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檻外人」的來歷

2019年03月08日文化漫步
打鐵作門限 鬼見拍手笑
《紅樓夢》裡的妙玉,自稱「檻外人」,因她最喜范成大的一句「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而且,《紅樓夢》裡的「鐵檻寺」、「饅頭庵」,也都來源於此,那麼「檻外人」是什麽意思呢?
其實,范成大的詩來源於隋唐時期二首禪詩,詩的作者叫王梵志。
城外土饅頭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世無百年人
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 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人一出生,城外荒野裡的一個土「饅頭」就已經在等你了。古代南方的饅頭,其實就是肉包子,「餡草」指的就是饅頭裡的餡,墳墓裡的餡是死人。人死了,最後給埋進墳墓裡,變成「饅頭餡兒」。
人必有一死,每人都有一個土饅頭可以吃,不用爭不用搶,也別嫌棄滋味好壞。時間一到,你不領受也不行。
妙玉像,清費丹旭繪《十二金釵圖冊》,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妙玉像(局部),清費丹旭繪《十二金釵圖冊》,絹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生年不滿百,常慮千歲憂,人總有太多長遠打算,好像永遠都不會死一樣。「打鐵作門限」,講的是王羲之後人智永善於書法,名噪一時,為避免求書者將門檻踏壞,就把門檻造得特別高,再用鐵皮包住,使之經久耐磨。後來就把富貴人家叫「鐵門檻」了。鐵門檻修建得高高的,牢牢的,就能把死亡擋在外面嗎?鬼見了都拍手笑話啊:死期一到,再高再結實的門檻也沒用。
今晚脫下鞋和襪,不知明早穿不穿。城內人汲汲營營,都覺得自己一輩子還很長呢,太多的計劃,太多的慾望,這也不夠,那也不足。到頭來,名利權情,哪一樣都帶不走。但見經年的荒草掩埋下,無論是晉代衣冠,還是絕代紅妝,最後都是一個個塵土攢成的「饅頭」。一個城裡家宅,一個城外墳頭,倏忽間兩個世界,其實離得不遠。
妙玉自認為能看透一切,已經在鐵門檻之外了, 所以她就自稱「檻外人」。
從枯木瘤子裡生出來的人
據傳說,王梵志是從枯木瘤子裡生出來的。河南濬縣有一戶人家叫王德祖,家裡有棵林檎樹,上面長了一個斗大的瘤子。三年後,瘤子腐爛了,王德祖剝開了瘤子皮,結果發現一個嬰兒在裡面!王德祖又驚又喜,就把嬰兒抱出來,收養了他,起名王梵志。
林檎樹在北方指蘋果樹,南方指荔枝樹。圖為南宋 林椿《果熟來禽圖》所繪林檎果一枝。(公有領域)
林檎樹在北方指蘋果樹,南方指荔枝樹。圖為南宋 林椿《果熟來禽圖》所繪林檎果一枝。(公有領域)
他家中本來有奴婢,比較富裕,後來家道中落,家產破敗以致窮愁潦倒,王梵志就不得不做雇工,幹苦力。他也曾做過監鑄官,廉潔奉公,但任期未滿就被革職了。
他一生坎坷滄桑,有五男二女,子女均不孝,所以王梵志晚年生活無著落,食不飽腹的他不得不沿街乞討。50多歲時,他皈依了佛門,四處遊走化緣,直至80歲離世。王梵志是一位詩僧,他的詩平易詼趣,常寓理於嘲諷戲諧之中。也有人傳說他是菩薩的化身。
參考文獻:
五代 嚴子休《桂苑叢談》 敦煌寫本《王道祭楊筠文》 宋《太平廣記》卷八十二《王梵志》@*
點閱【撫典識慧】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