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蛀牙了怎麼辦?

2018年04月26日健康
到牙醫那裡檢查牙齒,常常一下子發現好幾顆蛀牙。蛀得淺就補一補;蛀得深了,還要抽神經,十分遭罪;有時明明補好了,過陣子又蛀,讓人頗為苦惱。在沒有西醫儀器的古代,古人是如何處理蛀牙的呢?
蛀牙(齲齒),是牙齒常見的疾病。在中國古代沒有現代的顯微儀器可以觀察到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因此對於疾病病因的探討,是用一套不同於現代科學、醫學的邏輯在思考問題。

口腔呈弱酸性,容易蛀牙

中醫認為「齒為骨之餘」,牙齒是骨骼的延伸,就像骨頭一樣,是活的組織,會持續不斷地「再鈣化」和「脫鈣」。
在酸度非常低或是微鹼性的環境下,再鈣化的過程進行得比脫鈣化快得多,而牙齒也會變得越來越厚、越來越強壯。當牙齒表面的酸鹼值低於5.5(弱酸性)時,琺瑯質的脫鈣化就會進行得比再鈣化來得快,導致骨質密度的流損。而當琺瑯質變得脫鈣化時,細菌就容易侵入牙齒,造成腐壞,成為齲齒。
現代人大部分的飲食物中,含有過多的加工糖分及精製碳水化合物,這些食物很容易就能被唾液中的消化酵素轉換成糖分,而成為製造酸質細菌的最佳糧食。口中過量酸質產生的結果,就是容易蛀牙。
而多數傳統或古老的飲食習慣,會讓唾液裡含有碳酸氫離子,這種物質擁有抵制酸質產生的能力。所以,我們祖先嘴裡的蛀牙比現代人還少。

胃火上衝、濕氣聚集,使牙生蟲

對於蛀牙的發生,古人認為是口中的蛀牙蟲侵蝕所致。如《瘍醫大全‧齦齒部‧牙齒門主論》中提到(譯文如下):
貪食肥美甘甜的食物,會導致牙齒破損疼痛,痛來痛去的,乃蛀牙蟲積聚所致也。
由於牙齒屬骨,為何會藏蟲呢?主要是過食肥美甘甜的食物,使得胃中的火熱過旺。胃火上衝口齒,加上濕氣侵蝕,致使濕氣聚集不散,牙齒生蟲。剛開始只生一、二蟲,久了就繁衍生殖過多,於是腐蝕損壞牙齒,導致牙齒脫落。一個牙齒壞掉了,又侵蝕其它牙齒,往往有終身受苦者。

古人治療蛀牙,多用方子外治

此證必須外治,若服藥內治,未必可以將蛀牙蟲殺死,反而容易先傷到臟腑。

五靈至聖散

白薇、五靈脂各3錢,細辛、骨碎補各5分,研成細末。
先用開水將牙齒漱乾淨後,再用以上的藥末5分,用開水調成稀糊狀,含在口中漱牙許久,直到口中的口水滿溢到無法忍受時才吐出,如此反覆3次,就可以止痛殺蟲了。
牙齒因為蛀牙蟲侵蝕作痛,白微、五靈脂可殺蟲於無形,細辛可散火,骨碎補可透骨、引藥入牙骨內,則蟲無可藏避之處,蟲死則痛止。
五靈至聖散專治蛀牙疼痛,然而,若蛀牙病情發展嚴重,導致牙齦紅腫發炎甚至化膿時,則不宜使用此方。宜改用以下方藥外用治療,甚至服用清熱退火的消炎藥。

黃連赴宴散

《太醫院祕藏膏丹丸散方劑》
處方:黃連、黃芩、黃柏、山梔仁各1錢,細辛、乾薑各3分。
用法:共為細末,用米泔水漱口後,塗藥於患處。
功用:此方專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齒腫痛等症。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紅)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