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海外版有文章說,「在中國『取經』的洋學生表示,來華學習政治是個人的主動選擇」。原文中對此進行的描述是,「在他們的課程安排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赫然在列」;「令人驚奇的是,他們並不是被本國的政府或學校安排來中國進行例行學習的」;「相反,來華學習政治,是他們每個人的主動選擇」。這裡的他們指的是北京某高校碩士班的17位外國學生。
洋學生「來華學習政治是個人選擇」,這話說的有點多餘。如果是在西方民主社會,個人的自由向來是受到保護、不能被侵犯的。因此,對這些洋學生來說,每個人擁有自由的選擇權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兒,又何須在此刻意的撰文強調?尤其是還要多此一舉的提到,「他們並不是被本國的政府安排」,也就更顯得無知了。
西方國家的政府是民選政府,人民的權利高於政府的權力,因此政府的意志是決不可能肆意強加在個人的自由選擇之上的。況且留學生若涉及學術交流,那也是由所在大學或學術機構來負責安排,政府實在是沒有出面的必要。顯然,黨媒若真以洋學生自己選擇來華學習為榮、並藉機昭告民眾,那我們也只能說,是那可憐的自卑心以及對民眾洗腦的別有用心在作祟。
有意思的是,黨媒還竭力強調,這些洋學生的個人選擇是來學習政治的。言外之意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沒救了,而中國的制度才是拯救西方政治的希望所在。然而事實上,這些洋學生在接受採訪時所闡述的內容並沒有這樣的意思。黨媒文章中出現的那位來自土耳其的學生,除了表示他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很有興趣,想瞭解中國政府的運作方式、習近平如何治理國家之外,更多的都是在談論如今中國對中東的經濟政策,比如「一帶一路、亞投行、G20峰會」對中東的影響。
談到這位學生的論文方向,文章表示,他「想從中國和中東的利益契合點出發,研究近幾年中國對中東的政策」。「利益契合點」一詞再次凸顯了這位洋學生所關注的,顯然並不是中國當前的政治體制及所謂的「優越性」。尤其是在提到「一帶一路」的經濟政策時,他得出的結論是,「受益於中國的這一政策,土耳其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增多了」;「目前看來,『一帶一路』政策更像是中國對沿線國家的慷慨幫助」;「中國願意幫助沿線國家加速現代化建設,因為這對中國的自身發展也有好處」。
無論怎麼聽、怎麼看,這位洋學生都是在強調中國與中東在經濟貿易上的互利、雙贏。然而即便這樣的互利、雙贏是得益於中國當前制度的優越性,那也只是體現在對外的經濟政策上、而非國內的經濟狀況。需要指出的是,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對「沿線國家」、「第三世界國家」、「共產主義國家」向來都是慷慨、仁慈的,這不足為奇。而所有的刻薄、狠辣、竭盡所能的盤剝都隻針對自己的國民。
相比援助非洲等國的巨額資金,中國政府對教育、尤其是對農村教育的投入,簡直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而作為來華的那些深居在高校裡的洋學生,他們有機會瞭解這些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嗎?中國幫助他們,他們肯定是要感恩戴德的。因此,即便誇讚兩句,也只是一種禮貌的回應,又如何能將此當作全部的事實呢?
某高校碩士班的這17位外國學生,他們此番在中國所學的專業還不是政治,而是「當代中國研究」。所學課程包括當代中國的外交政策、當代中國的政治體制、中國政府運行機制、當代中國的社會現狀等多個方面,並不僅限於中國政治。此外,就他們所學習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言,也只是與現實大體脫節的某種理論而已。
來自土耳其的學生說,「對中國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因為這一制度「在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時,也提倡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然而,這位學生或許並未發現,所謂「多黨合作與協商」的結果仍舊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終也要服從「中共」的一言堂。更重要的是,在中共「一黨」獨裁的體制下,整個社會實際早已形成了權貴企業壟斷市場、共享一切資源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共,這個不受任何制衡與監督的政黨就是最大的資本家。
要說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不過就是體現在毛時代搞的「大鍋飯」、「一刀切」。而那時,卻是除了毛等重要領導人之外,全民都陷入貧困的悲慘時期。老百姓倒是實現平等了,但不是共同的富裕,而是一樣的貧窮。此後,鄧小平提出「允許一部分人先富」,同時畫了一個「共同富裕」的餅,就開始搞差別對待了。直到今天,中國的貧富差距之大,足以令世界震驚。紅色家族的權貴們倒是實現共同富裕了,而老百姓們依舊是共同貧窮。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人對「社會主義」的認知,主要停留在社會保障這個層面,強調政府要平等的為國民提供包括醫療、養老等在內的一切保障與福利。只要瞭解一下中國人與西方人在稅收的繳納比例上相差無幾、但在稅收的使用上卻呈現出天壤之別的真實狀況,相信西方人再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時,就會有所不同了。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洋學生「來華學習政治是個人選擇」,這話說的有點多餘。如果是在西方民主社會,個人的自由向來是受到保護、不能被侵犯的。因此,對這些洋學生來說,每個人擁有自由的選擇權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兒,又何須在此刻意的撰文強調?尤其是還要多此一舉的提到,「他們並不是被本國的政府安排」,也就更顯得無知了。
