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7月06日讯】日前,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撰文,建议重启上山下乡运动,以解决大陆大学生就业问题,文章引发舆论广泛抨击。中共前党魁毛泽东在50年代发起的“上山下乡”运动曾被指是变相劳改,毁掉了一代青年人。
2018年毕业季即将到来,预计大陆高校毕业生有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随之而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焦点。根据以往数据显示,预计将有上百万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针对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北大于鸿君教授近日撰文,建议官方重启“上山下乡”运动。于鸿君1963年10月生于内蒙古,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于鸿君提出,选招200万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技术员、公共服务人员和“村官”等,或安排大学生到农业产业化企业工作,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他声称,每批大学生下乡期限可安排2年,期满可以返回重新参加毕业分配。
于鸿君建议重启“上山下乡”运动的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发舆论抨击狂潮。于鸿君更被批评是“文革馀孽”,网友纷纷留言:
“请以身作则,你和你全家先去待2年,不得有任何行政职务。”
“你咋不建议启动新时代文化大革命运动,先从批斗北大教授开始。”
“那就让官僚和央企领导带头喽!”
“上山下乡”运动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由中共前党魁毛泽东发起的。当时中共组织城市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到农村去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工作定居。中国民众普遍认为,这场运动对无数青年个人命运,乃至中国城市发展、科研教育都带来了恶劣影响。
林彪之子林立果等起草的反对毛泽东的纲领性文件《五七一工程纪要》指明,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
1968年文革期间,社会一片混乱,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近400多万高中毕业生呆在城里无事可做,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毛泽东利用完这些红卫兵学生后,处于对政治稳定威胁的考虑,决定把大量城市青年遣送到农村进行劳动,以达到解散红卫兵组织的目的。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开展了全国范围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几乎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共有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
有学者认为,上山下乡使得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一批年轻人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
而对于许许多多中国人来说,这场运动意味着他们被彻底驱逐、集中起来强制劳动,它剥夺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也撕裂了千百万家庭。
在经历了10年艰苦和压抑的生活后,1978年底至1979年初,下放到云南、新疆、黑龙江等地的知青们终于爆发了,游行、请愿、示威、罢工和冲击政府机关等事件相继发生,形成了席卷全国的返城上访大浪潮。最终有一批知青返回城市,但还有一批知青永远留在了偏远的农村,遗憾终身。
曾为知青的史学博士定宜庄出版了全面记述中国知青史的着作《中国知青史——初澜》和《中国知青史——大潮》。她表示,写书的初衷是要告诉她的儿子和所有知青的孩子,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再发生。
(记者罗婷婷报导/责任编辑:戴明)
2018年毕业季即将到来,预计大陆高校毕业生有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随之而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焦点。根据以往数据显示,预计将有上百万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针对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北大于鸿君教授近日撰文,建议官方重启“上山下乡”运动。于鸿君1963年10月生于内蒙古,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于鸿君提出,选招200万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技术员、公共服务人员和“村官”等,或安排大学生到农业产业化企业工作,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他声称,每批大学生下乡期限可安排2年,期满可以返回重新参加毕业分配。
于鸿君建议重启“上山下乡”运动的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发舆论抨击狂潮。于鸿君更被批评是“文革馀孽”,网友纷纷留言:
“请以身作则,你和你全家先去待2年,不得有任何行政职务。”
“你咋不建议启动新时代文化大革命运动,先从批斗北大教授开始。”
“那就让官僚和央企领导带头喽!”
“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
“上山下乡”运动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由中共前党魁毛泽东发起的。当时中共组织城市中学生和高小毕业生到农村去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工作定居。中国民众普遍认为,这场运动对无数青年个人命运,乃至中国城市发展、科研教育都带来了恶劣影响。
林彪之子林立果等起草的反对毛泽东的纲领性文件《五七一工程纪要》指明,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
1968年文革期间,社会一片混乱,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近400多万高中毕业生呆在城里无事可做,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毛泽东利用完这些红卫兵学生后,处于对政治稳定威胁的考虑,决定把大量城市青年遣送到农村进行劳动,以达到解散红卫兵组织的目的。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开展了全国范围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几乎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共有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
有学者认为,上山下乡使得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一批年轻人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
而对于许许多多中国人来说,这场运动意味着他们被彻底驱逐、集中起来强制劳动,它剥夺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也撕裂了千百万家庭。
在经历了10年艰苦和压抑的生活后,1978年底至1979年初,下放到云南、新疆、黑龙江等地的知青们终于爆发了,游行、请愿、示威、罢工和冲击政府机关等事件相继发生,形成了席卷全国的返城上访大浪潮。最终有一批知青返回城市,但还有一批知青永远留在了偏远的农村,遗憾终身。
曾为知青的史学博士定宜庄出版了全面记述中国知青史的着作《中国知青史——初澜》和《中国知青史——大潮》。她表示,写书的初衷是要告诉她的儿子和所有知青的孩子,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再发生。
(记者罗婷婷报导/责任编辑: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