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黃花崗起義與茉莉花革命

2011年06月05日評論
【新唐人2011年6月4日訊】黃花崗起義是屢敗屢戰、前仆後繼的典範

【編者的話】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世界各地的華人紛紛舉行各種紀念活動。 5月28日和29日,來自世界各地近50位中外人權民主活動人士和專家學者,在美國紐約法拉盛召開了《辛亥革命一百週年與中國當代民主革命-紀念“六四”二十二週年》大型研討會,探討中國民主之路。這是一次中國民主革命力量的大聚會。

會議由中國和平民主聯盟主席唐柏橋主持。在會上發表演講的有:辛灝年、封從德、熊焱、黃翔、趙岩、羊子、劉國凱、李大勇、易蓉、韓連潮、劉國華、郭保勝、孫雲、卞和祥、葉寧、李鳳智、張凱臣、李勇、伍凡、Greg Autry、John Kusumi、孔令熙、唐柏橋等知名人士,還有遠道而來的緬甸民主勇士Tim Aye-Hardy和Nay Tin Myint。演講的內容豐富多彩,我們將選登部分發言。

孫雲: 黃花崗起義與茉莉花革命

紀念黃花崗起義100周年

今年四月二十七日是黃花崗起義一百周年紀念日。國父孫中山先生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文中曾高度評價了黃花崗之役 : “ 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相比之下, 眼下正在發生的中國茉莉花革命, 雖然少了槍林彈雨、硝煙彌漫的革命禮花,但卻不少明確終結一黨專制的革命理念。從這點來講,茉莉花革命已經擺脫了多少年來“保共改良”思想的干擾,所謂“知難行易”,意義重大。

黃花崗起義是中華民族在“走向共和、創建民國”的歷史進程中,一次承先啟後的極其關鍵的起義,是屢敗屢戰、前仆後繼的典範。

起初,百姓對起義是反感的。經過“革命”與“改良”的激烈論戰,人民對於滿清假立憲的專制本質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猶如歷史連續劇《走向共和》所展現的那樣:原本主張“改良”的徐錫麟,最後選擇了“行刺恩銘”這一手段;而人民也從最初對起義的反感,轉變為對起義失敗的惋惜。亦如辛灝年先生在“誰孕育了辛亥革命?”的演講中所闡述的那樣:隨著青年學生的覺醒,軍人的覺醒,知識界的覺醒,商界的覺醒、部分官員的覺醒,其最後終於彙 聚成為全體國民的覺醒,才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輝煌成功。

如此,我們才能明白中共為什麽要封殺連續劇《走向共和》。僅管連續劇《走向共和》從頭到尾沒有提到一句共產黨——那時前蘇共還沒有在中國製造出一個中共。這是因為: 第一,歷史這面鏡子照出了滿清和中共同為專制制度的本相;第二,中共對人民的覺醒極 度害怕。所以它會使用一切專制手段,一是對輿論宣傳全面管控,二是武力鎮壓,三是在經濟等問題上作不得已的“讓步”。

可惜今天已是網路時代,中共早已不能一手遮天。從《走向共和》到《讓子彈飛》,她們其實就是覺醒了的知識份子,在用電影藝術向中共專制政權發動的文化起義。而殺警英雄楊佳就是當代的徐錫麟,茉莉花革命就是當今的黃花崗起義,其本質就是當今民眾反對中共專制政權的國民革命。

這 一百年,是走向共和的一百年,是革命與復辟反復較量的一百年,更是讓中國人民歷經痛苦磨難的一百年,特別是中華民族從血的教訓中得到鍛煉、變得成熟的一百年。在目前國際民主革命風暴席捲的形勢下,我們無疑要對中國大陸的政治變局有清醒的認識,既不要盲目地認為民主變革一夜就能實現,也不要認為中國民主沒有希望,更不 能再一廂情願地指望中國共產黨“從良” 。

當今的中共領袖胡錦濤先生至今還在用他的言行表示“中國共產黨應該向北朝鮮和古巴共產黨學習”,還說“他們的原則立場是一貫正確的”。全世界早已唾棄的東西,卻成了中共領袖胡錦濤先生的最愛。真的是太沒有出息了!不說愛好民主自由的中國人民如何感受,就是在中共黨員中也不會有多少人感到臉上有光。確確實實屬於“胡說”。

也有人認為中共如何如何強大,所以認為要“推翻中共、實現民主”實屬無望。其實並非如此。 因為,從歷史的縱向上看:2200年前征服關東六國的秦國不可謂不強,可它是在不經意間被兩個上班遲到的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推翻的。 從歷史的橫向上看:上世紀九十年代,強若世界二霸之一的共產蘇俄,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迎來了極權帝國的崩潰。 這不是歷史的巧合,這是任何專制集權垮臺的共同特徵。“蘇東坡”如此,北非,中東也如此,中共當然不會例外。

所以,我們要腳踏實地的工作,把歷史反思的成果報告給全國人民。要讓所有不願意做“馬列子孫”的中華兒女們一起來形成一個“人人學陳勝、個個做吳廣”的潮流,要以敢於“伏屍二步、血流三尺”的好漢楊佳為榜樣,該出手時就出手。因為,陳勝就在農民工裡,吳廣就在拆遷戶中,項羽就在上訪的人群裡,劉邦就在抗議的隊伍中。

讓我們牢記國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遺訓,高舉“驅除馬列,再造共和”的旗幟,發揚光大黃花崗起義百折不饒、愈挫愈勇的精神,為中國國民革命的最後勝利,為大中華民國的重建而奮鬥!

這就是黃花崗起義的歷史經驗,就是茉莉花革命的真意所在。

(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