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活到百歲身體強健 中醫推五穀養生法(組圖)

2020年03月29日美食
坤德中醫養生軒院長馮羅小潔有一位遠房親戚,姓羅,是位修道人。那位老人活到102歲,他曾對馮醫師說,「要養生,就要吃五穀粥。」
羅老先生在生前數十年間,一直維持著吃五穀養生的習慣。每天早晨,他都會取各種穀類和雜糧,以青、赤、黃、白、黑五色搭配,放入鍋裡,熬成軟爛的五穀粥,配上鹹菜來吃。他煮飯很清淡,只用很少的調味料,卻能夠把單純的五穀做得滋味豐富、口感細膩。日復一日如此飲食,直到過世前,羅老先生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
93歲的中醫師黎文獻教授,也提倡五穀養生。大約十六年前,黎文獻突然被檢測出糖尿病,他一直生活作息規律、講究,這個結果出乎他的意料。於是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飲食,想到中醫講「五穀為養」,黎文獻決定在飲食中加入五穀雜糧。
他到超市採買顏色豐富的十穀米,包括紅米、玉米、燕麥、紅豆、黑豆等,到晚上用水浸泡,第二天熬成粥,或做成五穀飯,或是榨五穀豆漿來喝。
黎文獻每週吃三天五穀雜糧,其餘的日子吃白米、白麵等精緻些的主食。如今,他血糖控制得很好,而且每週都到戶外游泳,甚至和同伴高歌一曲,生活得有滋有味,讓人很難想像他有近百歲高齡。
五穀,是飲食養生的基礎
常聽人說:要健康,就要多吃菜、少吃飯。這恰恰是錯誤的認識。飯,在養生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其中,五穀是飲食養生的基礎,吃五穀,才能補養身體,給人能量,使體格健壯。
古時候的五穀,普遍指粳米、麻、黃米、麥、大豆,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說法,但都是當時比較常見的主食。如今,五穀則泛指穀類和豆類。
這些五穀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植物的種子。在中醫看來,種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蘊藏植物的所有精華,所以吃五穀可以補益五臟六腑的精氣,延長壽命。
而從營養學來看,五穀主要含碳水化合物,其次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也是三大主要營養素之一。想要維持身體機能良性運作,就需要從五穀中獲得醣類和熱量。
吃五穀養生 不意味著只吃粗糙糧食
他們活到百歲身體強健 中醫推五穀養生法(組圖)
五穀養生,無論白米或糙米、白麵或全麥麵,應該根據自身體質,均衡搭配食用。(Shutterstock)
五穀總是給人以原始、粗糙的感覺,其實,口感細膩而柔軟的白米、白麵,也在五穀之列,並且是五穀主要的組成部分。
五穀養生,不意味著只吃糙米,需要和細膩的糧食搭配,才能達到最好的養生效果。黎文獻中醫師每週三天吃粗糙的雜糧,剩下四天都是吃精細的米麵,避免營養吸收不良、傷害腸胃。
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指出,粳米(白米)「為五穀之長」,味甘性平,是最能保護胃氣的食物,飲食中不能缺少白米。
朱雅莉中醫師則表明,吃太多粗糙穀類和豆類,容易影響消化,體虛的人更易腸胃不適。因此,無論白米或糙米、白麵或全麥麵,應該根據自身體質,均衡搭配食用。
「但現在的白米,和古時候的白米是有差別的。」朱雅莉補充,比如,古時候的白米沒有現在的白米磨得精細,保留了更多養分。即便如此,食白米也是對人體有益的。特別是老人、孩子、大病初癒的人,應該在五穀中多放一些白米。
