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进贡赎罪,结果勾起了妲己的欲望。能被妲己看上的没几个男人,所以就出事了。
诗曰:
忠臣孝子死无辜,只为殷商有怪狐。
一个女人浪荡无尽,其实是妖怪、是这些另外空间的东西在左右着人,但凡有一点廉耻心的都不会这样的……太多人他无法站在欲望外面,他被其左右,他意识不到……万马奔腾、一泻千里,那就“熬干锅”……现在就有这样的人,为情而去、为欲而死。
淫乱不羞先荐耻,贞诚岂畏后来诛。
她是妖怪,她怎么能懂得廉耻呢?她不懂。但她表面上会表现出来廉耻,但她内心是放纵的。
所以这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年代。当初只有一个妲己,现在北京城、上海市到处都是。普天之下,东、西、南、北、中都是狐狸,才出现这种阴邪的场面。那阴邪的东西越大,对应的天象越大,对应着这改朝换代——我们讲的“天灭中共”。
那个时候可没有说天灭纣王(《封神演义》里面没有)。这是对应的。也就是说:现在对应的天体大。封神的话,那封的神就高啰!赶上这么一次麻烦,那相对应的,封的神就更高了。都是这么对应来的。
宁甘万刃留青白,不受千娇学独夫。
这是讲伯邑考。就是:给他杀了,留一个清白身。这是反的,清白之身都是对女人而言,哪有对男人呢?所以这里是反着说的。我个人觉得它应该有更多的含意在里头。
“独夫”,这里指的是纣王。
史册不污千载恨,令人屈指泪如珠。
为了“留得青史”,这是在人的层面说的,其实为的是他的“圣洁”。这在告诫,给今天的人以教诲,就是:神造我们男人的肉身,对自身的“圣洁”,你本身要有这种识别之力。
“令人屈指泪如珠”意思就是说:这样的男人太少了,屈指可数,不受诱惑……芸芸众生都知道什么叫善、恶;知道做人的准则,但在现实的诱惑中真正能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是境界的表现,不是努力的结果,是生命境界自然的表现,是整体的表现。
话说伯邑考要往朝歌为父赎罪。时有上大夫散宜生阻谏,公子立意不允,随进宫辞母太姬,要往朝歌赎罪。太姬曰:“汝父被羁羑里,西岐内外事付托何人?”
考曰:“内事托与兄弟姬发,外事托付散宜生,军务托付南宫适;孩儿要亲往朝歌面君,以进贡为名,请赎父罪。”
其实他不去,这事就完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觉得太难评判了。在《封神演义》这种时代变动中出现伯邑考的角色,是给后人以告诫、以榜样。但后人能不能视其为榜样,遵从其告诫,那是后人的事情。
在中国的传统生命文化中,作为一个真正的男子,他应该具有的那种素养、对生命的认知,或者,对人的肉身的生命境界,《封神演义》通过伯邑考是写出来了。当然今天可能很多人会羡慕他,但不可能去学他,因为学不来。
母亲见伯邑考坚执要去,只得依允,分付曰:“孩儿此去,须要小心!”
邑考辞去,竟到殿前与弟姬发言曰:“兄弟好生与众兄弟和美,不可改西岐规矩,我此去朝歌,多则三月,少则二月,即便回程。”
伯邑考这番话,其实就是当时文王离开时的讲话。与文王当时的嘱托类似。而伯邑考没有听父亲的话,从而出事情。尽孝之道,你很难说对、错。
邑考分付毕,收拾宝物进贡,择日起行。姬发同文武官九十八弟,在十里长亭饯别。邑考与众人饮酒作辞,一路前行,扬鞭纵马,过了些红杏芳林,行无限柳阴古道。
“红杏芳林”其实就是世俗红尘之地。
“无限柳阴古道”,有着万古之悠长的这种意思在里头。
伯邑考与从人一日行至汜水关。关上军兵见两杆进贡旛幢,上书西伯侯旗号。军官来报主帅。守关总兵韩荣命开关。邑考进关,一路无辞。行过五关,来到渑池县,渡黄河至孟津,进了朝歌城,皇华馆驿安下。次日,问驿丞:“丞相府住在那里?”
驿丞答曰:“在太平街。”
次日,邑考来至午门,并不见一员官走动,又不敢擅入午门。已往返五日,邑考素缟抱本立于午门外。
没有人来,其实这里讲的就是纣王根本不上朝,不理朝政。
少时,只见一位大臣骑马而至,乃亚相比干也。伯邑考向前跪下。
比干问曰:“阶下跪者何人?”
邑考答曰:“吾乃犯臣姬昌子伯邑考。”
比干闻言,滚鞍下马,以手相扶,口称:“贤公子请起!”二人立在午门外。
比干问曰:“公子为何事至此?”
邑考答曰:“父亲得罪于天子,蒙丞相保护,得全性命,此恩天高地厚;愚父子兄弟铭刻难忘!只因七载光阴,父亲久羁羑里,人子何以得安。想天子必思念循良,岂肯甘为鱼肉。邑考与散宜生议,将祖遗镇国异宝,进纳王廷,代父赎罪。万望丞相开天地仁慈之心,怜姬昌久羁羑里之苦,倘蒙赐骸骨,得归故土,真恩如太山,德如渊海。西岐万姓,无不感念丞相之大恩也。”
那时候,说话都这么说,他们在求人家的时候,都是感恩戴德的概念,天下之恩德,天下之如何。那现代求人呢,都是蒙、骗,对吧!
