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1月3日讯】“经济侵略论”在悄然离去,国家利益又成为“爱国”“卖国”的依据。维护国家利益是“爱国”,出卖国家利益是“卖国”,但什么是国家利益,我们搞明白了吗?
近年来,为了遏制中国商品涌入美国,美国出台种种贸易保护政策,现在当然不把这叫反侵略,而是叫维护“国家利益”,但贸易保护维护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吗?显然,它维护的只是与中国商品有竞争关系的资本与工人就业的利益,为了维护这些人的利益,不论采取准入或关税的措施,都会带来这类商品价格的上涨,美国人买不到中国的便宜货了,结果将侵害美国消费者利益。针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中国回应:你们制裁中国产品,也就是在制裁你们美国人。这话不无道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很多是由美国资本美国技术制造的,他们要从产品的销售中获得利益。制裁了中国产品,也就损害了向中国投资以及向中国提供技术的美国人的利益。国家利益是全体国人的利益,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保护了一部分国人的利益,却损害另一部分国人的利益,这能叫维护“国家利益”?
再来看中国。中国官员引资,现在不叫他们是“带路党”,是“汉奸”,而是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服务,是为“国家利益”。但是,外国资本到中国投资,虽然是一种资本的自由流动,不能说是侵略,却显然构成对中国资本的潜在影响,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引资”引进了很多他们的竞争对手。中国资本家也是中国人,即便是少数人,“国家利益”也应该包括他们的利益。我们当然不能为了减少他们的竞争对手即所谓的保护“民族工业”不去引资,因为引资可带来经济增长,而且只是增加了中国资本的潜在竞争对手,并未侵害中国资本的利益。但为了引资,给予外资种种优惠,而中国资本却无这种优惠,则直接侵害了中国资本利益,因为它使 竞争不公平。目前外企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就引起国人的不满。说是“卖国”也不为过。“引资”不是“卖国”,给予外资优惠却是“卖国”。另外,为了出口,对出口企业退税,支持它们在国际上与外国企业竞争,看起来很有“中国”立场,是支持“民族工业”,也反映了出口企业包括工人的利益,但对生产内销产品 的企业却无退税,这对产品内销的企业和中国消费者公平?对纳税人公平?所以,这些引资退税政策也许能反映部分中国人的利益,甚至是较为多数人的利益,却很难说是为了“国家利益”。
迁徙和移民自由,受国家权力约束,有两种情况,一是专制 国家对人民外出的封锁,社会主义国家就曾被西方舆论称为监狱,东德追求自由的民众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柏林墙”,也被称为“越狱”。二是移民输入国对国外移民的限制,比如美国的移民政策。前一种情况是专制统治者的疯子行为,对移民的约束很容易就看出不是为了国家利益。一个不愿在此生活的民众,用武力强迫他留下是什么国家利益?倒是美国限制外国人进入的移民政策,看起来好像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比如,它减少了外国人与美国人在就业方面的竞争,美国历史上的“排华法案”,就明显具有这方面的用意。还有就是它可以提高美国人的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所以美国的移民政策确实反映了美国人的一些利益。但人也是一种劳力资源,可以创造财富,移民虽然主要是为自已创造财富,却也为美国创造了不少财富。再从另一角度看,如果美国劳力充沛,劳力成本可能就要低一点,美国很多资本家现在就不会因为外国劳力成本低到外国投资,以致减少美国的GDP和税收。所以美国的移民政策也很难说是“爱国”的政策。
中美“汇率大战”是不是“国家利益”的对抗?美国压人民币升值,是不是在压制“中国崛起”?中国抵制人民币升值,是不是维护中国的经济繁荣?人民币升值,可以遏制中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保护美国的制造业,美国人的就业机会,但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商品在美国的美元价格升高。美国压人民币升值,从某一方面看是为美国人就业着想,从另一方面看,又不是为美国消费者着想。同样,中国抵制人民币升值,外国商品在中国的价格就会更高,将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入。显然,压低人民币汇率,可以增出口,保经济增长。但长期的外贸顺差,会使一国人民生活水平,不会因经济发展而提高。道理很简单,中国商品出口多,进口少,中国人消费的总商品少于他们生产的总商品,生活水平能提高?所以,“汇率大战”很难说是国家利益大战。或者说是一场说不清楚的模糊的国家利益大战。但美国煞有其事,中国义正词严,想想也觉好笑。其实,在不同货币对市场进行分割时,最好的办法是政府不要去出台“货币政策”对抗他国,而是汇率市场化即自由化,这其中当然 有个人的投机,却是解决贸易不平衡的最好办法。
