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從麗水被淹看中國防洪政策和措施的缺失

2014年09月28日王維洛
麗水位於甌江邊,上游有巨型的緊水灘水庫控制洪水,2000年投資9.4億元建設新的甌江堤防,麗水城的防洪標準為五十年一遇。麗水市防洪措施與城市化的結合,被吹捧為全國的典範。但是2014年一場略超二十年一遇標準的洪水,導致麗水城被淹,居民損失巨大。麗水城被淹具體地顯示了中國防洪政策和措施的缺失。

一、不是山洪,不是海嘯,內陸麗水被淹,是政府漠視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人禍!

麗水位於甌江邊,古稱處州或括州,現為浙江省轄地級市,人口26萬。麗水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浙江省森林城市」,「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麗水市防洪措施和城市化的結合,也是中國的典範。

根據《浙江新聞》8月20日報導:麗水被洪水圍城。據中國茉莉花革命網站的消息,8月20日早上6時,浙江省麗水市,緊水灘水庫開閘洩洪。下午4時水位最高,市民才收到轉移信息,造成民眾財產損失嚴重。市民拉起巨大橫幅,上面寫著:「政府無視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先大量洩洪再通知,應擔責!」、「不是山洪,不是海嘯,內陸麗水被淹,是政府漠視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人禍!」等,到市政府抗議。之後政府將四個利用微信傳播洪水災害消息的人拘留,又重新控制了宣傳報導。

二、麗水市和城市化相結合的防洪措施是全國的典範

甌江是浙江的第二大河,筆者就出生於甌江邊。麗水是省轄地級市,行政級別並不高,但是麗水市主城區的防洪標準已經達到50年一遇的標準,和中央直轄市重慶市的防洪標準一樣,在中國、特別在省轄地級市中已經達到了最高的標準。

根據中國的防洪政策和措施,城市防洪主要依靠兩個東西,一是依靠上游的巨型水庫來控制洪水,減少洪水期的下洩流量,保證城市的安全起骨幹作用;一是依靠河流的堤防。麗水市上游有巨型的緊水灘水庫控制洪水;2000年投資9.4億元新建了甌江堤防,堤頂高程為53.85米,能防50年一遇的洪水。麗水市和城市化相結合的防洪措施被譽為全國的典範。為什麼2014年一場略超二十年一遇標準的洪水,導致了麗水城被淹?

三、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水庫?

中國古人在水利建設上有令人驕傲的成就,中華文明和中國古代水利建設的成就是不能分割的。世界上水庫大壩的建設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但中國古人並不推崇。中國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但這是無壩的水利工程,既能抗旱又能分洪,順天時應地利。到1949年中國大地上只有二十餘座水庫大壩,而且絕大部分是日本人在侵華期間建設的,如小豐滿水庫,水豐水庫等。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這個局勢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毛澤東想做當代的大禹(更正確地說是想做當代的鯀),派水利部長傅作義帶張光斗等到蘇聯去取經。按聶榮臻的話說是取回了真經,那就是建設水庫大壩,這東西好,既能防洪又能抗旱。如今世界上的一半水庫大壩都建造在中國。在中國已經找不到一條沒有建有水庫大壩的河流,就連甌江這條主流只有300多公裡的河流,在主流和幹流上已經建造了三百多座水庫大壩。但是從1949年到如今,中國的水庫大壩建了八萬多座(實際上超過十二萬座),旱澇災害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

麗水市上游有兩座重要的水庫,一是緊水灘水庫,一是石塘水庫。緊水灘水庫是一座大型水庫,總庫容14.7億立方米,位於緊水灘水庫下游的石塘水庫是一座中型水庫,總庫容0.83億立方米。緊水灘水庫的總庫容約佔壩址處的平均年徑流量的百分之四十七(三峽水庫僅佔百分之八),總庫容約佔壩址處的平均年徑流量的比例是一個最重要的技術指標,這個指標越大,水庫調節能力比較大。緊水灘水庫為不完整年調節水庫(三峽水庫僅為日調節水庫)。麗水市就把控制洪水的希望寄託在緊水灘水庫上,就像中國政府把控制長江洪水的希望寄託在三峽工程上一樣。

中國的水庫都號稱是多功能的,防洪、發電、航運、旅遊等等,而防洪和發電這兩個目標是互相矛盾的,要想多發電就需要抬高水庫水位,這樣水庫的防洪功能就很小;要想有大的防洪功能需要降低水庫水位,保證有大的空間來存蓄洪水,但低水位時發電能力就小,發電收入也小。行政上緊水灘水庫直屬浙江省電力局,是國有企業,但是其經營權已經私有化了,目前經營權屬於單獨註冊的集體企業——麗水靜遠實業總公司和浙江甌發發電工程有限公司(和三峽工程一樣,發動機組屬於長江水電股份公司)。作為經營者自然要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也就是儘可能抬高水庫水位多發電。