我觉得,无法启口的很多事情,在很多人嘴里头随意都可以张口。张完口,说,这事没办成无所谓,接着再办。现代的人好多都是这样,跟古时候不一样,把求人不当回事。欠什么别欠人情、别欠钱。欠人情你另外一头还不了!
比干答曰:“公子纳贡,乃是何宝?”
伯邑考曰:“自是始祖父亶所遗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美女十名,代父赎罪。”
比干曰:“七香车有何贵乎?”
邑考答曰:“七香车;乃轩辕皇帝破蚩尤于北海,遗下此车,若人坐上面,不用推引,欲东则东,欲西则西──乃世传之宝也。
在故事一开始,闻仲就是去平北海之乱(七十二诸侯造反,是在北海),所以我以为,有一种方得始终、轮回的概念。
轩辕帝有两个儿子,商朝的支脉是轩辕帝的二儿子。
听懂吗?这车是用意念开,不用手开,坐上,你想去哪它自己去哪。七香车是灵物!比现在无人驾驶可厉害多了。无人驾驶你得设定,那时候就有这车。而这车你要想明白,这车当初是轩辕皇帝的——乃世传之宝也。
醒酒毡;倘人醉酩酊,卧此毡上,不消时刻即醒。
醒酒毡,如果人喝醉了,只要在毡上躺一会儿,一会儿就醒了,什么事都没有。这东西纯粹就是坏的,坏事儿!
白面猿猴;虽是畜类,善知三千小曲,八百大曲,能讴筵前之歌,善为掌上之舞,真如呖呖莺篁,翩翩弱柳。”
如果大家宴会的时候,你就让它白面猿猴唱,那三千八百曲它也能唱。如果想让它跳舞,它小,可以在手掌上跳舞。纯粹是玩物。
比干听罢:“此宝虽妙,今天子失德,又以游戏之物进贡,正是助桀为虐,荧惑圣聪,反加朝廷之乱;无奈公子为父羁囚,行其仁孝,一点真心,此本我替公子转达天听,不负公子来意耳。”
比干一眼就看明白……伯邑考他遭到后来的杀身之祸,跟这东西有关。
他一切都OK,但是他的亲情犯了忌讳、犯了麻烦。他给了三样东西再加上十个美女,给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助桀为虐、纵欲、狂欢、不理朝政,让纣王沉迷于这种淫乱之环境。我想伯邑考被杀可能就在这里。
可是这种作法,从商朝灭亡的角度来讲,是顺天意而为之。从人中之道义、道德的角度,却是毁掉人中之道义、道德。而他贡献(进贡)给了大王,那在君臣之义理中,做臣子的,他就是恶的。
比干讲了这番话,同样是这样的道理,叫:“荧惑圣聪,反加朝廷之乱。”在这点上,变成了伯邑考跟周文王不可相比,完全不可相比。
这种相生相克,对应得满特别的。伯邑考根本没结婚,(因为他只进去跟母亲说,走了,儿子去找父亲去),他没讨老婆。文王不是,文王有九十九子,有一大堆老婆,还有老妈。他既能照顾自己的家,又能够通晓大礼。
伯邑考光棍一个,他不近酒色,可是对大事来讲,孰是重、孰是轻?他却……格局很小。伯邑考被杀,理由是他自己送上去的,反衬纣王的阴邪跟狐狸的邪恶,可是又是伯邑考自找的。不去还好,伯邑考进了摘星楼,就再也没下来,一直到他被剁成肉饼。
大雅一曲纣王惊 妲己欲坐怀中乐
为解救父亲回家,伯邑考送这些东西就是要投纣王之所好。投其所好失大义——正如比干这句话:“又以游戏之物进贡,正是助桀为虐,荧惑圣聪,反加朝廷之乱……”所以反过来狐狸诱惑他,然后杀掉他。
比干往摘星楼候旨。
奉御官启奏:“亚相比干见驾。”纣王曰:“宣比干上楼。”比干上楼朝见。
纣王曰:“朕无旨宣召,卿有何表章?”
比干奏曰:“臣启奏陛下!西伯侯姬昌子伯邑考纳贡代父赎罪。”
王曰:“伯邑考纳进何物?”
比干将进页本呈上。帝览毕,向比干曰:“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美女十名代西伯侯赎罪。”纣王命宣邑考上楼。
那邑考肘膝而行,俯伏奏曰:“犯臣子伯邑考朝见。”
纣王曰:“姬昌罪大忤君,今子纳贡为父赎罪,亦可为孝矣。”
伯邑考奏曰:“犯臣姬昌罪犯忤君,赦宥免死,暂居羑里。臣等举室感陛下天高海阔之洪恩,仰地厚山高之大德。今臣等不揣愚陋,昧死上陈,请代父罪。倘荷仁慈,赐以再生,得赦归国,使臣母子等骨肉重完;臣等万载瞻仰陛下好生之德出于意外也。”
伯邑考极尽其所能要打动纣王。
纣王见邑考悲惨,为父陈冤,极其恳至,知是忠臣孝子之言,不胜感动,乃赐邑考平身。邑考谢恩,立于栏杆之外。
纣王不赐伯邑考平身还没事,一赐平身,妲己就看见了。
妲己在内帘见邑考丰姿都雅,目秀眉清,唇红齿白,言语温柔。妲己传旨:“卷去珠帘。”
左右宫人将珠高卷,搭上金钩。纣王见妲己出来,口称:“御妻,今有西伯侯之子伯邑考纳贡代父赎罪,情实可矜。”
妲己奏曰:“妾闻西岐伯邑考善能鼓琴,真世上无双,人间绝少。”
纣王曰:“御妻何以知之?”
