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1月26日訊】社區廣角鏡(277)被稱為「土豆鳥」的小辮鴴,每年約有上萬隻到台灣過冬,雲林縣野鳥學會從2009年連續四年辦理普查,發現雲林是全國小辮鴴最大的棲息地,有八成以上集中在這裡。但是去年統計後,竟然只剩兩千多只,野鳥學會今年於是號召全臺鳥友一起來調查,而這也是第一次台灣舉辦公民協助普查鳥類的活動。
34公分的小巧體型,喜歡在花生田覓食的小辮鴴,被鳥友稱為「土豆鳥」。雲林是他們在台灣最大的過冬棲息地,但是去年普查的時候卻發現,它們的數量從上萬隻大幅減少到兩千多只。
雲林縣野鳥學會常務理事 吳崇漢:「去年因為調查的比較慢,所以數量會比較少」「牠是屬於最慢來到台灣度冬區的鳥類,也是最早離開台灣的一個冬候鳥,那如果我們就是以去年,同時間調查的數據來跟今年比的話,那今年應該會比去年多。」
在田間吃蟲的小辮鴴,對於農民來說是屬於益鳥。鳥友指出,如果小辮鴴覓食數量較多的農地,就代表這個地區的農藥殘留量比較低。
雲林縣野鳥學會常務理事 吳崇漢:「如果冬天的時候,有這些小辮鴴在這邊覓食休息,那代表說它本身這塊農地,它的所種出來的食物,更適合人類的使用。」
雲林縣野鳥協會從2009年就開始為小辮鴴做數量的普查,今年甚至開放公民全家大小參與,這也是台灣首創公民協助普查鳥類的活動。
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長 鍾金艷:「每一年每一年那個鳥來的數量的變化,我們應該可以分析出來,到底是氣候呢,還是說這邊的農作的改變,或是農夫他用的肥料特多,或是說鳥在遷徙的過程當中有遇到甚麼迫害之類的等等。」
徘徊在天際線上,土豆鳥飛起飛落。小辮鴴的數量銳減,可能也代表著台灣的生物多樣性環境正在遭受危機。更進一步的關注環境,也正是我們每個地球村民的重要責任。
新唐人亞太電視張祐銘、陳逸文台灣雲林採訪報導
34公分的小巧體型,喜歡在花生田覓食的小辮鴴,被鳥友稱為「土豆鳥」。雲林是他們在台灣最大的過冬棲息地,但是去年普查的時候卻發現,它們的數量從上萬隻大幅減少到兩千多只。
雲林縣野鳥學會常務理事 吳崇漢:「去年因為調查的比較慢,所以數量會比較少」「牠是屬於最慢來到台灣度冬區的鳥類,也是最早離開台灣的一個冬候鳥,那如果我們就是以去年,同時間調查的數據來跟今年比的話,那今年應該會比去年多。」
在田間吃蟲的小辮鴴,對於農民來說是屬於益鳥。鳥友指出,如果小辮鴴覓食數量較多的農地,就代表這個地區的農藥殘留量比較低。
雲林縣野鳥學會常務理事 吳崇漢:「如果冬天的時候,有這些小辮鴴在這邊覓食休息,那代表說它本身這塊農地,它的所種出來的食物,更適合人類的使用。」
雲林縣野鳥協會從2009年就開始為小辮鴴做數量的普查,今年甚至開放公民全家大小參與,這也是台灣首創公民協助普查鳥類的活動。
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長 鍾金艷:「每一年每一年那個鳥來的數量的變化,我們應該可以分析出來,到底是氣候呢,還是說這邊的農作的改變,或是農夫他用的肥料特多,或是說鳥在遷徙的過程當中有遇到甚麼迫害之類的等等。」
徘徊在天際線上,土豆鳥飛起飛落。小辮鴴的數量銳減,可能也代表著台灣的生物多樣性環境正在遭受危機。更進一步的關注環境,也正是我們每個地球村民的重要責任。
新唐人亞太電視張祐銘、陳逸文台灣雲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