按照甌江流域綜合規劃和麗水市城市防洪規劃要求,緊水灘水庫在汛期的限制水位是182米,而不是原設計的184米。2014年緊水灘水庫在汛期的水位並沒有按要求控制在182米,而是控制在184米以上,以至於水庫在攔蓄了1.8億立方米洪水後,水庫水位就上升到186米時,水庫就採取緊急洩洪措施,下洩流量最高達每秒2000立方米。如果2014年緊水灘水庫的汛期限制水位按規劃要求控制在182米,緊水灘水庫完全起碼可以多再蓄1.8億立方米洪水,也就不會有水淹麗水的洪水災害。緊水灘水庫按照每秒達2000立方米的速度緊急洩洪,一天便下洩1.7多億立方米,把前期的防洪功能(蓄洪1.8億立方米)全部抵消。

緊水灘水庫為什麼要緊急洩洪?緊水灘大壩壩頂高程194米,校核洪水位192米,校核洪水為萬年一遇(和三峽工程一樣),水庫還是有潛力可以繼續蓄水的。為什麼非要緊急洩洪?這是因為經營者考慮大壩的安全,萬一潰壩,經營者的投資全部化為烏有。緊水灘大壩是1978年開始建設1988年竣工的,目前已經步入中年。雖然緊水灘工程沒有列入危壩病庫的名單,但是大壩在某些狀態下超出設計標準是當年安全檢查時已經確認的問題。中國半數以上的水庫大壩有技術質量問題,包括三峽大壩,為了大壩的安全,往往會採取緊急洩洪的措施,而讓下游地區措手不及。

在2014年麗水洪水中表現更差的是緊水灘水庫下游的石塘水庫。石塘水庫雖然有總庫容0.83億立方米,但是洪水來時已經沒有任何庫容可以調節洪水。雖然石塘大壩也沒有列入危壩病庫的名單,但是大壩存在許多橫向的裂縫,漏水十分嚴重,威脅機電設備的安全生產。當上游緊水灘水庫以每秒達2000立方米的速度洩洪時,石塘水庫將洩洪量增加到每秒2700立方米,增加了每秒700立方米的流量,這是是2014年麗水城被淹的一個原因。

四、修建新河堤,甌江河道的寬度縮窄了三分之一

1998年長江洪水以後,朱鎔基接受了三峽工程反對派陸欽侃的建議,加高加固了長江中下游的河堤。在全國也增加了這方面的投資。2000年,麗水市投資9.4億元建設新的用花崗岩鋪砌的甌江防洪堤,可是這條防洪堤卻建在古城牆外面的甌江河道上,使得原來近四百米寬的河道只剩下二百七十多米,河道寬度被人為地減小了三分之一。當年麗水市的許多有識人士指出,在相同的洪水流量下,狹窄的河道會壅高洪水位,造成對城市更大的洪水威脅。縮窄甌江河道,致使洪水過流緩慢,抬高了洪水位,是2014年麗水城被淹的另一個原因。

甌江河道的寬度被縮窄了近百米,由此政府獲得了幾千畝河道上的「建築用地」,高價出賣,建設高級「水景」居住區,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提高了麗水市的GDP,同樣也為麗水爭來一個防洪措施和城市化結合的全國典範。自然是公平的,無理向自然界索取的,是要加倍償還的,只是這次讓麗水市的被淹居民來償還罷了。

其實最近幾十年的洪水災害和河道變窄、河道存蓄能力和洩洪能力減小是分不開的。比較典型的有1991年的太湖洪水,當時只注重開發上海浦東的新經濟中心,而忽略了浦東本身是太湖的洩洪通道。又比如2010年廣西梧州洪水,雖然梧州有鋼筋水泥的配有浮雕群的防洪牆,但是城市建設侵佔了大量的河道,河道變窄,洩洪能力減小,致使洪水位抬升而淹沒城市。

五、水庫調度出錯

按照中國防汛抗災總指揮部的命令,在一般情況下,各水庫的水位調度權歸經營者,在非常時期,比如洪水期間,水庫的水位調度權將歸中央或地方防汛抗災總指揮部。甌江流域有三百多座大中小型的水庫大壩,這麼多的水庫在洪水期間要聯合調度,出錯的機會很高。三百多座水庫調度不出錯的前提是要有準確的氣象預報,特別是準確的暴雨預報。而中國目前暴雨預報的平均準確率只有15%-20%,像麗水這樣的山區強暴雨預報準確率則更低。在沒有準確的暴雨預報的前提下,水庫聯合調度出錯的機率就很高。