妲己曰:“妾虽女流,幼在深闺闻父母传说,邑考博通音律,鼓琴更精,深知大雅遗音,妾所以得知。陛下可着邑考抚弹一曲,便知深浅。”
狐狸它当然知道这些东西:《大雅》是上古留下来的。伯邑考“深知大雅遗音”,说明他的生命来处有跨越大洪水的那部分。
纣王乃酒色之徒,久被妖氛所惑,一听其言,便命伯邑考叩见妲己。邑考朝拜毕。妲己曰:“伯邑考,闻你善能抚琴,你今试抚一曲何如?”
男女授受不亲,伯邑考年轻,而且是外臣之子,怎么能见王后?他根本不可能进内宫。但是:“纣王乃酒色之徒,久被妖氛所惑……”就是指纣王被妖气氛围笼罩,失去了人应该有的、正常的判别……
邑考奏曰:“娘娘在上,臣闻父母有疾,为人子者,不敢舒衣安食。今犯臣父七载羁囚,苦楚万状,臣何忍蔑视其父,自为喜悦而鼓琴哉!况臣心碎如麻,安能宫商节奏,有辱圣聪。”
伯邑考有礼有节,既有孝心,又有君臣之礼。
纣王曰:“邑考,你当此景,抚操一曲,如果希奇,赦你父子归国。”
纣王已经被妖怪蛊惑了,人家伯邑考说,如果我现在弹琴的话,对大王也是不敬,结果纣王反过来说,如果你弹得好,你就带着父亲回去。
所以,利益之心不可有。伯邑考在进贡赎罪的过程中有利益之心的成分,所以被妖怪捕获、被利益所左右。也因为他是个人,不是神。他要是是一个真正明白的人,听他父亲的,他就不来了。
邑考听见此言,大喜谢恩。纣王传旨,取琴一张。邑考盘膝坐在地上,将琴放在膝上,十指尖尖,拨动琴弦,抚弄一曲,名曰“风入松”:
杨柳依依弄晓风,桃花半吐映日红。
芳草绵绵铺锦绣,任他车马各西东。
我从他的诗歌中看出他的忘我、专注。车水马龙的一切干扰不了他。伯邑考内心的平静和超凡脱俗才能使他弹出的琴声有这种意境。
邑考弹至曲终,只见音韵幽扬,真如戛玉鸣珠,万壑松涛,清婉欲绝,今人尘襟顿爽,恍如身在瑶池凤阙;而笙簧箫管,檀板讴歌,觉俗气逼人耳。诚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纣王听罢,心中大悦,对妲己曰:“真不负御妻所闻。邑考此曲可称尽善尽美。”
妲己奏曰:“伯邑考之琴,天下共闻,今亲觌其人,所闻未尽所见。”
纣王大喜,传旨摘星楼排宴。妲己偷睛看邑考,面如满月,丰姿俊雅,一表非俗,其风情袅袅动人。妲己又看纣王容貌,大是暗昧,不甚动人!
──看官:纣王虽是帝王之相,怎经色欲相亏,形容枯槁。自古佳人爱少年,何况妲己乃一妖魅乎。
人家说:情色乃刮骨刀,杀人不见血。《封神演义》在讲述纣王这一切的时候,就像我们说的:以精化气、以气化神,那云中子自称“练气士”是“以精化气”,那“以气化神”就是往上更昇华。纣王恰恰是反着走,他的精、气、神不往上走,往下走。
往下走,就灭掉了他神的那一面。纵欲者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妲己暗想:且将邑考留在此处,假说传琴,乘机挑逗,庶几成就鸾凤,共效于飞之乐。况他少年,其为补益更多,而拘拘于此老哉。”
《封神演义》在讲述商纣完结时,出现了狐黄白柳这些妖精,与今天对比,是一样的。其实今天很多人沈溺于酒色之中不能自拔,背后都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妖精是摄取人的精华的。
妲己设计欲留邑考,随即奏曰:“陛下当赦西伯父子归国,固是陛下浩荡之恩,但邑考琴为天下绝调,今赦之归国,朝歌竟然绝响,深为可惜。”
纣王曰:“如之奈何?”
妲己奏曰:“妾有一法,可全二事。”
纣王曰:“卿有何妙策可以两全?”
妲己曰:“陛下可留邑考在此传妾之琴,俟妾学精熟,早晚侍陛下左右,以助皇上清暇之乐。一则西伯感陛下赦宥之恩;二则朝歌不致绝瑶琴之乐,庶几可以两全。”
纣王什么都搞不清楚了。一个年轻的男人留在后宫里面,教你媳妇弹琴?
