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张自忠威名远扬 大陆儿孙却不敢祭祀

2017年06月22日共产党百年真相
【新唐人2017年06月22日讯】岳飞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践行了这一名言。1940年5月16日,原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他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五十馀国中战死的最高军队将领。

张自忠(1891-1940),号荩忱,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元村,自小接受儒学熏陶,进私塾学堂,学习四书五经。忠、孝、仁、义的传统道德观念在张自忠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

张自忠年轻时就读天津法政学堂,期间曾秘密加入同盟会,而后投笔从戎,进入冯玉祥部西北军,参加北伐诸战役,以功累升排,连,营,团长,西北军校校长等职。

治军严厉的张自忠,凡士兵如严重违纪,必打军棍,但却又主张“八不打”:

一、官长生气时,不许打

二、士兵劳碌太过时,不许打

三、对新兵,不许打

四、初次犯过者,不许打

五、有病者,不许打

六、天气过热过冷时,不许打

七、饱饭后及饥饿时,不许打

八、哀愁落泪时,不许打

以此可见他带兵除了严以外还兼具仁爱。此外,张自忠无论身处多高位阶总是与士兵吃一样伙食,也和士兵们一起工作,因而所有的官兵都愿和他生死与共。

喜峰口大捷 震惊中外


日军侵华后,原冯玉祥西北军受到中央改编为29军,以宋哲元为军长,张自忠为下辖的第38师师长。29军刚组成不久,即奉命调驻平津,负责河北省防务,之后遇上日军进犯。

当时,张自忠及旅长赵登禹率领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在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其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卢沟桥事变暴发后,29军撤出北平,张自忠奉命留平缓冲,与日本人周旋以增加国军的准备时间,而后日军全面进犯东北,张自忠见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

1938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59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在1938年3月的临沂战役中,59军与号称“铁军”的日军阪垣师团鏖战7昼夜,日军伤亡3千馀人,阪垣羞于败绩,几欲自杀,59军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在随后的徐州突围、潢川会战、武汉突围、长寿店战役、随枣战役、襄樊会战等战役中,张自忠率部屡克劲敌,捷报频传,多次受到国民政府通令嘉奖,张部被称为“最优部队”,其防区被誉为“模范战场”,老百姓美称张自忠为“活关公”。张自忠本人也成为日军闻名生畏的抗日名将。

由于战功卓着,张自忠于1938年10月升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驻防襄樊一带,成为第五战区机动部队。

1939年3月,日军进攻鄂西,进犯随县、枣阳,张自忠再次亲自率领两军团渡海迎战,大破日军,击毙击伤敌军超过13000人,再为抗战史上写下了“鄂北大捷”,在此战役张将军以一对十,竟奏大功。

以身殉国 日军感动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及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兼77军军长冯治安留守。

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随后,张自忠率两千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13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十多次。日军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军队为何这样能战。

日军后来听说是张自忠亲自率领的部队,立即大量增兵,企图消灭这支中国劲旅。5月15日,日军一万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九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二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八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这一仗,张将军不幸战死。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棺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所展现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感动。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抢回张将军的尸骨,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介石特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表扬。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五十岁,张自忠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中共批张自忠军阀 儿孙不敢祭祀


自张自忠将军牺牲后,张自忠的长子张廉珍每周日早上九点,都会带着全家人,面对父亲的遗像,诵读家训三次,并默思十分钟。家训有三句话,“祖祖孙孙莫忘七七。祖祖孙孙莫忘五一六。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个仪式持续10年之久,但在中共建政后,张自忠的儿孙再不敢祭祀他。

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在家排行老三,张廉云的长子车晴说,中共建政后,上一辈几乎都停止了对张自忠的纪念活动,当时他们认为,“在外界看来,家里有个国民党军官的长辈,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张廉云第一次正式填写登记表时,让她在家庭出身一栏中填写“军阀”二字。张廉云对家人说,“从小我就会唱‘打倒列强,除军阀’这支歌,而现在父亲也列入军阀之列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廉云只能服从。

尽管张廉云这辈人小心谨慎,但还是没有躲过“文革”的厄运。文革期间,张廉珍的家被抄了四次,患有高血压的他没有熬过“文革”,于1968年去世了。张廉云也被剃了阴阳头游街。

张自明是张自忠最密切的兄弟,张自忠牺牲以后,张自明一直在整理张自忠的历史资料。1943年,张自明到张自忠牺牲的宜城长山走访,在老乡的带领下,他找到张自忠牺牲的地方,捡了两块石头,打磨以后,刻上了“血石”两个字,以此作为纪念。

文革时张自明被批斗,他在东四十条的住宅被没收,自己住进了一个不足二十平米的小房子里。待张廉珍的儿子张庆安赶到小屋后,张自明慌慌张张地从角落拿出一个旧皮箱,告诉他,“这是你爷爷的材料,现在只有你来继承了,带上它,今晚就离开北京。”

当晚,张庆安踩着结冰的路面,紧紧抱着那个皮箱就奔向了火车站。他回忆说,当时火车上到处是来北京串联的红卫兵,一路上,紧紧抱着皮箱,不敢和周围的乘客搭话,甚至不敢和别人对视。

张廉珍的另一个儿子张庆成当时在成都,距离重庆较近,1967年,有一次出差,他偷偷跑到张自忠墓,看到祖父的墓碑已经被推倒,斜倚在香台上,墓周围长满了荒草。张庆成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几个兄弟。张庆安知道以后,就找机会到了重庆,第一次跪在祖父墓前长长地哭了一次。他还记得“怕人听到,声音很小”。那哭声,像连串的咳嗽声。

张廉珍共有七个孩子,庆宜、庆安、庆隆、纪祖、庆范、庆成、庆新。“因为这段经历,有几个兄弟就去了国外。”张庆安说。几个兄弟中,老三加入了美国军籍,老五在纽约也是终身教授,老七老四成了老板,“我们都没有给祖父丢人。”

上世纪80年代,张庆安把当年从七叔祖张自明手里接过的珍贵史料,全都捐给了军事博物馆。

1980年,湖北宜城率先掀起了纪念张自忠的活动,张廉云在朋友的建议下,为父亲申请烈士证明书。拿到烈士证明书以后,张廉云向北京市委统战部提出申请,变更自己的家庭出身时,她还有些慌乱,她小心翼翼地问儿子车晴,“家庭出身如何写?”

(记者罗婷婷报导/责任编辑: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