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我多次申請中科院院士 情況很複雜

2015年10月11日聚焦加拿大
【新唐人2015年10月11日訊】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人,屠呦呦在大陸的「三無」身分引起中外媒體的注意。紐約時報為此在屠呦呦北京的家中對她進行了採訪。採訪中,屠呦呦披露,她好幾次申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但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情況很複雜。

紐約時報中文網10月10日發表了這次專訪的內容。採訪中,對於前同事所說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努力的成果這一說法,屠呦呦表示,並不完全反對,但做出關鍵發現的小組是由她領導的。

她表示,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當然,離開了集體,她什麼也不是。但國外,比如美國,很關心應該把功勞歸給哪些個人,外國人讀了有關歷史記錄,挑選了她。而中國總是獎勵集體,與外國的獎勵不同。

她說:「我只知道,我做了所有的那些實驗。那些記錄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去查看。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事實。歷史就是歷史。」

她淡然地表示,不在乎那麼多,這個榮譽屬於自己和所在的團隊,也屬於整個國家。

對於落選中科院院士的問題,屠呦呦表示,曾經我申請了好幾次,「但是,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情況很複雜。」

她還說:「我確實得到了一些對這個發現的獎勵。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我的單位得了獎。作為小組長,我代表小組領了獎。」

對於是否於12月赴瑞典領獎,屠呦呦表示,自己的腰不好,醫生要她儘快做手術,是否能成行要到12月再說。

屠呦呦於10月5日獲得諾獎後,大陸官媒迅速凸顯屠呦呦準備好的寫在紙上的獲獎感言:「青蒿素研究獲獎是當年研究團隊集體攻關的成績,是中國科學家集體的榮譽……」

隨後,有陸媒披露,屠呦呦是「三無」科學家,即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報導說,屠呦呦落選兩院院士,不是因為其學術水平不高、科學貢獻不大,而是因為她只會默默工作、不會拍馬,甚至敢講真話。而一些溜須拍馬、涉嫌造假、有權有錢的人卻順利當上了院士,風光於政、學、商諸界。

報導質問,兩相比照,中國兩院院士的評選向社會傳遞了怎樣的信號?給公眾造成了怎樣的印象?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周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