美国打伊拉克是不是为了石油?美国少石油却消费甚大,石油关系美国国计民生,似乎是一种国家利益。如果打是为了抢石油,那是强盗,美国不屑也没有这么干。如果只是为了买,伊拉克巴不得扩大石油出口,多挣点钱哩,用不着打。那些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国家不是在争石油输出份额吗?如果是为了石油开采权,那只是美国石油资本少数人的利益,为这少数人的利益,花费美国国库大把的银子即所有纳税人的银子去打,合算?公平?如果是美国石油资本因为美国打伊拉克可以不费代价或少费代价拿到石油开采权,石油 产品可以在美国国内卖低价,使全体美国人受益,那世界上的炒家一定会云集美国,不把美国的石油产品价格炒成与世界市场价格相同,决不会罢休,美国人得不到好处。事实上美国也并没有因为打伊拉克而强霸采油权。所以我想,美国打伊拉克,不是为了石油。即使美国有为石油打伊拉克的目的,只要没有抢,它也不可能得到石油利益。可见,在全球化背景下,只要遵循市场而不是强盗原则,即便取得“世界霸权”,也无法获得“国家利益”。
资源在两个国家之间的争夺,确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国家利益。比如中国南海的石油。然而仔细分析起来,南海石油的争夺,远不是争是你的东西还是我的东西那么笼统。因为绝大部分像石油这样的资源,都需开发。我们争到了南海石油,只是争到了一种开发主权,有石油开采的发包权力,任何人要开采,都必须向中国政府缴纳一定资源税费。至于开采的石油产品,一进入市场,便分不清是中国的石油,还是沙特伊拉克的石油了,因为它们的价格是世界市场价格,不会高也不会低,中国人消费石油,得去买,而买则不是买中国石油,而是市场上的石油了。我们争石油,只是争开发主权,和由此而来的资源税费,虽仍是国家利益,也要去争,却不是生死攸关的争夺。资源需开发(化费资本技术劳动),石油产品附着大多生产价值,并非纯自然资源,和资源产品的市场化,使国家利益比我们所理解的,要弱化很多。资源税费归我们,还是石油归我们,远不在一个档次。市场化可以实行资源的全球共享,而大大减少资源争夺的领域和激烈程度。
我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说明很多国家权力行为,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国家利益”,或者说它所代表的利益是局部的、残缺的、一部分人的、弱化的。这当然使我疑惑,全世界的国家都宣称有国家利益,全世界的政治家,外交家都在为他们各自的国家利益奔波,他们相互指责又相互妥协,甚至动武,他们能肯定他们的行为就一定代表了全体国人的“国家利益”?在他们都并不清楚奔波的目的一定能使全体国人受益却不会损害任何一个国人,即真正的国家利益时,他们或人民如何界定他们是“爱国”还是“卖国”?抑或既不“爱国”也不“卖国”,只是在做无用功?混饭吃?
市场化和全球化不会强化国家利益,反而使国家利益模糊化和弱化。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近年来,为了遏制中国商品涌入美国,美国出台种种贸易保护政策,现在当然不把这叫反侵略,而是叫维护“国家利益”,但贸易保护维护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吗?显然,它维护的只是与中国商品有竞争关系的资本与工人就业的利益,为了维护这些人的利益,不论采取准入或关税的措施,都会带来这类商品价格的上涨,美国人买不到中国的便宜货了,结果将侵害美国消费者利益。针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中国回应:你们制裁中国产品,也就是在制裁你们美国人。这话不无道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很多是由美国资本美国技术制造的,他们要从产品的销售中获得利益。制裁了中国产品,也就损害了向中国投资以及向中国提供技术的美国人的利益。国家利益是全体国人的利益,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保护了一部分国人的利益,却损害另一部分国人的利益,这能叫维护“国家利益”?
再来看中国。中国官员引资,现在不叫他们是“带路党”,是“汉奸”,而是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服务,是为“国家利益”。但是,外国资本到中国投资,虽然是一种资本的自由流动,不能说是侵略,却显然构成对中国资本的潜在影响,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引资”引进了很多他们的竞争对手。中国资本家也是中国人,即便是少数人,“国家利益”也应该包括他们的利益。我们当然不能为了减少他们的竞争对手即所谓的保护“民族工业”不去引资,因为引资可带来经济增长,而且只是增加了中国资本的潜在竞争对手,并未侵害中国资本的利益。但为了引资,给予外资种种优惠,而中国资本却无这种优惠,则直接侵害了中国资本利益,因为它使 竞争不公平。目前外企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就引起国人的不满。说是“卖国”也不为过。“引资”不是“卖国”,给予外资优惠却是“卖国”。另外,为了出口,对出口企业退税,支持它们在国际上与外国企业竞争,看起来很有“中国”立场,是支持“民族工业”,也反映了出口企业包括工人的利益,但对生产内销产品 的企业却无退税,这对产品内销的企业和中国消费者公平?对纳税人公平?所以,这些引资退税政策也许能反映部分中国人的利益,甚至是较为多数人的利益,却很难说是为了“国家利益”。