根據五穀顏色、功效來搭配 養生事半功倍
享壽102歲高齡的羅老先生生前在吃五穀時,對「顏色」的搭配非常講究。他在早餐時,會均衡食用不同顏色的穀類和豆類;但是在其它時間,他會多吃黑色的糧食,譬如黑豆。
中醫講五行學說,五種顏色,對應五個臟腑。哪個臟腑偏弱,就要多吃對應顏色的五穀來補養。
馮羅小潔中醫師表明,黑色入腎,腎氣比較虛,如夜裡容易起夜、手腳偏冷的人,就要在五穀裡多加一些黑色的雜糧,如黑豆、黑芝麻,來調養腎臟。
他們活到百歲身體強健 中醫推五穀養生法(組圖)
五種顏色對應五個臟腑。哪個臟腑偏弱,就要多吃對應顏色的五穀雜糧來補養。(大紀元製表)
除了黑色補腎之外,紅色可補心,如紅米、紅豆、赤小豆;黃色益脾胃,如小米、黃米、小麥、黃豆;青色養肝,如綠豆、豌豆;白色潤肺,如白米、薏米。
「五穀除了顏色對應的作用之外,本身也是有屬性的。」馮羅小潔說,比如黃色的小米既能補脾,也能養心;白色的薏仁不僅入肺,也有很好的清熱利濕功效。
馮羅小潔常根據五穀的獨特作用,告訴病人如何通過吃五穀來調理身體。比如有位病人體內濕氣很重,頭沉、口臭還便祕,但又不想吃中藥,她就告訴病人「每天早晨吃薏米飯」。
結果病人遵照這個「藥方」去吃,僅僅兩個星期,體內的濕氣就排掉了,精神輕爽,不適的症狀全部消失。
讓五穀變好吃的4個祕訣
很多人不習慣吃五穀,覺得口感不好。馮羅小潔指出,五穀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處理,比如浸泡時間不夠、煮的方法不對,就會影響口感和味道,而且不好消化。
「每種穀類雜糧,都有自己獨特的香味、口感。」馮羅小潔說,「了解食物的性格,順著它去調配,它原本的味道就會體現出來。」
她分享說,想要把五穀做得美味,有四個祕訣:
1. 浸泡:一般情況下,白米和黑糯米(紫米)洗淨後浸泡1~2個小時,糙米泡3~4個小時,煮出來後會更柔軟、適口。
薏米需要浸泡4個小時以上; 如果想圖省事的話,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將洗淨的薏米放入電飯鍋,加足夠的水,並設定在保溫狀態,用溫水泡一夜。
2. 熬煮兩次:熬煮綠豆和紅豆也需要先浸泡20分鐘,摒棄泡豆的水,然後從新加水入鍋,煮開15分鐘後關火,等它慢慢涼下來。然後再開火煮,豆子很快會軟爛。煮的時候加少許糖,豆類會融爛得更快。
3. 冷凍:做五穀粥時,若不願花時間浸泡,可以在前一天晚上用水洗過食材,然後放入冰箱的冷凍室冷凍,第二天早上直接加冷水放入鍋裡熬煮,大火煮開後,中火煮半小時就可以做出軟爛的五穀粥。
4. 放幾滴油:油是提升五穀味道和口感的祕密武器。在煮五穀飯前,加幾滴橄欖油或椰子油及少許鹽,五穀的柔軟和彈性就會出來。
馮羅小潔說,她常用五穀養生的方式幫助病人調理身體,並教給他們正確的烹飪方法,很多病人在吃五穀一段時間後,感覺身體變得舒服,病情也好轉了。
黎文獻中醫師吃五穀已近二十年。如今身體康健的他笑言,自己和太太的目標是「活到一百歲」。
附食譜:養脾胃的十穀飯(粥) 食材:十穀米(可在超市選購五顏六色的十穀米) 250克、3~4顆紅棗(去核)、黃耆 30克。
作法:
1. 十穀米和黃耆在水中浸泡一夜。
2. 用紗布袋子把黃耆裝起,紅棗去核,與十穀米一同放入鍋中,加入幾滴油,煮飯或熬粥。煮好後,把裝有黃耆的紗布袋取出,即可享用。
如果是熬五穀粥,起鍋的時候可放一點冰糖、一丁點鹽。甜味入脾,補脾胃效果更好;加一點鹽,則可減少甜膩,味道會大有提升。
功效:馮羅小潔表示,黃耆補氣,紅棗補血,加上顏色均衡的五穀,煮出來的五穀飯(粥)有很好的提升免疫力效果。特別是在換季時吃,有助預防生病。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