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松:你在450万公关费中的交易价是多少?

2013年03月26日评论
【新唐人2013年3月26日讯】被视作白色垃圾的发泡餐具,20日被国家发改委用五条理由一夜正名。也就是说,经过发改委官方平反,被禁14年的发泡餐具将于今年5月1日起放行,这就意味着,发泡餐具厂家可以恢复生产,消费者再有意见,商家理都不用理你。

21日,京华时报很有骨感地在报纸上发布了另一条消息称,发泡餐具解禁背后,有着10家厂商与一家律师事务所,高达450万元的公关合同。合同规定,由律师事务所负责公关,用6至12个月的时间,“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及相关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市场监督部门就上述事宜进行协商,推动国家发改委正式将行业政策解禁进程,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淘汰目标中删除。”

面对京华时报公布的这份盖了11枚公章的合同,人们不禁要问,450万元就可以左右一个禁了14年的国家政策,可以改变一个事关亿万消费者健康的决策,这到底是这个律师事务所用法律依据的依法公关,还是这450万元中的若干万人民币,撬动了权力部门的公章?

民众的质疑不是空穴来风。这份签于2012年1月的公关合同,除了点名了公关对象,还在时间上,与今天发改委正式宣布解禁达成了比较完美的“巧合”。而另一方面,发泡餐具这个10多年来国内外公认的白色垃圾,发改委今天给出的五条平反理由是否得到了严谨的科学论证,人们还需要发改委之外的、对健康危害认定更具权威意义的权威部门来认定。这显然不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公关范围。那么,律师事务所的公关结果,与发改委的公布解禁,便缺少了最最关键的“桥”。难道这“桥”,便是10家发泡餐具生产厂家凑足的450万元真金白银?

若此,人们有权力追问,450万元公关费,究竟进了谁的腰包?

发改委作为给白色垃圾正名的终审部门,首当其冲应该在质疑声中出来走几步让民众看看。当初禁,板着面孔一条理由就能把发泡餐具说得祸国殃民;而今放,一本正经五条理由就把白的说成绿的。这条禁令的从废到立,到底是科学论证的民本价值体现,还是450万元的公关价格体现?

人们能够理解企业凑足450万元的唯利是图,甚至能看淡一些游走在法律与金钱边缘的昧心律师机构,但人们不会容忍事关十几亿消费者健康、事关世界上最大的餐具消费国环境污染的一纸护身令,被区区450万元公关费所交易,所收购。

人们更惊诧的是,一家律师事务所,能够用商家的450万元推得动一项政策的解禁,那么,掌握着国计民生大权的国家职能部门,又有多少决策已经被这样推动过,将来还会有多少政策会被450万、甚至4500万所推动?这么不起眼的一只发泡餐具的禁用或者使用令,需要合同交易中罗列的“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及相关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市场监督部门”做婆婆,那么可想而知,权力部门的一枚枚公章,面对中国无以数计的产业,为权力的不良行使者,提供了多少寻租的机会?

不要怪无良商家挖空心思裹挟权力,很多时候,比商家更无良的,是权力在骨子里的放荡。它是两只贪婪的胳膊,相互伸向对方的臂膀,要的就是这种勾肩搭背的称兄道弟。只不过,这种勾肩搭背的暧昧,有时惦记的是民众的腰包,有时候捅的是百姓的腰子。倘若这次,450万元兑换的这个批文为真,那么,中国百姓的生命与健康,在权力眼中,分摊到13亿人头身上,只不过是个人均0.003461538元的价格。这就是一个中国人的生命与健康,以及白色垃圾的环境污染可能,在这桩交易过程中的实际价格。这个价格,用汉字表达——人均只值三分之一分钱。

呜呼!套用一句流行语:这可是天方夜谭里也不敢写的故事。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