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7月31日訊】中國女子10米氣步槍選手易思玲獲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也是中國代表團的首枚金牌,讓很多中國人鬆了一口氣。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以及廣東省委、省政府在第一時間向其發去賀電,表示表彰和慰問。但這個項目的另一位中國獲獎者、銅牌得主喻丹卻遭受到冷落,無人提及。同樣的情形還發生在奧運會場,首場比賽結束後,數百名中國記者對易思玲進行圍追堵截,而對旁邊的喻丹視而不見,就連教練也只是把她的擁抱送給了金牌得主。
上述情形是中國人特別是官方對待奧運會以及獲獎態度的縮影。不少人也許知道,中國隊在出戰前都已經預定了具體到個人的獲獎目標,媒體記者通過各種渠道得知後也對獲獎種子選手展開了狂轟濫炸式的報導,使得他們的壓力空前提高。鮮為人知的是,幾乎每個奧運選手的家鄉,都組織起來為其助威,早早地就在選手家中拉開慶祝的架勢。據說,易思玲的家人為了逃避這些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特意選擇赴海南旅遊,直到獲勝消息公佈後,才敢在珠海露面。
可以想像,當那些早就等待著金牌結果的人們聽到吳景彪或者周俊比賽失利的消息後會是什麼表情,又會有什麼行為。眾所周知,中國參賽運動員中很多人家境貧寒,出身低微。當地官員、記者、親朋好友們是衝著金牌去的,但落敗的結果無疑將會立即在勢利者們的眼中和臉上表現出來,他們的家人將要承受怎樣的屈辱和失望?
可是難道僅僅他們是這樣嗎?比他們更在乎中國代表團在奧運賽場上的表現的,包括了從體校到體育總局和中國奧委會的各級官員們,乃至中國最顯貴的極少數人。設想一下,假如中國代表團在此次奧運會上金牌總數從北京奧運會的世界第一倒退到第二、第三,甚至第二梯隊,那麼這些人的屈辱和失望要比參賽者家人要大得多,嚴重得多。他們比每個運動員以及其家人更需要金牌。事實上,他們需要的從根本上來說不是金牌,而是其蘊涵的勝利感、成就感。他們把他看作自己的執政成果,更看作可以拿出來在全民中炫耀的資本。我們再假設一下,如果中國代表團重新屈居第二梯隊,那麼那些參賽者還能享受到在中國最重要的政治場合接受最高層級的祝賀和表彰的機會嗎?甚至,他們在機場還會受到國務院副總理以上級別的歡迎,享受相應的鮮花和榮耀嗎?
恐怕不是這樣,一些人會為此感到沒有臉面、尷尬乃至惱怒,尤其是,他們失去了為自己貼金、為全民打雞血的大好機會,就像他們在航天工程中所做的那樣。難道不是嗎?即令某地剛剛發生了特大的暴雨災害,冤魂們還在城中飄蕩,他們依然喜氣洋洋地為航天功臣們隆重慶功,笑靨如花。可是讓他們失望的是,這次再也不會有以往的效果了,即使是民族主義者們也不會站出來捧場吹噓了。建立在無數傷感之上的少數人的喜悅,無法獲得多數人的認同。
在對奧運會金牌的強烈需求背後,是中國內部不容樂觀的形勢。經濟首度破八,在危機的邊緣徘徊,隨時會陷入意料不到的境地;社會上不穩定因素增多,群體性事件接二連三,從烏坎到什邡以至最近的啟東,那些隱伏的火苗不斷點起、竄升,民眾的不滿已經積聚到臨界點了;政治上……中國社會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過去的三十多年裡,執政者們從最初的真誠改革,到後來在某些因素特別是隨著新的利益集團的形成和壯大的影響下變得保守,不敢在關鍵領域進行真正的改革,使中國這艘大船繼續昂揚前進,反倒寄希望於權力強力控制下的經濟高速增長維繫民眾的基本信任和支持,並不惜以舉國體制獲取某些方面的「重大成果」,哄弄民眾樸素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感,借此維持社會凝聚力。上面說到的航天工程和奧運會的金牌榜正是他們用來粉飾現實的好工具。
由是之故,就不難理解舉國上下為什麼那麼在乎金牌、追逐金牌,運動員為什麼會承受巨大的壓力、一心只想著奪取金牌了,同樣可以理解當他們在賽場失利後又為什麼會如此沮喪乃至絕望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失敗的消息傳到鄉裡後,原本準備歡呼雀躍的人們一下子變得死寂,就像我們當年在北京申奧慶祝會現場所看到的那樣。
在熱鬧的奧運賽場之外,我們更應該看到中國目前嚴峻的社會現實,更應該看到在那些閃閃發光的金牌背後是無數的鄉村小學和社區體育設施、器材的匱乏以及全民族的體育精神的缺失,更應該看到在某些刻意的渲染和宣傳之下,金牌已經完全變味、變質了,將中國人都訓練成急功近利的勢利主義者,更應該看到由此導致的全民精神危機、喪失追求崇高社會理想的信念……
奧運會上的金牌無法改變中國,也無法遮住中國的疼痛,更無法將中國裝點得妖嬈多姿,宛若太平盛世,而只會帶來極其短暫的榮耀幻覺,並為部分人製造致富的機會,然而多數人依然如故,不會因此受益一絲一毫,除了精神上的虛假勝利外。
文章來源:《凱迪社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上述情形是中國人特別是官方對待奧運會以及獲獎態度的縮影。不少人也許知道,中國隊在出戰前都已經預定了具體到個人的獲獎目標,媒體記者通過各種渠道得知後也對獲獎種子選手展開了狂轟濫炸式的報導,使得他們的壓力空前提高。鮮為人知的是,幾乎每個奧運選手的家鄉,都組織起來為其助威,早早地就在選手家中拉開慶祝的架勢。據說,易思玲的家人為了逃避這些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特意選擇赴海南旅遊,直到獲勝消息公佈後,才敢在珠海露面。
可以想像,當那些早就等待著金牌結果的人們聽到吳景彪或者周俊比賽失利的消息後會是什麼表情,又會有什麼行為。眾所周知,中國參賽運動員中很多人家境貧寒,出身低微。當地官員、記者、親朋好友們是衝著金牌去的,但落敗的結果無疑將會立即在勢利者們的眼中和臉上表現出來,他們的家人將要承受怎樣的屈辱和失望?