纣王闻言,以手拍妲己之背曰:“贤哉爱卿!真是聪慧贤明,深得一举两全之道。”随传旨:“留邑考在此楼传琴。”
妲己不觉暗喜:“我如今且将纣王灌醉了,扶去浓睡,我自好与彼行事,何愁此事不成。”忙传旨排宴。
所以狐狸有狐狸的办法。今天很多人想出各种办法、动心思,伯邑考也是动了心思,其实真正的生命不是动心思,他是顺流而做、顺势而走,绝不逆天意。
动心思的,一般都是恶的事情,都有一种目的。
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伤风败俗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妲己手捧金杯,对纣王曰:“陛下进此寿酒!”纣王以为美爱,只顾欢娱,不觉一时酩酊。
妲己命左右侍御宫人,扶皇上龙榻安寝,方着邑考传琴。两边宫人取琴二张,上一张是妲己,下一张是伯邑考传琴。
邑考奏曰:“犯臣子启娘娘;此琴有内外五形,六律五音。吟、操、勾、剔。左手龙睛,右手凤目,按宫、商、角、征、羽。又有八法,乃抹、挑、勾、剔、撇、托、摘、打。有六忌,七不弹。”
妲己问曰:“何为六忌?”
邑考曰:“闻哀,恸泣,专心事,忿怒情怀,戒欲、惊。”
遇到大节气的时候,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很多大家庭当妈的护着儿子,都让儿子和媳妇分居,这里讲的“戒欲”是指这个,把人和天地融为一体——当阳气低落的时候人们去纵欲的话,对自己都是加倍的伤害,对男、女都是一样的道理,是讲阴、阳平衡的……
妲己又问:“何为七不弹?”
邑考曰:“疾风骤雨,大悲大哀,衣冠不正,酒醉性狂,无香近亵,不知音近俗,不洁近秽。遇此皆不弹。
音乐突破了语言,所有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天籁之音,而那一份感受往往不用语言……
“衣冠不正”不弹,我以为就是没有敬意——如果音乐来自更高境界的话。所以“七不弹”就是不能亵渎琴音。
“无香近亵”——想弹琴要上香,就是对更高生命的敬意。古乐与文字都是更高生命给予的,是天上、地下相通的,上香,是对上古神明的敬意。
为什么要上香?那香烧完了上哪儿去了?
我现在能理解的就是:香烧完了,那烟与神的境界是相通的。
此琴乃太古遗音,乐而近雅,与诸乐大不相同,其中有八十一大调,五十一小调,三十六等音。”
商朝是在大禹之后的年代,“太古”:往上追溯的年代,中间有“大洪水”时期。这里讲的是:伯邑考知道此曲来处的那一份圣洁境界。
有诗为证:
音和平兮清心目,世上琴声天上曲。
尽将千古圣人心,付与三尺梧桐木。
作为弹琴的人要具有一份境界,让乐音具有排污去躁之功效(清心目)。琴是在人间的,但曲子是从神而来,想弹好曲子必须充满敬意——人们在找天才,这样的人才是天才。从商朝往上到太古时期,就是一千五百年,他可以将远古时期神造的曲目透过“三尺梧桐木”表述出来。
现在很多东西是变异的。什么是变异的?那狐狸知道伯邑考会弹古琴,对人而言,狐狸有超凡的能力,那就是变异的。
邑考言毕,将琴拨动,其音嘹亮,妙不可言。
且说妲己原非为传琴之故,实为贪邑考之姿容;挑逗邑考,欲效于飞,纵淫败度,何尝留心于琴。只是左右勾引,故将脸上桃花现娇艳夭姿,风流国色。转秋波,送娇滴滴情怀;启朱唇,吐软温温悄语。无非欲动邑考,以惑乱其心。
这就成了鲜明的对比了。
邑考乃圣人之子,因为父受羁因之厄,欲行孝道,故不辞跋涉之劳,往朝歌进贡,代赎父罪,指望父子同还故都,那有此意。虽是传琴,心如铁石,意若钢坚,眼不旁观,一心只顾传琴。
伯邑考是个大孝子,他不会理睬妲己的诱惑。而伯邑考既可以送“七香车”、“十美女”给纣王,同时,伯邑考又是一个坚如磐石伟岸的男人,不受妖怪的诱惑。所以这是一个很矛盾、对立的、真实的一个“人”。
人无完人,没有对错,只是在现实的环境中给我们塑造一个概念——正是伯邑考秉承着肉身有尽孝之义,他就能够做到一尘不染。反衬今天的人,我们都具备这样的素质、这份圣洁,因为我们都是神造的。
妲己两番三次勾邑考不动。妲己曰:“此琴一时难明。”分付左右:“且排上宴来。”两边随办上宴来。妲己命席傍设坐,令邑考侍宴。
邑考魂不附体,跪而奏曰:“邑考乃犯臣之子,荷蒙娘娘不杀之恩,赐以再生之路,感圣德真如山海。娘娘乃万乘之尊,人间国母,邑考怎敢侧坐。臣当万死!”邑考俯伏,不敢抬头。
伯邑考很明白,只要他往边上一坐,那妲己说什么他就是什么了——你摸我手指头了——他就完了!
