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山:中南海可能曾因脫貧造假發生內訌

2023年05月10日時政評論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2021年初宣布中國脫貧「全面勝利」,並稱之為「人間奇跡」,最近習大祕出身的總理李強也吹捧此為所謂「千年德政」。但這種自吹在外界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人們發現,從中國的網絡,到官場中,有關窮人、貧困的信息自此變得敏感。甚至扶貧的說法也被官方掃進故紙堆,他們似乎在隱瞞著什麼?從中南海運作的一些細節觀察,可能說明,就脫貧的「偉大成就」爭議,中共高層可能曾經發生內訌。

扶貧被掃進故紙堆

5月5日二十屆中共中央財經委會議,主題是「研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問題,研究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官媒報導顯示,會議隻字未提扶貧或失業問題,也沒有防止返貧之類的字眼。
上屆2018年4月2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官方報導,曾用一整段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那是習近平衝擊二十大連任的「戰役」之一。
中共央視網4月報導,國務委員諶貽琴近期在陝西省、甘肅省,以及江蘇省調研。官媒稱,諶貽琴在調研中都關注到了同一個話題:脫貧人口。她稱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
由此可見,過去由副總理胡春華負責的扶貧或脫貧相關工作,並沒有交給本屆負責「三農」的副總理劉國中,而是降級讓國務委員諶貽琴承接。
但諶貽琴提到脫貧時,強調的是「鞏固成果」。因為2021年年初,習近平就定調「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中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之後誰再提現行還要扶貧,就不是政治正確了。官方的提法就是「防止返貧」,而較少用扶貧的說法。甚至過去的扶貧辦,也被改為國家鄉村振興局。
查看黨媒人民網,發現在二十大後,官媒已淡化扶貧工作,反而報導各地都在編地方扶貧志了。新聞標題如:臨滄市扶貧志編纂工作啟動、《貴陽市扶貧志》正式出版發行、四川省啟動扶貧志和全面小康志編纂工作,等等。顯然,中共將扶貧視為「過去式」。
中共快速將扶貧字眼掃進歷史故紙堆,似乎中國人不再貧窮。儘管古往今來、全世界,窮人,甚至是特別窮的人,是少不了的存在,這是人間常理。

網上抓緊消除窮人

經歷三年的嚴酷清零防疫之後,中共當局終於放開封控,試圖恢復經濟,但未料前景卻日漸黯淡,失業大增,而社會保障嚴重不足。因為沒有收入,民眾焦慮感上升,各類暴力互害的社會事件更多出現。中共原來用所謂「扶貧」來彰顯政權的合法性和制度的優越性,並未達到目的。
此時,中共採取的方式卻是更大力度阻止一切有關窮困的討論,在網絡上實現讓窮人消失。
3月14日,中共網信辦宣布整治自媒體,將對發布視頻或文章刻意「渲染悲情煽動對立,製造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干擾經濟社會發展」的人予以打擊。該行動禁止發布有老人、殘障人士和兒童的悲情視頻。
自媒體人戶晨風一個月前拍攝的視頻展示了一位老太太如何僅靠每月100元的生活費支撐的。受到大眾關注後,該視頻已從中國最大的兩家用戶生成視頻平台上刪除,戶晨風的帳號被封。目前視頻在海外流傳。
這種讓網絡不出現窮人的做法,應該說是新任中共宣傳大佬蔡奇的「傑作」。據說算得上最懂習近平的蔡奇,現在是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兼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主政北京時,2017年冬天將許多低收入者趕出了公寓,以讓北京肅清所謂的「低端人口」,更符合紅朝都城的形象。
習近平2021年在疫情封鎖中宣布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官方大肆宣傳共同富裕、小康社會。但消除貧困,更多只是表面化。各地的扶貧造假早已飽受外界批評。
2022初,在北京冬奧會期間,與這個盛會形成鮮明反差的徐州鐵鏈女,最早也是由自媒體曝光然後引起網絡發酵的。當局最後以一個倍受質疑的結論強壓下事件,處理了一些較小的官員,還有「鐵鏈女」的「丈夫」。對這一事件背後的貧困和罪惡根源的深究,不了了之。

