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有半夜脚抽筋的经历,睡梦中突然一阵剧烈的肌肉绞痛,让人惊醒。抽筋是指肌肉突然猛力收缩,导致剧烈疼痛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人的小腿或脚趾处,抽搐地痛非常难受。
通常寒冷、剧烈运动、缺钙等可能诱发脚、腿抽筋。有时不理会,甚至可能造成拉伤。
半夜突然脚抽筋,有可能是缺钙。(Shutterstock)
2步骤帮助放松肌肉、缓解抽筋
1. 冰敷及肌肉伸展:刚抽筋时属急性期,应先冰敷及做肌肉伸展,可放松肌肉并降低紧绷疼痛感。以较常抽筋的小腿为例,可用手扳住脚底往身体方向压,以拉长小腿后侧肌肉。如果动弹不得或两脚同时抽筋,可请家人或室友帮忙。
2. 热敷:等到疼痛减缓后,患处不再持续肿涨的时候,再依抽筋严重程度判断是否改以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注意拉伤当下不要热敷,因为在疼痛感很强时热敷,会造成血管扩张,使伤害扩大。
特效穴位 迅速缓解腿抽筋
从中医角度看,部分腿抽筋是由于寒湿阻滞经络,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有效地缓解。1.点按人中穴:人中是督脉穴位,点按此穴位可以快速振奋阳气。在腿抽筋时,用手指连续点按人中穴,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但不可持续长时间刺激人中穴,以免影响呼吸。
2.拍打腘窝:缓解后,可配合拍打腘窝。一手扶住膝盖,另一手从后拍打腘窝,范围应覆盖整个腘窝横纹,这样能同时刺激到附近的多个穴位。
腘窝在膝盖后窝菱形凹陷处,此部位有膀胱经、肾经通过,膝盖后窝处包含有委阳、委中、阴谷三个穴位,拍打此处有排毒除湿、调节肾脏阴阳、疏通肾经气血的功效。
较常见的抽筋因素有下列8种:
1.疾病:例如糖尿病、骨刺、神经肌肉病变、尿毒症、甲状腺疾病;或是服用药物,例如利尿剂会使钾、钙、镁等电解质随尿液流失,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statin)可能诱发半夜肌肉抽筋。2.足部受凉:入睡后,身体静止没有活动,血液循环就会减缓。夏天电风扇或冷气直接吹脚,冬天半夜天气偏冷,或是棉被没盖好,都容易造成足部受寒,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变差,使肌肉过度收缩造成抽筋。
足部受凉是导致抽筋的原因之一。(Pixabay)
3.水分不足:长时间曝晒在炎热大太阳下没有防晒及适时补充水分,或是运动时大量出汗,身体流失过多水分,都容易肌肉痉挛。另一种情况是平时就很少喝水,身体缺水而半夜抽筋。
4.电解质不平衡:饮食中缺钙、钾、镁等电解质,可能引发抽筋。另外,常常喝利尿的茶、咖啡也会造成身体缺水、电解质失衡。
5.肌肉过度疲劳:这是很常见的抽筋原因,白天过度运动而肌肉太疲劳,或是肌肉肌腱拉伤。在运动时会消耗肝糖作为能量来源,当肝糖消耗过多却没有及时补给热量,便可能造成脚抽筋。
6.运动前未热身伸展:运动前忽略暖身或热身不足,容易造成肌肉过度紧绷劳累,造成小腿抽筋。
7.血液循环不好:久蹲、久站压迫肌肉压迫血管。另一种情况是睡觉的时候脚经常屈膝,小腿肌肉比较短,没有拉长,维持这个姿势很久,那么脚稍稍移动可能抽筋。而穿了一整天高跟鞋的女生,尖尖鞋头长时间压迫脚趾,也可能出现脚趾轮流抽筋的情况。
8.怀孕妇女:孕妇有比较高的机率抽筋,因为体液总容积增加而电解质不平衡,胎儿在子宫的负荷造成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并且怀孕期间孕妇荷尔蒙变化,需要比较多钙质,营养补充不足导致低血钙,这些种种因素均可能造成抽筋。
另外,妇女在停经后,因为雌激素快速下降,降低身体对钙吸收,造成钙质缺乏也容易发生抽筋。
矿物质摄取量不足,也会导致抽筋。(Shutterstock)
如何预防
1.从生活习惯及饮食着手,摄取足够矿物质(钙、镁)。2.平时饮水充足、晚上睡前在易抽筋的部位做肌肉伸展。不要剧烈运动。平常尽量不要固定姿势或不良姿势持续很久。
3.气温下降时,要特别留意保暖,尤其是晚上睡觉时,可穿长款睡裤或袜子维持足部的温暖。天气太冷时可在睡前用热水浸泡脚。
4.运动前要充分暖身,并透过运动饮料适当补充电解质。
5.有利尿效果的咖啡、茶或含有利尿剂的药物,不要摄取过量。
6. 多晒太阳,保证足够的维生素D,利于身体吸收钙。
多吃深绿色蔬菜,补充钙、钾、镁等电解质可预防抽筋。(Shutterstock)
下列食物补充必要的营养:
深绿色蔬菜:提供钙、钾、磷、镁、钠等电解质。运动饮料:喝运动饮料补充剧烈运动流失的水分及电解质(钠钾离子),但适量摄取即可,也可以加水稀释过再喝。运动后吃点食物补充能量。
香蕉、马铃薯、南瓜:可补充钾,还可提供钙、镁、磷等营养素。
牛奶、小鱼干:含有钙和蛋白质,能帮助修复肌肉与维持电解质平衡。
坚果、豆类:坚果和黄豆、毛豆等食物含有镁,能放松神经,松弛肌肉。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