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5日讯】位于北京东总布胡同24号院内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被拆除一事正沸沸扬扬。早在2009年,这座故居就被同一建筑单位华润恒富地产险些拆除,在当时即引起很大风波和媒体关注。事实上,梁林故居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划为新发现文物,但级别较低,未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对此,文物局无法插手,因为无法可依。而梁思成的学生、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楼西庆则表示:故居能保护下来是好事,毕竟记录了那段历史,但“北京名人故居也比较多,又涉及到北京的建设,问题比较复杂。凡是故居都要保护,这个也难说”。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也很淡漠:父母从未置私产,在东总布胡同也是租住,这里非常残破,早被改造,两年前她曾回来看过,根本认不出来。
现在看起来,民间舆论一边倒地反对华润恒富地产的所谓“维修性拆除”,似乎有些一头热。细细研究这一头热,其间心态颇有意思。
多数人反对拆除自然是怀念梁思成当年提出的旧北京改造方案未被采纳而造成的巨大遗憾。梁作为一代规划大师,最大成果就是于解放初与陈占祥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史称梁陈方案),该方案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规划,它保护旧城,另辟新城,非常科学,依此方案建立起来的新北京,很可能会是一个既保有古都风貌,又具现代气象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北京。但不幸的是,历史拒绝梁陈方案,将北京旧城完全拆除,只保留紫禁城。今天的北京城彷彿中了谶般,整个城市摊成了一圈圈大饼,千年古城销毁殆尽,各种交通拥堵沉痾难愈。在这样臃肿并且被切断历史的大都市下生活,人们自然想到了梁思成。
梁思成既是一位规划大师,同时还是一位古建筑史专家,他和妻子林徽因租住在东总布胡同的6年间,完成了他们绝大部分中国古建筑的整理研究工作。这里既是他们的住地,也是工作室,还有一个着名的太太的客厅,聚集着当时北京城里最为着名的那群思想者,成为文化界的佳话。
一个标志性、有远见的规划大师,一个建筑史专家,毕生所捍卫的,居然全都只换来一个字:拆。这能算得上他们的宿命吗?诚然,破败如梁林故居的北京老房子多得是,梁林故居,其意义显然远胜于其他人的故居,它像是一块警示牌,警醒后人尊重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规律。
这是众多反对拆除梁林故居的人们所持的观点,仔细研究,还会发现一边倒反对拆除的人中或许还存有另一种心态,就是对梁林夫妇的消费心态。普罗大众对他们夫妇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对梁陈方案可能只知道保留城墙,对林徽因更是肤浅到《人间四月天》这样的八卦肥皂剧或者时尚杂志上的靓照。好在近年来,社会上刮过梁思成风,有素养的人可以通过王军等人的《城记》和其他作品来解读梁陈方案及北京城改造历史。但林徽因却始终缺乏一本权威传记作品。林生前没有出版过着作,身后被谈论的文章也极少,近年来她做主角的出版热潮,不过是作者们把零碎的材料堆积成传成集出版的快餐式作品。文学传记可不能出格,但林徽因的传记却惹得传主的学生们一再说:“任何艺术形式再现的林徽因都无法让我们这些和她接触过的学生们认可。”(清华学人建筑文库《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先生》)。学者李雅欣也在《文汇读书周报》上撰文指出:“诸多林传中自然也不乏敷衍铺陈、浮华不实、任情揣测、媚俗媚商的应景之作。”
林徽因的个性样样被赋予当下时尚流行的特色:上流、文艺、国际化,有绯闻,而且是与名流的绯闻,有她与冰心打笔仗嘴仗的段子,记住哟,冰心讽刺的《我们太太的客厅》就是东总布胡同的这个被拆的小院。这些元素,完全是消费主义的嘴脸,林徽因的形象,已接近庸俗,完全从根本上忽略了林徽因首先是位在欧美自由主义思潮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女知识分子,她经历了国共两个敌对政权的社会和战乱流离,她的思想经历与同时代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深远。她有常人的一面,也有常人的弱点,不像今天读者看到的成天在客厅里周旋的那副玲珑样子。他们的儿子梁从诫说过:人们总在讲我母亲有多么美丽,但我的印象中,她总是躺在病榻上,很衰弱。