妲己曰:“邑考之言差矣!若论臣子,果然坐不得;若论传琴,乃是师徒之道,坐亦何妨。”
那狐狸也贼奸贼奸的,话说得也是个道理。这时候伯邑考完全明白了。
邑考闻妲己之言,暗暗切齿:“这贱人把我当做不忠、不考、不德、不仁、非礼、非义、不智、不良之类。想吾始祖亶父在尧为臣,官居司农之职,相传数十世,累代忠良。今日邑考为父朝商,误入陷阱。岂知妲己以邪淫坏主上之纲常,有伤于风化,深辱天子,其恶不小。我邑考宁受万刃之诛,岂可坏姬门之节也。死九泉之下,何颜相见始祖哉!”
伯邑考在所有的思考中,都是以尽孝为主。
且说妲己见邑考俯伏不言,又见邑考不动心情,并无一计可施。妲己邪念不绝:“我到有爱恋之心,他全无顾盻之意。也罢,我再将一法引逗他,不怕此人心情不动耳!”
人在妖怪面前一般很难挣脱的,但伯邑考展现出“邪不压正”。
妲己只得命宫人将酒收了,令邑考平身,曰:“卿既坚执不饮,可还依旧用心传琴。”
邑考领旨,依旧抚琴,照前勾拨多时。妲己猛曰:“我居于上,你在于下,所隔疏远,按弦多有错乱,甚是不便,焉能一时得熟。我有一法,可以两便又相近,可以按纳,有何不可。”
邑考曰:“久抚自精,娘娘不必性急。”
妲己曰:“不是这等说。今夜不熟,明日主上问我,我将何言相对?深为不便。可将你移于上坐,我坐你怀内,你拿着我双手拨此弦,不用一刻即熟,何劳多延日月哉。”把伯邑考吓得魂游万里,魄走三千。
邑考思量:“此是大数已定,料难脱此罗网,毕竟做个青白之鬼,不负父亲教子之方,只得把忠言直谏,就死甘心。”
邑考正色奏曰:“娘娘之言,使臣万载竟为狗彘之人!史官载在典章,以娘娘为何如后!娘娘乃万姓之国母,受天下诸侯之贡贺,享椒房至尊之实,掌六宫金阙之权;今为传琴一事,亵尊一至于此,深属儿戏,成何体统!使此事一闻于外,虽娘娘冰清玉洁,而天下万世又何信哉。
伯邑考说,娘娘把臣子作为像猪、狗之人,而娘娘做什么,史官都会记下来的……其实对所有的人完全有借鉴之处。
娘娘请无性急,使傍观若有辱于至尊也。”就把妲己羞得彻耳通红,无言可对。随传旨命伯邑考暂退。
如果人们遇到这种事情的话,我相信能做到像伯邑考的,不是像凤毛麟角……普天之下太少见了!他揭示出在《封神演义》年代一个男人应该有的、也可以达到的那一份境界。
邑考下楼,回馆驿,不题。
千年白猿一曲醉狐妖
邑考绝唱尽忠孝两全
在整个妲己的故事里,我们只看到妲己去诱惑伯邑考,而伯邑考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为了救父亲所展现出来的生命品质。做为一个人,他是一个非常棒的人,他被称为圣人之子,但他不是圣人。
圣人可以做到什么份儿上?
他的父亲可以吃掉用他的肉做成的肉饼。他的父亲可以做到、可以超越个人的那一面,他有更深的生命认知。但是伯邑考做不到,那么他的出手就受到自己生命境界的限制,就出现了狐狸一而再、再而三用尽自己浑身的解数,一直逼到伯邑考去羞辱她。
如果伯邑考能够像他的父亲一样,那伯邑考绝不会羞辱妲己,他会用别的概念把这件事情演过去;但,如果做到的话,他就不是伯邑考了。
我觉得这对所有的朋友是个借鉴。周文王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能够演绎出《周易》,他已经超越了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但是伯邑考没有超越。同时也表现出妲己的那种淫荡阴邪、肮脏龌龊的心态。
我们讲过,男女情色的东西,无论中外、无论肤色,大家都有共同的认知:把男女欢乐后的东西称为脏的东西;大多数女人做了(不是正常夫妻)这些事情,觉得非常没面子。她也把自己视为不干净。
无论在电视、电影或在历史上,包括现在,人们都是这样的表述:只不过是她把控不了自己的欲望而已——她很想放纵,但生命的特点让她只能以诱惑去满足自己。
当代的文化给所谓的人权注入了太多的纵欲的涵义,其实不是正常人应该具有的。“战胜自己就是战胜欲望”,这是被很多人认同的,但是在欲望之中,你肯定永远战胜不了欲望。
所以一个满身欲望的人,在现在的环境中如果是被动物、狐黄白柳、妖占有的,她会展现出更加地阴邪(我对女人没有任何偏见,而且男人就应该保护女人。只是女人的生命特点出现了这种状况)。
在六道轮回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转生成女人,这是我们要告诉大家的。当你能够分清自己的三魂七魄、分清自己的灵魂跟自己肉身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伯邑考就是看不上女人——我们讲的是一个道理:伯邑考他所展现出来的生命道理。