可是難道僅僅他們是這樣嗎?比他們更在乎中國代表團在奧運賽場上的表現的,包括了從體校到體育總局和中國奧委會的各級官員們,乃至中國最顯貴的極少數人。設想一下,假如中國代表團在此次奧運會上金牌總數從北京奧運會的世界第一倒退到第二、第三,甚至第二梯隊,那麼這些人的屈辱和失望要比參賽者家人要大得多,嚴重得多。他們比每個運動員以及其家人更需要金牌。事實上,他們需要的從根本上來說不是金牌,而是其蘊涵的勝利感、成就感。他們把他看作自己的執政成果,更看作可以拿出來在全民中炫耀的資本。我們再假設一下,如果中國代表團重新屈居第二梯隊,那麼那些參賽者還能享受到在中國最重要的政治場合接受最高層級的祝賀和表彰的機會嗎?甚至,他們在機場還會受到國務院副總理以上級別的歡迎,享受相應的鮮花和榮耀嗎?
恐怕不是這樣,一些人會為此感到沒有臉面、尷尬乃至惱怒,尤其是,他們失去了為自己貼金、為全民打雞血的大好機會,就像他們在航天工程中所做的那樣。難道不是嗎?即令某地剛剛發生了特大的暴雨災害,冤魂們還在城中飄蕩,他們依然喜氣洋洋地為航天功臣們隆重慶功,笑靨如花。可是讓他們失望的是,這次再也不會有以往的效果了,即使是民族主義者們也不會站出來捧場吹噓了。建立在無數傷感之上的少數人的喜悅,無法獲得多數人的認同。
在對奧運會金牌的強烈需求背後,是中國內部不容樂觀的形勢。經濟首度破八,在危機的邊緣徘徊,隨時會陷入意料不到的境地;社會上不穩定因素增多,群體性事件接二連三,從烏坎到什邡以至最近的啟東,那些隱伏的火苗不斷點起、竄升,民眾的不滿已經積聚到臨界點了;政治上……中國社會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過去的三十多年裡,執政者們從最初的真誠改革,到後來在某些因素特別是隨著新的利益集團的形成和壯大的影響下變得保守,不敢在關鍵領域進行真正的改革,使中國這艘大船繼續昂揚前進,反倒寄希望於權力強力控制下的經濟高速增長維繫民眾的基本信任和支持,並不惜以舉國體制獲取某些方面的「重大成果」,哄弄民眾樸素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感,借此維持社會凝聚力。上面說到的航天工程和奧運會的金牌榜正是他們用來粉飾現實的好工具。
由是之故,就不難理解舉國上下為什麼那麼在乎金牌、追逐金牌,運動員為什麼會承受巨大的壓力、一心只想著奪取金牌了,同樣可以理解當他們在賽場失利後又為什麼會如此沮喪乃至絕望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失敗的消息傳到鄉裡後,原本準備歡呼雀躍的人們一下子變得死寂,就像我們當年在北京申奧慶祝會現場所看到的那樣。
在熱鬧的奧運賽場之外,我們更應該看到中國目前嚴峻的社會現實,更應該看到在那些閃閃發光的金牌背後是無數的鄉村小學和社區體育設施、器材的匱乏以及全民族的體育精神的缺失,更應該看到在某些刻意的渲染和宣傳之下,金牌已經完全變味、變質了,將中國人都訓練成急功近利的勢利主義者,更應該看到由此導致的全民精神危機、喪失追求崇高社會理想的信念……
奧運會上的金牌無法改變中國,也無法遮住中國的疼痛,更無法將中國裝點得妖嬈多姿,宛若太平盛世,而只會帶來極其短暫的榮耀幻覺,並為部分人製造致富的機會,然而多數人依然如故,不會因此受益一絲一毫,除了精神上的虛假勝利外。
文章來源:《凱迪社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