迁徙和移民自由,受国家权力约束,有两种情况,一是专制 国家对人民外出的封锁,社会主义国家就曾被西方舆论称为监狱,东德追求自由的民众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柏林墙”,也被称为“越狱”。二是移民输入国对国外移民的限制,比如美国的移民政策。前一种情况是专制统治者的疯子行为,对移民的约束很容易就看出不是为了国家利益。一个不愿在此生活的民众,用武力强迫他留下是什么国家利益?倒是美国限制外国人进入的移民政策,看起来好像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比如,它减少了外国人与美国人在就业方面的竞争,美国历史上的“排华法案”,就明显具有这方面的用意。还有就是它可以提高美国人的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所以美国的移民政策确实反映了美国人的一些利益。但人也是一种劳力资源,可以创造财富,移民虽然主要是为自已创造财富,却也为美国创造了不少财富。再从另一角度看,如果美国劳力充沛,劳力成本可能就要低一点,美国很多资本家现在就不会因为外国劳力成本低到外国投资,以致减少美国的GDP和税收。所以美国的移民政策也很难说是“爱国”的政策。
中美“汇率大战”是不是“国家利益”的对抗?美国压人民币升值,是不是在压制“中国崛起”?中国抵制人民币升值,是不是维护中国的经济繁荣?人民币升值,可以遏制中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保护美国的制造业,美国人的就业机会,但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商品在美国的美元价格升高。美国压人民币升值,从某一方面看是为美国人就业着想,从另一方面看,又不是为美国消费者着想。同样,中国抵制人民币升值,外国商品在中国的价格就会更高,将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入。显然,压低人民币汇率,可以增出口,保经济增长。但长期的外贸顺差,会使一国人民生活水平,不会因经济发展而提高。道理很简单,中国商品出口多,进口少,中国人消费的总商品少于他们生产的总商品,生活水平能提高?所以,“汇率大战”很难说是国家利益大战。或者说是一场说不清楚的模糊的国家利益大战。但美国煞有其事,中国义正词严,想想也觉好笑。其实,在不同货币对市场进行分割时,最好的办法是政府不要去出台“货币政策”对抗他国,而是汇率市场化即自由化,这其中当然 有个人的投机,却是解决贸易不平衡的最好办法。
美国打伊拉克是不是为了石油?美国少石油却消费甚大,石油关系美国国计民生,似乎是一种国家利益。如果打是为了抢石油,那是强盗,美国不屑也没有这么干。如果只是为了买,伊拉克巴不得扩大石油出口,多挣点钱哩,用不着打。那些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国家不是在争石油输出份额吗?如果是为了石油开采权,那只是美国石油资本少数人的利益,为这少数人的利益,花费美国国库大把的银子即所有纳税人的银子去打,合算?公平?如果是美国石油资本因为美国打伊拉克可以不费代价或少费代价拿到石油开采权,石油 产品可以在美国国内卖低价,使全体美国人受益,那世界上的炒家一定会云集美国,不把美国的石油产品价格炒成与世界市场价格相同,决不会罢休,美国人得不到好处。事实上美国也并没有因为打伊拉克而强霸采油权。所以我想,美国打伊拉克,不是为了石油。即使美国有为石油打伊拉克的目的,只要没有抢,它也不可能得到石油利益。可见,在全球化背景下,只要遵循市场而不是强盗原则,即便取得“世界霸权”,也无法获得“国家利益”。
资源在两个国家之间的争夺,确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国家利益。比如中国南海的石油。然而仔细分析起来,南海石油的争夺,远不是争是你的东西还是我的东西那么笼统。因为绝大部分像石油这样的资源,都需开发。我们争到了南海石油,只是争到了一种开发主权,有石油开采的发包权力,任何人要开采,都必须向中国政府缴纳一定资源税费。至于开采的石油产品,一进入市场,便分不清是中国的石油,还是沙特伊拉克的石油了,因为它们的价格是世界市场价格,不会高也不会低,中国人消费石油,得去买,而买则不是买中国石油,而是市场上的石油了。我们争石油,只是争开发主权,和由此而来的资源税费,虽仍是国家利益,也要去争,却不是生死攸关的争夺。资源需开发(化费资本技术劳动),石油产品附着大多生产价值,并非纯自然资源,和资源产品的市场化,使国家利益比我们所理解的,要弱化很多。资源税费归我们,还是石油归我们,远不在一个档次。市场化可以实行资源的全球共享,而大大减少资源争夺的领域和激烈程度。
我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说明很多国家权力行为,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国家利益”,或者说它所代表的利益是局部的、残缺的、一部分人的、弱化的。这当然使我疑惑,全世界的国家都宣称有国家利益,全世界的政治家,外交家都在为他们各自的国家利益奔波,他们相互指责又相互妥协,甚至动武,他们能肯定他们的行为就一定代表了全体国人的“国家利益”?在他们都并不清楚奔波的目的一定能使全体国人受益却不会损害任何一个国人,即真正的国家利益时,他们或人民如何界定他们是“爱国”还是“卖国”?抑或既不“爱国”也不“卖国”,只是在做无用功?混饭吃?
市场化和全球化不会强化国家利益,反而使国家利益模糊化和弱化。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