所以为什么讲有些女人会把这样的事情觉得是脏的、不干净的,我以为跟这个狐狸的概念是相关的。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故事。但是现代很多观念不一样。说一个男人一生只经历过一个女人是莫大的遗憾(这是我曾经看到的——从香港传过来的),那同样的道理,今天对一个女士来讲:一生只经历过一个男人,她也是莫大的遗憾。换句话说:人人都不想洁净,人人都想放纵,所以“喜新厌旧”其实就是浪荡无尽,是贪欲之心。这贪欲之心其实就是人们失去了对魂魄认知的时候一种肮脏的自我表达,仅剩下那些无可触及但又在自己心中的一点点羞耻感。
包括妲己都有羞耻。伯邑考去羞辱她之后,妲己羞得彻耳通红,拂袖而去,无言以答。当一只狐狸进入女人的身体,她都会有被羞辱的感觉,但是她的内心却出现了对立。
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吾恨!”妲己只得陪纣王安寝。
有多深的爱就有多深的恨,也同样表现在妲己身上。当她爱不到的时候,她要毁掉对方……她不是爱,真正是恨,她所谓的爱就是色欲的放纵。当色欲的爱不能满足,就表现出兽性邪恶的手段,不择手段的毁掉对方,以最邪恶、最残无人道的方式置对方于死地。
杀掉伯邑考就是妲己一手造成的,我以为朋友能视清这一点。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事情时,你不能接受,你不能忍,你不能通情达理,你觉得这个人自己得不到也不让别人得到,这时你很凶狠,其实跟狐狸是一样的心态。
这是《封神演义》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境界。这是羡慕、妒嫉、恨,这一切从妒嫉而来。她羡慕伯邑考的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他不是粗鲁的男子,他是细声细语的、他通情达理。当他能够弹出《大雅》曲目的时候,他是能上观、感悟千年生命的。
狐狸是千年的妖怪,她自然也懂得这些。这在揭示我们现实生活中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背后,同样有着生命的内涵。那自我控制的忍耐就是人真正的贞操,人真正品质的表现。
大家一定要懂得:这样的爱是色欲,是欲海难填的一切表现。对男人来说,就是欲火焚身。
次日天明,纣王问妲己:“夜来伯邑考传琴,可曾精熟?”
妲己枕边挑剔,乘机奏曰:“妾身启陛下;夜来伯邑考无心传琴,反起不良之念,将言调戏;甚无人臣礼。妾身不得不奏。”
纣王闻言大怒曰:“这匹夫焉敢如此!”随即起来,整饬用膳,传旨:宣伯邑考。
邑考在馆驿,闻命即至摘星楼下候旨。
王命:“宣上楼来。”
邑考上楼,叩拜在地,王曰:“昨日传琴,为何不尽心传琴,反迁延时刻,这有何说?”
邑考奏曰:“学琴之事,要在心坚意诚,方能精熟。”
妲己在傍言曰:“琴中之法无他,若仔细分明,讲的斟酌,岂有不精熟之理。只你传习不明,讲论糊涂,如何得臻其音律之妙。”
这妲己就开始胡来了!
学习琴、棋、书、画都有个内心平静的问题,其实讲了半天,心法都是讲内心的平静。
内心的平静不外乎就是一个人能够不增添任何邪念,让自己肉身的一面最大可能不产生作用,这时候你自己元神的一面就会自然流露出他的本质。那是一个不死的魂魄,他就知道这一笔应该怎么表现。
可能有人说:不对呀!他要知道因为、所以,他才能画得出来呀!
其实你生命的“永恒”就在那里,有什么因为、所以!当你的生命永恒在那里的时候,已经突破了因为、所以,只是生命真实的表现……
妲己……因为羡慕、妒嫉、恨,用了人的招数,因为阴邪心理,产生了各种理由。
纣王听妲己之言,夜来之事,不好明言,随命邑考:“再抚一曲与朕亲听,看是如何。”
其实纣王自己有本事,但是她就是被妖怪给整了。
邑考受命,膝地而坐,抚弄瑶琴,自思:“不若于琴中寓以讽谏之意。”乃叹纣王一词曰:
男人感叹男人!
伯邑考他已经知道这女人是这样:我作为臣子,她敢借我身体污辱你。其实这里显示出《封神演义》的作者在把握角色的时候非常的奇妙。如果换成他父亲周文王,肯定不会在琴中讽刺纣王,他会怜悯他,会觉得纣王太可惜了。
那为什么伯邑考这么做?
伯邑考送了“七香车”,带着十个美女送给纣王,你别看他可以经得住狐狸诱惑,他还是没有逃出男女之心,所以他是一个凡人。他可以经得住诱惑,但是他内心还是停留在人中之圣洁这么个角色。但他不是圣人。
一点忠心达上苍,祝君寿算永无疆。
风和雨顺当今福,一统山河国祚长。
他是用词写出来的,《封神演义》写得高就在这儿,他是一本书,大家听不见琴音,他是用一首词写出琴声的涵义。
纣王静听琴内之音,俱是忠爱国之意,并无半点欺谤之言,将何罪于邑考。妲己见纣王无有加罪之心,以言挑之曰:“伯邑考前进白面猿猴,善能歌唱。陛下可曾听其歌唱否?”