西方國家的政府是民選政府,人民的權利高於政府的權力,因此政府的意志是決不可能肆意強加在個人的自由選擇之上的。況且留學生若涉及學術交流,那也是由所在大學或學術機構來負責安排,政府實在是沒有出面的必要。顯然,黨媒若真以洋學生自己選擇來華學習為榮、並藉機昭告民眾,那我們也只能說,是那可憐的自卑心以及對民眾洗腦的別有用心在作祟。
有意思的是,黨媒還竭力強調,這些洋學生的個人選擇是來學習政治的。言外之意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沒救了,而中國的制度才是拯救西方政治的希望所在。然而事實上,這些洋學生在接受採訪時所闡述的內容並沒有這樣的意思。黨媒文章中出現的那位來自土耳其的學生,除了表示他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很有興趣,想瞭解中國政府的運作方式、習近平如何治理國家之外,更多的都是在談論如今中國對中東的經濟政策,比如「一帶一路、亞投行、G20峰會」對中東的影響。
談到這位學生的論文方向,文章表示,他「想從中國和中東的利益契合點出發,研究近幾年中國對中東的政策」。「利益契合點」一詞再次凸顯了這位洋學生所關注的,顯然並不是中國當前的政治體制及所謂的「優越性」。尤其是在提到「一帶一路」的經濟政策時,他得出的結論是,「受益於中國的這一政策,土耳其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增多了」;「目前看來,『一帶一路』政策更像是中國對沿線國家的慷慨幫助」;「中國願意幫助沿線國家加速現代化建設,因為這對中國的自身發展也有好處」。
無論怎麼聽、怎麼看,這位洋學生都是在強調中國與中東在經濟貿易上的互利、雙贏。然而即便這樣的互利、雙贏是得益於中國當前制度的優越性,那也只是體現在對外的經濟政策上、而非國內的經濟狀況。需要指出的是,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對「沿線國家」、「第三世界國家」、「共產主義國家」向來都是慷慨、仁慈的,這不足為奇。而所有的刻薄、狠辣、竭盡所能的盤剝都隻針對自己的國民。
相比援助非洲等國的巨額資金,中國政府對教育、尤其是對農村教育的投入,簡直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而作為來華的那些深居在高校裡的洋學生,他們有機會瞭解這些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嗎?中國幫助他們,他們肯定是要感恩戴德的。因此,即便誇讚兩句,也只是一種禮貌的回應,又如何能將此當作全部的事實呢?
某高校碩士班的這17位外國學生,他們此番在中國所學的專業還不是政治,而是「當代中國研究」。所學課程包括當代中國的外交政策、當代中國的政治體制、中國政府運行機制、當代中國的社會現狀等多個方面,並不僅限於中國政治。此外,就他們所學習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言,也只是與現實大體脫節的某種理論而已。
來自土耳其的學生說,「對中國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因為這一制度「在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時,也提倡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然而,這位學生或許並未發現,所謂「多黨合作與協商」的結果仍舊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終也要服從「中共」的一言堂。更重要的是,在中共「一黨」獨裁的體制下,整個社會實際早已形成了權貴企業壟斷市場、共享一切資源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共,這個不受任何制衡與監督的政黨就是最大的資本家。
要說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不過就是體現在毛時代搞的「大鍋飯」、「一刀切」。而那時,卻是除了毛等重要領導人之外,全民都陷入貧困的悲慘時期。老百姓倒是實現平等了,但不是共同的富裕,而是一樣的貧窮。此後,鄧小平提出「允許一部分人先富」,同時畫了一個「共同富裕」的餅,就開始搞差別對待了。直到今天,中國的貧富差距之大,足以令世界震驚。紅色家族的權貴們倒是實現共同富裕了,而老百姓們依舊是共同貧窮。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人對「社會主義」的認知,主要停留在社會保障這個層面,強調政府要平等的為國民提供包括醫療、養老等在內的一切保障與福利。只要瞭解一下中國人與西方人在稅收的繳納比例上相差無幾、但在稅收的使用上卻呈現出天壤之別的真實狀況,相信西方人再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時,就會有所不同了。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