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春飛:中國共產黨的奴役與壓迫

2024年09月23日評論
中國一些人嘲笑我在美國是「二等、三等人」,這一評價顯然非常荒謬。相比之下,在中國這個被共產黨牢牢掌控的獨裁體制下,許多普通人已經淪為沒有尊嚴的「低端人口」乃至「圈養的牲口」,生活在沒有生育權、居住權、言論自由等多方面受到國家的嚴密控制,而中國共產黨猶如一頭巨獸,毫不留情地吞噬著普通百姓的權利。

被剝奪的生育權:從鼓勵到強制

從毛澤東時代的鼓勵多生,到鄧小平時期強制計劃生育,再到如今習近平對生育政策的再度調整,中國的生育政策始終不是出於人民的自由選擇,而是為了服務於共產黨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毛澤東認為「人多力量大」,鼓勵人口增長以應對國家建設的需要。然而,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鄧小平政府開始嚴控人口增長,實施了殘酷的計劃生育政策,強制墮胎、絕育和巨額罰款成為了常態。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家庭,不僅失去了生育權,甚至財產也可能被沒收。這種嚴厲的控制讓人們彷彿失去了對自己身體和生活的掌控,完全淪為了國家機器的一部分。
到習近平時代,人口老齡化問題迫使政府再次調整生育政策,開始鼓勵多生。但這樣的政策調整依然是從共產黨利益出發,而不是基於個體的權利和自由。中國人就像圈養的騾馬一樣,只能服從於共產黨的生育需求,被迫在不同的政策變化中反覆折騰,失去了作為個體的尊嚴。

北京的低端人口清理:冷酷的驅逐

中國共產黨對待公民的態度在「低端人口」問題上表現得尤為冷酷。2017年冬天,北京市政府宣布大規模清理「低端人口」,數十萬外來務工人員被要求在極短時間內從簡陋的群租房中搬離。在零下十幾度的嚴寒中,這些被驅逐的人毫無安置措施,甚至連合法的租賃合同也變成了一張廢紙。這些「低端人口」不僅被剝奪了基本的居住權,還被標記為國家不需要的負擔,猶如二戰時期被驅逐的猶太人,毫無尊嚴地被掃地出門。
中國共產黨政府的這種做法暴露了其對普通勞動者的漠視。這些外來務工人員雖然為北京的建設貢獻了巨大的勞動力,但在需要「清理」時,他們被毫不留情地拋棄。政府的言辭中甚至用「低端」這樣的詞彙來形容這些人,進一步貶低了他們的社會地位。法律和合同在權力面前一文不值,普通人在自己的國家則像牲口一樣被隨意驅趕。

沒有自由的言論:只能說共產黨好

言論自由在中國是一個奢侈品,普通公民只能公開表達對中國政府的支持。任何形式的批評都會遭到嚴厲的鎮壓,輕則拘留,重則坐牢。這種對言論的壓制讓社會陷入了恐懼的氛圍之中,人人都被迫讚美共產黨,而不能自由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相比之下,一頭牲口尚且可以自由叫喚,而在中國的人卻被剝奪了發聲的權利。
在這種環境下,許多人選擇了沉默和自我審查。即便是在私人場合,許多人也不敢公開批評政府,擔心一不小心就會引來牢獄之災。中國共產黨通過控制媒體、監控社交平台、打壓異見人士,徹底扼殺了社會中任何反對的聲音。

食品安全問題:連牲口的待遇都不如

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可謂觸目驚心。相比歐美國家的牲口,中國人吃的食品可能還要差許多。工業油罐車拉著所謂的「食用油」,飯菜中充斥著各種化學添加劑,像是化學高科技的結晶。大規模的食品污染和偽劣產品已經成為常態,從地溝油到假雞蛋,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普通百姓彷彿在「吃毒品」。
更可悲的是,這種狀況已經持續多年,但政府並未採取有效措施來解決問題。反而是共產黨的食品企業為了追求利益,不斷壓縮成本,降低食品質量。而政府的監管形同虛設,對自己的企業的違規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終受害的永遠是那些普通的消費者。

疫情期間的「囚犯」生活

疫情期間,中國共產黨政府以「防疫」為名,剝奪了公民的基本權利。人們被禁止出門、看病、甚至吃飯。那些被懷疑感染的人甚至在沒有任何確鑿證據的情況下被強制帶走,關進集中隔離區,完全失去了個人自由。這種近乎專制的控制手段讓人們感到自己彷彿成了囚犯,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監獄中。
儘管這種極端的防疫措施被政府宣傳為「保護人民的健康」,但實際上,許多人在集中隔離期間得不到基本的醫療保障,反而因為隔離環境惡劣、缺乏醫療資源而喪命。這種對人權的踐踏讓中國公民徹底淪為政府控制的工具,個人的自由和尊嚴被無情地剝奪。

結語:中國式奴役的現實

中國共產黨對權力的絕對控制已經徹底扭曲了社會的基本結構。公民不再是享有自由和權利的個體,而是被政府視為可以隨意支配和控制的「低端人口」或「牲口」。從生育權到居住權,從言論自由到食品安全,普通中國人的生活處處受到國家機器的壓迫。疫情期間的集中隔離更是將這種壓迫推向了極致,彷彿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座沒有圍牆的監獄。
在這種環境下,那些嘲笑我在美國是「二等、三等人」的人,卻不思考,自己在共產黨暴力統治下不如一頭牲口,忽視了中國現實的殘酷。在美國,儘管我可能面臨某些不公平,但至少我仍然享有基本的權利和自由。而在中國,無數普通人正生活在一個失去自由和尊嚴的奴役狀態之下,他們的生活猶如牲口,被國家機器隨意宰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