纣王曰:“夜来听琴有误,未曾演习;今日命邑考进上楼来,以试一曲,何如?”
邑考领旨到馆驿,将猿猴进上摘星楼,开了红笼,放出猿猴。邑考将檀板递与白猿。白猿轻敲檀板,婉转歌喉,音若笙簧,满楼嘹亮。高一声如凤鸣之音,低一声似鸾啼之美,愁人听而舒眉,欢人听而抚掌,泣人听而止泪,明人听而如痴。
这白面猿猴就是个诱物,是个不该送给纣王的东西(这就是比干说的)。当时来讲,沉溺于这些东西,就不可能有正常人、作为一个君王应该有的境界。
纣王听之,颠倒情怀。妲己听之,芳心如醉。宫人听之,为世上之罕有。
那猿猴只唱得神仙着意,嫦娥侧耳,就把妲己唱得神荡意迷,情飞心逸,如醉如痴,不能检束自己形体,将原形都唱出来了。
我以为这里讲的(狐狸)原形,应该不是人看见了,而是在一个层面当中她掩盖不住了。
这白猿乃千年得道之猿,修的十二重楼横骨俱无,故此善能歌唱;又修成火眼金睛,善看人间妖魅。
“横骨俱无”应该是指这些兽类在得了日精月华、天灵之气之后所修到的境界。而“十二重楼”应该跟“子丑寅卯”的概念类似(黄道十二宫),是相互对应的。
白猿通人性!其实蛇能修、狐狸能进了妲己的身体,同样也通人性。现在的环境中,很多人不是人,同样通晓人性,但他本性难移。妖就是妖、鬼就是鬼、魔就是魔,本性难移。这里讲的同样是这个意思。
如果白猿可以修到这个份儿上——你可以看到商朝六百年、夏朝四百年——他讲的:白猿已有千年,来自于大禹治水的年代。也就是说,那白猿有着承前启后的故事(是不是坐了诺亚方舟也未可知),这是贯通的。
就像杨任眼中出来了手,手里又有眼睛,那是因为道德真君是从上古时期来的——《上海经》有纪述。所以《封神演义》肯定不一般。写这部书的人更不一般。
妲己原形现出,白猿看见上面有个狐狸──不知狐狸乃妲己本相──白猿虽是得道之物,终是个畜类。
白猿是个畜生,有它的本性在其中,它就不受约束。它看到的只是那只狐狸,它分不清狐狸跟这边人形之间的关系。现在大家看到的很多科幻片里面有类似的描绘,你别以为那是动漫故事,其实那些写剧本的人他们有着很多切身的理解。
英国的诺兰兄弟一定在生命上有着相当的认知。《蝙蝠侠》、《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是他拍的,他没有一种生命认知的话,他的作品不会在人的表面认知上有这么大的跨度,而内涵都在探讨生命的本身。
《蝙蝠侠》第二集,小丑跟蝙蝠侠之间的关系就是至善、至恶的。小丑就要逼蝙蝠侠于死地,他描绘的其实就是小丑走向了一个至恶的生命,超越了生死;而蝙蝠侠走上了至善的生命,他也超越了生死,他们不就超越了人的环境吗?其实诺兰他有这个认识。
此猿将檀板掷于地下,隔九龙侍席上,一撺劈面来抓妲己。往后一闪,早被纣王一拳将白猿打跌在地,死于地下。命宫人扶起。
妲己曰:“伯邑考明请猿猴,暗为行刺,若非陛下之恩相救,妾命休矣。”
纣王大怒,喝左右,“将伯邑考拿下,送入虿盆!”两边侍御官将邑考拿下。邑考厉声大叫“冤枉”不绝。
纣王听邑考口称冤枉,命且放回。纣王问曰:“你这匹夫!白猿行刺,众目所视,为何强辩,口称‘冤枉’何也?”
邑考泣奏曰:“猿猴乃山中之畜,虽修人语,野性未退;况猴子性喜果品,不用烟火之物,今见陛下九龙侍席之上,百般果品,心中急欲取果物,便弃檀板而撺酒席;且猿猴手无寸刃,焉能行刺?臣伯邑考世受陛下洪恩,焉敢造次。愿陛下究察其情,臣虽寸磔,死亦瞑目矣。”
伯邑考此时的表现相当于人的七情六欲概念,他同样是为这只白猿而流泪。其实他已经看出来妲己是妖不是人——白面猿猴在他们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当然懂得白面猿猴看出了妲己是妖。
没有这只白猿也就没有后来伯邑考直接讲明妲己是狐妖。无论动物修行多高,它秉性难移,是不能修炼上去的。这里展现出这么一个道理。
纣王听邑考之言,暗思多时,转怒为喜,曰:“御妻,邑考之言是也。猿猴乃山中之物,终是野性,况无刃岂能行刺?”随赦邑考。邑考谢恩。
妲己曰:“既赦邑考无罪,你再将瑶琴抚弄一奇词异调,琴内果有忠良之心,便罢,若无倾葵之语,决不赦饶。”
妲己为什么这么说?