脫貧造假與財政危機

3月24日,新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吹捧中共脫貧攻堅是「千年德政」。
但事實上,不止中共脫貧的標準和國際有較大差距,中共官場的造假也讓全面脫貧淪為虛偽的政治秀。官媒也有過報導。比如2021年4月23日,央視報導陝西洛南扶貧造假、脫貧摘帽摻假,話題衝上微博熱搜。陝西官方隨後緊跟「滅火」,稱「已解決」,「達到標準」。
另外,央視畫面顯示,2013年習近平下鄉與貧困老農搭話時,時任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在身後怒瞪想吐露真言的老農。人們不清楚習是被騙還是裝糊塗。
中國各地方政府財政困難的情況近期更直接曝光。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廣義財政收入約為28.16萬億元,比上一年下滑6.3%;廣義財政支出37.12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1%;廣義財政支出超出收入8.96萬億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疫情爆發的2020年,創歷史新高。
上個月,繼貴州省公開稱無力消化地方債務、向中央求援後,雲南多個縣市也相繼發聲「喊窮」,有的地區的債務率高達991.01%。
地方公開自曝財政困難,向中央求援的舉動是罕見的,因為這與蔡奇要求的「唱響經濟光明論」相悖。除了說明地方實在扛不住,或許還有內鬥的原因。

國家鄉村振興局「夭折」內幕

說到內鬥,與脫貧相關、設立短短兩年的國家鄉村振興局,最近在黨國機構改革中被掛空,應該是一個明證。
中共從1980年代起就搞起扶貧面子工程。早期的機構叫「開發辦」,後稱「扶貧辦」。在習近平第一任期,「三農」,包括扶貧,由團派的副總理汪洋負責。在習的第二任期,2018年3月起,這一任務落到同樣是團派的胡春華身上。
在習近平2021年2月25日召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宣布脫貧「人間奇跡」的當天,在國務院扶貧辦基礎上,重組單設一個國家鄉村振興局。
但國家鄉村振興局掛牌僅兩年左右,2023年3月10日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顯示,國家鄉村振興局被併入農業農村部,不再獨立存在,只在農業農村部加掛一塊牌子。
2023年3月16日的《南方週末》報導,事實上,國家鄉村振興局成立後,仍使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公章。因為國家鄉村振興局的「三定」方案一直未出台。而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通常情況三定方案會在新機構掛牌組建一年內出台。
所謂三定方案是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對國務院部門的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等進行設定的簡稱。因為內設機構都沒確定,所以國家鄉村振興局無法刻制公章,只能使用「扶貧辦」時代的舊章。
知情人士透露,國家鄉村振興局曾上報過兩版「三定」草案,但均未獲批覆。據說,造成這種狀況,涉及相關部門之間的「職能邊界」問題。
所謂部門之間的「職能邊界」問題,換句話說,也就是部門之間的扯皮和利益衝突。這是最終使鄉村振興局「夭折」的原因。
這個部門是在胡春華手中搞不下去的。國務院兩次報給中央的方案都未獲批覆,最大的阻力可能就是習近平。原因不太可能只是陸媒說的「職能邊界」問題,還可能因為高層的矛盾,就是習已對胡的不信任所致。

就宣布脫貧成功 中南海可能發生內訌

中共二十大上,李克強、汪洋和胡春華同時出局,李、汪兩人於今年3月分別卸任總理和政協主席,胡春華則轉任政協副主席閒職。李克強和汪洋,常被認為是黨內改革派,胡春華也是草根出身的實務官員。
汪洋和胡春華先後主管扶貧,而李克強則是全面負責的總理,特別是李克強經常下去實地接觸民眾,被認為更清楚民間的疾苦。對於脫貧「人間奇跡」「千年德政」的說法,他們未必能苟同。
2020年5月,就在武漢大疫爆起,民生艱困之際,時任總理李克強在兩會記者會公開說,6億中國人月收入低於1000元。中共國家統計局證實這一消息的真實性。李克強的直言,讓習近平幾個月之後再宣布脫貧全面勝利是「人間奇跡」,顯得不那麼光明正大。要說習李之間結下的最大的梁子,也許就因為此事。
李克強2022年6月27日又公開表示,受疫情、災情等因素影響,現在困難人口增多,因此要以就業保民生。但中宣部在6月28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新聞發布會上,再度鼓吹中國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
有一個細節或可以佐證習李關係其實真的不堪: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於3月5日上午在北京大會堂做最後一次總理報告。網傳視頻顯示,會議散場時,習和合作十年的李克強只有一兩秒時間的握手,完了習轉身就走。而在李克強旁邊的汪洋,在習近平走過來的同時,馬上轉身,似乎非常厭惡。
3月13日兩會閉幕,官媒新華社晚間發布文章,披露「新一屆國家機構和全國政協領導人員產生」過程,稱「一些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主動表示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表現出「高風亮節」,雲雲。
我們不知道是否指李克強和汪洋,但其實留任的韓正比他們都老。而所謂「主動」退下來,在中共特定的政治語境中,代表著「被退休」。有所呼應的是,在二十大前,習近平已讓親信搞了一個《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規定》,稱「重點是解決能下問題」。
至於這期間,雖然為黨承擔了苦差,在脫貧造假方面也算「立了功」的胡春華的失勢,可能是因為他對當局造假的事知道得太多,又曾略有微詞?當然,這只是可作為解釋的理由之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靜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