人们热爱梁思成和林徽因,是因为他们为时代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壮志未酬是留给历史的教训。如果仅仅是出于庸俗的消费心态,那么,已被改建过的破败至此的故居,连文物名单还没进去,太太的客厅连影儿都没有了,拆掉又有多少可惜呢?反正都是消费。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现在看起来,民间舆论一边倒地反对华润恒富地产的所谓“维修性拆除”,似乎有些一头热。细细研究这一头热,其间心态颇有意思。
多数人反对拆除自然是怀念梁思成当年提出的旧北京改造方案未被采纳而造成的巨大遗憾。梁作为一代规划大师,最大成果就是于解放初与陈占祥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史称梁陈方案),该方案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规划,它保护旧城,另辟新城,非常科学,依此方案建立起来的新北京,很可能会是一个既保有古都风貌,又具现代气象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北京。但不幸的是,历史拒绝梁陈方案,将北京旧城完全拆除,只保留紫禁城。今天的北京城彷彿中了谶般,整个城市摊成了一圈圈大饼,千年古城销毁殆尽,各种交通拥堵沉痾难愈。在这样臃肿并且被切断历史的大都市下生活,人们自然想到了梁思成。
梁思成既是一位规划大师,同时还是一位古建筑史专家,他和妻子林徽因租住在东总布胡同的6年间,完成了他们绝大部分中国古建筑的整理研究工作。这里既是他们的住地,也是工作室,还有一个着名的太太的客厅,聚集着当时北京城里最为着名的那群思想者,成为文化界的佳话。
一个标志性、有远见的规划大师,一个建筑史专家,毕生所捍卫的,居然全都只换来一个字:拆。这能算得上他们的宿命吗?诚然,破败如梁林故居的北京老房子多得是,梁林故居,其意义显然远胜于其他人的故居,它像是一块警示牌,警醒后人尊重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规律。
这是众多反对拆除梁林故居的人们所持的观点,仔细研究,还会发现一边倒反对拆除的人中或许还存有另一种心态,就是对梁林夫妇的消费心态。普罗大众对他们夫妇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对梁陈方案可能只知道保留城墙,对林徽因更是肤浅到《人间四月天》这样的八卦肥皂剧或者时尚杂志上的靓照。好在近年来,社会上刮过梁思成风,有素养的人可以通过王军等人的《城记》和其他作品来解读梁陈方案及北京城改造历史。但林徽因却始终缺乏一本权威传记作品。林生前没有出版过着作,身后被谈论的文章也极少,近年来她做主角的出版热潮,不过是作者们把零碎的材料堆积成传成集出版的快餐式作品。文学传记可不能出格,但林徽因的传记却惹得传主的学生们一再说:“任何艺术形式再现的林徽因都无法让我们这些和她接触过的学生们认可。”(清华学人建筑文库《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先生》)。学者李雅欣也在《文汇读书周报》上撰文指出:“诸多林传中自然也不乏敷衍铺陈、浮华不实、任情揣测、媚俗媚商的应景之作。”
林徽因的个性样样被赋予当下时尚流行的特色:上流、文艺、国际化,有绯闻,而且是与名流的绯闻,有她与冰心打笔仗嘴仗的段子,记住哟,冰心讽刺的《我们太太的客厅》就是东总布胡同的这个被拆的小院。这些元素,完全是消费主义的嘴脸,林徽因的形象,已接近庸俗,完全从根本上忽略了林徽因首先是位在欧美自由主义思潮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女知识分子,她经历了国共两个敌对政权的社会和战乱流离,她的思想经历与同时代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深远。她有常人的一面,也有常人的弱点,不像今天读者看到的成天在客厅里周旋的那副玲珑样子。他们的儿子梁从诫说过:人们总在讲我母亲有多么美丽,但我的印象中,她总是躺在病榻上,很衰弱。
人们热爱梁思成和林徽因,是因为他们为时代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壮志未酬是留给历史的教训。如果仅仅是出于庸俗的消费心态,那么,已被改建过的破败至此的故居,连文物名单还没进去,太太的客厅连影儿都没有了,拆掉又有多少可惜呢?反正都是消费。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