伯邑考在教妲己她弹琴时讲过七不弹。悲伤、悲剧、喧闹之场都不弹,那趁着白面猿猴死,伯邑考哭了,在大悲之时让他弹琴,这是逼他;而弹琴要弹出忠良之心,明明她知道伯邑考充满了愤恨,上哪儿弹出忠良之心来?
纣王曰:“御妻之言甚善。”
邑考听妲己之奏,暗想:“这一番谅不能脱其圈套。就将此残躯以为直谏,就死万刃之下,留之史册,见我姬姓累世不失忠良。”
伯邑考是人,他没有承受力。
邑考领旨坐地,就于膝上抚琴一曲,词曰:“
明君作兮布德行仁,未闻忍心兮重敛烦刑。炮烙炽兮筋骨粉,虿盆惨兮肺腑惊,万姓精血竟入酒海,四方膏尽悬肉林。机杼抽空兮,鹿台才满,犁锄折兮钜桥粟盈。我愿明君兮,去谗逐淫;振刷纲纪兮天下太平!”
在琴声中,伯邑考他历数了纣王、妲己的罪恶。写书的人用词给表达出来了。
邑考抚罢,纣王不明其音。妲己妖魅,听得琴中之音有谤毁君上之言。
纣王没听懂,那妖怪听出来了,这就是伯邑考的劫难,他的劫难就是不能有着超然之境界。不是不该尽孝,尽孝者“人”也,那么他境界的尺度是有界限的。
妲己以手指邑考骂曰:“大胆匹夫!敢于琴中暗寓谤毁之言,辱君骂主,情殊可恨!真是刁恶之徒,罪不容诛!”
妖怪听出来了,换个角度讲,妖怪比人有本事。妖怪如果不比人有本事的话,现在不会妖魔鬼怪横行。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如果女人去刮(整容)狐狸脸,去挂狐狸小配件……那样的女人是欲海难填,其实是在另外空间里的狐黄白柳把男人抽筋扒皮,北方人说的“熬干锅”……
纣王问妲己曰:“琴中谤毁,朕尚不明。”
妲己将琴中之意,细说一番。
我也跟大家解释过,三昧真火是嘴、鼻子、眼睛,可不是耳朵。用耳朵听的天籁之音是超越人的六道轮回的,他弹出来的音乐才有贯穿力。你想为什么作者可以写出其中的故事,那妖怪为什么可以听出来?妖怪有着超越人的本事。
纣王大怒,喝左右来拿。
邑考奏曰:“臣还有结句一段,试抚于陛下听完。”
词曰:
“愿王远色兮再正纲常,天下太平兮速废娘娘。妖气灭兮诸侯悦服,却淫邪兮社稷宁康。陷邑考兮不怕万死,绝妲己兮史氏传扬!”
伯邑考他直接讲:娘娘是妖怪。你纣王杀了妲己,你将成为历史的伟人。
伯邑考是被妖怪整死的。被妖怪整死在哪儿呢?在色上、在欲望上、在纵欲上。伯邑考本身没问题,是他的做法招来了这样的事情。
邑考作歌已毕,回首将琴隔侍席打来,只打得盘碟纷飞。妲己将身一闪,跌倒在地。
纣王大怒曰:“好匹夫!猿猴行刺,被你巧言说过;你将琴击皇后,分明弑逆,罪不容诛!”喝左右侍驾曰:“将邑考拿下摘星楼,送入虿盆!”
众宫人扶起,妲己奏曰:“陛下且将邑考拿下楼去,妾身自有处治。”
狐狸它越吃人越吸人的精华,在久吸人的精华之后,越有本事。所以你看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共不会改弦易张的。不要对它抱任何希望,它会越来越没有人的道理、人的行为……
纣王听妲己之言,把邑考拿下楼。妲己命左右取钉四根,将邑考手足钉了,用刀碎剁。可怜一身拿下,钉了手足。
中国北方有一句话:“劝赌不劝嫖。”沾上嫖、色、欲之后,背后就有妖怪。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里面就带有阴邪之心。所以在伯邑考他的琴声中也明确讲:去掉阴邪,方正纲常。
这是指一个社稷,而在一个家庭中同样如此,夫妻之间以情欲满足作为维系家庭的一切,那不是家。在这书中我能看出这个道理来。讲了这么多,不就是讲当人把自己的认识放在肉上的时候,你就无处可逃。淫荡之心不能满足,那反过来的愤恨之情狠过蝎毒。
邑考大叫,骂不绝口:“贱人!你将成汤锦绣江山化为乌有。我死不足惜,忠名常在,孝节永存。贱人!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后定为厉鬼食汝之魂!”
可怜孝子为父朝商,竟遭万刃剁尸!不一时,将邑考剁成肉酱。纣王命付于虿盆,喂了蛇蝎。
妲己曰:“不可。妾常闻姬昌号为圣人,说他能明祸福,善识阴阳。妾闻圣人不食子肉,今将邑考之肉着厨役用作料,做成肉饼,赐与姬昌。若昌竟食此肉,乃是妄诞虚名,祸福阴阳,俱是谬说。竟可赦宥,以表皇上不杀之仁;如果不食,当速斩姬昌,恐遗后患。”
纣王曰:“御妻之言正合朕意。速命厨役,将邑考肉作饼,差官送往羑里,赐与姬昌。”
不知西伯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