在2014年麗水洪水過程中除石塘、緊水灘水庫調度出錯外,最為明顯的出錯就是開潭水庫的調度。開潭水庫緊按麗水城區,位於城市下游,水庫的壅水為麗水市形成了一個8.5平方公裡的人工湖,開潭水庫以發電為主。為了發電並為麗水城提供一個好的景觀,開潭水庫一直處於高水位運行。就是說,麗水城區的河道在暴雨來臨之前處於一個人為壅高的水位。從8月17日強降雨開始,要求開潭水庫開始洩洪,但下洩量不足。直到20日凌晨,洪水淹沒了麗水部分城區後,開潭水庫才被迫打開全部閘門,恢復天然河道狀態。開潭水庫打開全部閘門後,麗水城區的水位迅速下降。到21日,麗水城區及鄉鎮被淹地區洪水基本退去,隨即進入災後清理、重建階段。

事實上,水淹麗水只持續了一天多的時間,開潭水庫打開全部閘門洩洪後,城區的洪水就基本退去。如果開潭水庫在18日或19日就打開全部閘門洩洪,麗水城區應該不會被淹的。麗水被淹城區一天後洪水就基本退去的事實也說明,2014年的麗水洪水並不是什麼五十年不遇的大洪水所引起的,也不是什麼長時間的暴雨所造成的,而是水庫調度出錯,是貨真價實的人禍。

六、迷信水庫大壩的作用,忽視人的作用

歷代皇帝都認為「河防重」,派人監守河防,玩忽職守則格殺勿論。現在有了能「控制」洪水的水庫大壩,又有了花崗岩鋪砌的防洪堤,再加上能防五十年一遇洪水的保證,人們迷信技術措施,忽視了人的作用。此次水淹麗水,最先發現的不是在防洪堤潰塌處,而是居民在家中發現進水了,然後再通知鄰居緊急轉移的。麗水防洪堤頂高程為53.85米,當水位達51.13米時,城東北的防洪堤就發生了潰塌,可見當時並沒有人在巡視防洪堤,防洪堤旁邊也沒有準備救急的沙袋等,最終導致了水淹麗水城。記得在宣傳三峽大壩的防洪功能時說,今後荊江地區在洪水期再也不用萬人上堤守護了。據說1998年洪水期間有超過十萬人上長江河堤巡查,2012年洪水期間只有2000人上長江河堤巡查,這便是三峽大壩的防洪效益。往往河堤並不是在一瞬間被洪水沖垮的,而是在高水位的壓力下,先是發生緩慢的滲漏,然後發展到管湧,最後才是堤潰,這個過程長則數天,短則幾個小時,若有人巡查,發現滲漏或者管湧,及時搶救,是不會發生堤潰的。麗水發生洪水時,政府沒有安排人員巡查河堤,致使堤潰,洪水進入居民家中才被發現。迷信水庫大壩的作用,忽視人的作用。水淹麗水的直接責任是人,而不是天。

七.低效的防洪預警系統

與高效的維穩系統相比,麗水洪水過程中的預警系統就是十分低效的。從19日夜晚10時決定水庫緊急洩洪開始,到20日晨洪水進入麗水城區,一共有整整4個小時的時間,就是動用最簡單的工具,消防車加高音喇叭,也有足夠時間把這消息傳到每一個居民,讓其做好準備。當居民深夜入睡之後,決策者決定動用電視、廣播、網絡和手機發佈消息。決策者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種預警方法的效果,根本原因是他們沒有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真正放在心上。同時工程技術人員對領導的不當決定,也不敢表達不同的意見。

八.結束語

麗水城的防洪標準為五十年一遇,上游有巨型的緊水灘水庫控制洪水,又有新建設的堤防保護,為執行中國防洪政策和實施防洪措施的典範。為什麼2014年一場略超二十年一遇標準的洪水,卻導致了麗水城被淹?原因就在於:

第一:期望水庫能控制洪水,但是水庫的發電效益往往高於防洪目標,致使水庫的防洪效益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東西。再者大壩質量問題,致使水庫常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突然洩洪以保自身安全,給下游造成更大的人為疊加洪水的災難;

第二:忽略自然規律,河道和湖泊被大量侵佔,縱然用大量投資加高加固堤防,也不能保證城鎮鄉村的安全。規劃中缺少分蓄洪的地區;

第三:在防洪過程中出現調度錯誤,迷信技術措施的作用,忽視人工巡視河堤的作用;

第四:低效的防洪預警系統。

自從習近平登位後,溫家寶的「多難興邦」一詞就不用了。中國媒體對災難的報導減少了,對災難的真正原因分析就更少了。各級政府的力量集中在控制輿論,進行所謂的「正面」引導,對散佈所謂「謠言」者予以最嚴厲的打擊。但是一個社會如果不能找出災難的真正原因,懲處相關的責任人,改變思路,改進措施,那麼這個社會就永遠不可能進步,永遠多災多難。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