彈都能買到的話,我個人認為是一筆非常合算的買賣。
及早協商求購提康德羅加為上策
不過求購提康德羅加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美國賣不賣。就這個問題,我特意採訪了梅復興先生。梅先生是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他並不看好提康德羅加來台灣。主要因為此類載台武器系統並不符合美國今年三月才推出的新對台安全協助政策方針。拜登政府去年11月就已告知台灣,未來五年都不太可能有飛機或大型艦艇等的軍售,今年初以來並採取了實際行動,強力阻拒若干被認為不符合所謂「非對稱戰力」的台灣軍購項目(如:MH-60R反潛直升機、M109A6自走榴彈炮、E-2D預警機)。因此,台灣軍方也已在大幅調整其建軍投資規劃了。當然,拜登政府的這個政策其實還是不無爭議性的,可能遲早會有所修改。但在那實際發生之前,恐怕很難會批准出售這些船。
目前看來,美國出售提康德羅加的可能有限。不過未來幾年,不排除政策變化,如果美國海軍真的願意出售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那麼中華民國海軍是一定要去爭取一下的。
美國目前現役的2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據悉,將在2027年前全部退役。今年退役的這5艘是這些軍艦中服役狀況最差的,比如王家港號巡洋艦,就多次出事故,過去幾年雖然名義上沒有退役,但其實已經過上了半退休的生活。
中華民國海軍如果採購提康德羅加級軍艦,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向美國提出意向,雙方協商,到中華民國建案,國會通過預算案,正式向美國軍方提供採購,得到美國批准,到最後軍艦交付,這個過程少說要三四年,多則達到十年時間。
美國的巡洋艦在正式退役之後,會在預備役停留1~2年時間,這個時候還是俗稱的熱艦,這是獲得該軍艦的最好時機。如果等該軍艦轉入封存狀態之後,你再去購買,你要花費更多的錢對軍艦啟封、維護和更新設備。台灣當時採購基隆級驅逐艦就是這樣,已經封存的驅逐艦要先花錢拖到船廠裡,再花一大筆錢對軍艦進行啟封操作。
所以從時間線上來說,如果台灣海軍從今年開始向美國協商求購提康德羅加級軍艦,那麼到2026和2027年,就有機會能夠買到服役狀態比較好的巡洋艦。如果再拖個一兩年,就有可能錯過採購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最佳時機。
濱海戰鬥艦不適合台灣
除了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另外一個大家想到的名字就是美國的濱海戰鬥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相比,濱海戰鬥艦艦齡更輕,普遍服役不到10年。比如獨立號在2010年服役,2021年就已經退役了。科羅拉多號2014年服役,不到8年,2022年就退役了。那麼這些更新的軍艦,台灣應不應該採購呢?雖然濱海戰鬥艦更新,但我個人認為,採購的價值並沒有提康德羅加高。首先是維護成本。美國的濱海戰鬥艦每年的維護費用在7,100萬美元,而伯克級驅逐艦只有8,100萬美元。可是,濱海戰鬥艦的戰鬥力卻相差非常遠,防空武器以方陣快炮和公羊導彈為主,只具備近程防禦能力。除此之外,裝備大量的長弓地獄火對地導彈。對海打擊能力在獨立及濱海戰鬥艦上裝備有8枚NSM反艦導彈,但是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沒有裝備反艦導彈。說句不客氣的話,如果僅僅看導彈的數量,濱海戰鬥艦甚至比不上台灣的沱江級導彈艇。
綜合來說,濱海戰鬥艦是一款價格高昂,實用性一般的軍艦。這款軍艦本身的科技含量不低,但是設計標準太失敗了,不是為了爭奪制海權而誕生的,是為了近岸對陸軍提供支援,所以裝載了大量的地獄火導彈。它其實並不適合於中華民國海軍引進。
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vjPE-4XnyqBBuxhXshSAw
訂閱Youmaker頻道:https://www.youmaker.com/c/tansuo
訂閱探索時分Telegram群組:https://t.me/jiemishifenchannel
《探索時分》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