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房玄齡齊名的還有一位丞相,就是杜如晦。人們常以「房謀杜斷」來比喻房玄齡與杜如晦。杜如晦對於唐太宗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杜如晦,祖籍陝西萬年。武德初年,擔任秦王府兵曹參軍,不久就被提升為陝州總管長史。當時秦王府中人才濟濟,外遷的人也非常多,對此,李世民表示憂慮。記室房玄齡說:「王府中的幕僚離開得多,這並不值得惋惜。可是杜如晦非常能幹,有見識,是輔佐帝王的良才。如果您只做一個守住領地的藩王,那麼用不著他,可是如果您要統領四海,那麼非此人不可。」
太宗從此便對杜如晦以禮相待,視為心腹,經常讓他參與密謀。當時,權力之爭激烈,戰事很多,每次杜如晦都能為太宗出謀劃策,提出良好的建議,令人十分佩服。後來,他被封為天策府從事中郎,兼任文學館學士。在平定太子的叛亂中,杜如晦和房玄齡功勞最大,杜如晦被提升為太子右庶子。不久又遷任兵部尚書,封為蔡國公,食邑一千三百戶。
貞觀二年,他擔任檢校侍中。貞觀三年,拜為尚書右僕射,兼任吏部選事。他和房玄齡共同掌管朝廷的政務,有關修築宮殿的規模、典章制度等事情,都由二人商議決定,二人的政績深得人們的稱道,說起當時的良相,人們就會以「房謀杜斷」加以讚許。
唐太宗之所以能夠成就霸業,創造出輝煌的「貞觀之治」,與這些忠臣良相是分不開的。
杜如晦,祖籍陝西萬年。武德初年,擔任秦王府兵曹參軍,不久就被提升為陝州總管長史。當時秦王府中人才濟濟,外遷的人也非常多,對此,李世民表示憂慮。記室房玄齡說:「王府中的幕僚離開得多,這並不值得惋惜。可是杜如晦非常能幹,有見識,是輔佐帝王的良才。如果您只做一個守住領地的藩王,那麼用不著他,可是如果您要統領四海,那麼非此人不可。」
太宗從此便對杜如晦以禮相待,視為心腹,經常讓他參與密謀。當時,權力之爭激烈,戰事很多,每次杜如晦都能為太宗出謀劃策,提出良好的建議,令人十分佩服。後來,他被封為天策府從事中郎,兼任文學館學士。在平定太子的叛亂中,杜如晦和房玄齡功勞最大,杜如晦被提升為太子右庶子。不久又遷任兵部尚書,封為蔡國公,食邑一千三百戶。
貞觀二年,他擔任檢校侍中。貞觀三年,拜為尚書右僕射,兼任吏部選事。他和房玄齡共同掌管朝廷的政務,有關修築宮殿的規模、典章制度等事情,都由二人商議決定,二人的政績深得人們的稱道,說起當時的良相,人們就會以「房謀杜斷」加以讚許。
唐太宗之所以能夠成就霸業,創造出輝煌的「貞觀之治」,與這些忠臣良相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