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债还不完”东西方神话传说:轻生有罪

2019年09月21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09月21日讯】当人遇到艰难挫折,有人能越挫越勇,有人不堪负重,选择轻生。不少轻生者,以为自杀就能一死了之,获得解脱。然而,自古以来,东西方社会对自杀有着一致的看法。他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意大利《神曲》 地狱中的自杀者

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巨星之一。他着作的史诗《神曲》百世流芳,享誉至今。书中描述了地狱、炼狱以及天堂的景象。
从他描述的世界,地狱的形状酷似漏斗,从上到下逐层缩小,越往下层地狱,那里的灵魂遭受的痛苦越深重。地狱分为九层圈,自杀者在第七层。
第七层圈的第二环是“怪鸟哈尔皮的树林”,哈尔皮是人面鸟身的怪鸟。树林中的树木,枝干扭曲盘结,不结果实,只生长毒刺。
皮埃尔生前是罗马帝国腓特烈二世的大臣。生前握有权势,又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人。因淫荡的娼妓煽动许多人反对他,皮埃尔不堪羞辱,想以死洗雪耻辱,从而自杀身亡。他自杀之后,落入哈尔皮树林,灵魂被禁锢在大树里。如果有人折断树枝,树枝会流血,那灵魂也会痛苦万分。
皮埃尔说:“当凶狠的灵魂离开自己用暴力挣脱的肉体时,米诺斯(注)就把它打发到第七谷里”。自杀之罪,在于用暴力方式毁灭自己的肉身,自己对自己施加暴力。

皮埃尔说:“当凶狠的灵魂离开自己用暴力挣脱的肉体时,米诺斯就把它打发到第七谷里。”图为《神曲》中的米诺斯。(公有领域)

轻生者落到第七圈地狱,在这里灵魂像种子一样发芽生长,长成树木。长年累月,怪鸟哈尔皮吃他的叶子,给他造成痛苦,轻生者的灵魂因此不断地受苦。即便日后他们想再获得人身,也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因为人是神造的。自杀的行为,是在反对自然法则、反对神明的安排,反对造就和赋予生命的那些神。
不过在但丁的描述中也有例外,即为自由殉身的加图(Cato)。在末日大审判后,加图取回了自己的身体,还能升到天国。或许因他拥有清廉的美德,高尚的节操,为人诚实且坚毅,反对行贿和造假。

密勒日巴动念“自杀” 喇嘛这样劝说

密勒日巴当时在马尔巴上师的锻炼下不停的般石头造房子。图为〈密勒日巴〉唐卡,奥特根巴亚尔.额尔舒(Otgo Otgonbayar Ershuu)。(维基百科)

在东方,也认为自杀是有罪的。880多年前,在古老的西藏,年轻人密勒日巴到马尔巴处学习即生成佛的法要。但他此前曾为了报仇,学习巫术,使用咒术害了不少人,造下了许多黑业。
在东方,也认为自杀是有罪的。880多年前,在古老的西藏,年轻人密勒日巴到马尔巴处学习即生成佛的法要。但他此前曾为了报仇,学习巫术,使用咒术害了不少人,造下了许多黑业。
马尔巴为了使他清除业力,不断地打骂他,让他行大苦,建造房子,但每每都要他将房子拆毁重建,反反覆覆地磨砺他。密勒日巴的背磨出了疮,布满了脓血。马尔巴仍没有传给他正法。
他的师母生起妇人之仁,偷偷地取出图章和印信等物,作假印信,让他去俄巴喇嘛处修行。但因他没有得到马尔巴的加持,无论密勒日巴如何努力修行,都没有任何效果。后来事情暴露,马尔巴大发雷霆。
密勒日巴心想,可能是因为自身罪孽太深重了,致使师父和师母都要承受痛苦,于是掏出小刀,准备自杀。俄巴喇嘛紧紧抱住他,流着眼泪劝他不要自杀。在寿命还没有终了时自杀,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罪了。
从这段故事中可知,自杀不仅有罪,而且罪过很大,同样不被时人所认可。

民间故事 轻生者的可怕遭遇

在中国民间,对于自杀行为,还有其它的说法。《果报类编》下卷记载了一则故事,发生在康熙七年五月。旅居扬州的镇江人张大忽然病死,来到地府后,阎王一见他,就说抓错人了。不过既然有机会到此,不妨让他给阳间捎信。于是派了一个阴差引他游览“枉死”城。
张大看到城里有很多自杀的灵魂。有的自缢而死,有的自断喉咙,有的服毒自杀,有的投水自尽等等。凡是自杀的人,每一天他们都要定时地按照生前的死法再进行一次,痛苦的经历令人毛骨悚然。那些枉死的灵魂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在生时认为一死了事。但想不到,死后竟会如此痛苦,真是悔恨莫及。”
于是张大问:“那些鬼魂何时才能重新投胎做人?”阴差明确地说:“不能了。”人身难得,不知珍惜。这些人不仅辜负了阎王所鼓励的在阳间做人行善的恩义,也辜负了父母抚养的大恩大德。所以阎君很痛心枉死的人,只能判他们入畜道,很难得到人身。这个观点与《神曲》阐述的观点惊人的一致,自杀者很难再得到人身。
阎君叮嘱张大:“你回到人间,可以把这番话告诉世人。”遂即拍着桌子,大喝一声,张大忽然醒来。

中国民间传说的阎罗王极具有帝王风格,整个地府体系的职能运作,亦尤如现实的官吏系统。(维基百科)

轻生的人,积下的业债怎么也还不完。首先,他的肉身是父母给的,生命是神明赐予的,自断性命,便欠下了父母的债,神明的债。其次,他的吃、穿、住、用、行均是依靠大地山川所赋予的资源,一个人还没有造福于人,便匆匆离世,就欠下了天地之间的债。
惟有用心珍惜,造福于人,才不枉降世为人的初衷,也不枉天地神明对生命的慈爱与庇护。
──转自《新纪元周刊》(文:宋宝蓝)
责任编辑: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