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2月02日訊】最新調查顯示,由於全球需求放緩,加上中共嚴格「清零」封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進而影響了商業情緒,使11月份亞洲區製造業PMI普遍下滑。
調查結果凸顯了2023年亞洲經濟前景暗淡,因為封鎖擾亂了國際供應鏈,加劇了對中國經濟進一步下滑的擔憂。
週四(12月1日),《財經雜誌》公布(鏈結)的11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為49.4,雖高於10月份的49.2,但仍低於景氣榮枯線50,延續了8月以來的收縮態勢,顯示製造業生產經營狀況仍然偏弱。
該調查指出,中國11月就業情況進一步惡化,就業指數降至2020年3月來最低。受訪企業表示,疫情是用工收縮的主要原因,防控措施導致工人無法返崗,同時生產受限,也減弱了企業的用工需求。
此前,週三的中共官方調查數據顯示,11月的製造業活動創下7個月以來的新低。這些結果意味著,中國第四季度的就業和經濟增長仍較弱。
其它調查也顯示,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出口依賴型經濟體,以及越南等新興國家的製造業活動也出現萎縮。
據日本au Jibun銀行公布的日本PMI指數(鏈結),也從10月的50.7,降至11月的49,這是自2020年11月以來,首次掉到50以下。
據標普全球PMI數據(鏈結),韓國11月的製造業PMI指數為49,數據顯示,韓國製造業企業產出已連續第7個月下降。
週四,韓國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鏈結),受到中國為首的主要市場需求降溫,以及半導體業衰退的打擊,韓國11月出口同比下降14%,創下2年半以來的最大年度跌幅。
亞洲各地普遍受到中國的拖累,台灣11月份的PMI為41.6(鏈結),比10月份的41.5略有上升,但仍遠遠低於50的分水嶺。
作為亞洲罕見的例子,印度11月PMI指數為55.7(鏈結),這是該國連續第17個月增長,也是3個月以來最快的製造業增速。
標普指出,這得益於對消費品的強勁需求,以及通脹放緩,企業對增長前景充滿信心,樂觀情緒推動了新一輪的就業和採購。
路透社對本報導有所貢獻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