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情最前線】中共公安部強推手機App 全民遭監視監聽

2021年04月12日役情最前線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4月12日訊】香港再增1人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累計14人;英修訂BNO簽證指引:在英所生子女及新結識伴侶,獲同等資格;中共公安部強推手機App,全民遭監視監聽;美國重啟原中華民國大使館「雙橡園」的活動,美台關係再升溫;白宮將召開半導體視像峰會,台積電受邀;美驅逐艦軍官「輕鬆」監控中共「遼寧號」;《紐約時報》多名員工曾為中共官媒工作。
累計16死 58歲男接種科興亡 港府未主動公布
香港再多一宗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的個案。一名58歲男子在工作地方忽然感到呼吸困難,其後暈倒送往明愛醫院急症室,當晚證實不治身亡。事後發現死者曾於3月16日接種科興疫苗。
今次屬接種疫苗超過14天後死亡的個案,但政府沒有主動公布。有媒體向當局查詢後證實,衞生署於4月9日接獲醫管局呈報一宗曾經接種過科興疫苗的死亡個案,情況如上述所說。這位58歲男子是一名渠務署承建商員工,本身有吸煙習慣。
連同今次個案,香港累計最少16宗在接種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疫苗後的死亡個案,其中14宗涉及科興疫苗,2宗涉及復必泰。
英修訂BNO簽證指引:在英所生子女獲同等資格
4月8日,英國內政部修訂BNO政策,持BNO簽證移英港人在英國逗留期間,所生子女將獲與父母同等簽證資格。獲發簽證後所結識的伴侶,若符合受養伴侶條件,亦可移居英國。
內政部指出,有些持BNO港人會選擇錯開申請,以便夫婦其中一人先移居英國,安排有關事宜,另一人隨後帶子女赴英。新修訂的指引將允許夫婦二人分開申請簽證。
此外,新指引規定,同時持有香港特區護照的BNO簽證持有人,在英國不需要前往警局登記,僅持有香港特區護照或其它護照的16歲以上人士,則需到警局登記。
向華強獲准赴台探親 但因紅色背景不準定居
香港影視巨頭向華強近日申請「短期探親證」已被台灣方面批准。向華強的妻子是台灣人,他可以赴台灣探親,一次可停留三個月。
去年年底,向華強、向佐父子曾在台灣申請依親居留,但被駁回。
根據媒體報導,向華強曾為香港幫派新義安成員,向佐是中共共青團「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父子倆都與中共有關聯。向華強曾發表聯合聲明,支持「港版國安法」。
國產手機Vivo機場起火 大陸網民爆Vivo多宗自燃
4月11日清晨5時許,停放在香港赤鱲角機場停機坪的3個卡板的手機和手機配件起火,火勢一度相當猛烈,火花更隨風飄到其它貨物,導致火勢蔓延至另一個卡板。
消防員到場灌救,約40分鐘後將火救熄,事件中沒有人受傷,初步相信案件無可疑,起火原因有待調查。
網上流傳的圖片顯示,起火手機包括一批Vivo Y20智能手機,資料顯示,Vivo是中國科技公司維沃移動通信,其產品主要銷往東南亞。據報該批手機準備經香港貨運航空運往泰國曼谷,火警後航機取消。
翻查網上紀錄,不少網民投訴使用Vivo發生「自燃」現象,有用家甚至曾燒傷大腿。
大陸網站「瀋陽網」曾報導,2019年一名女士僅將Vivo手機放在床上,手機自燃,導致床褥起火。Vivo拒絕承認是手機問題,但表示出於「人道主義關懷」,提供給當事人一部新手機和3,000元作為撫慰金。
中共公安部強推手機App 全民遭監視監聽
近日,中共當局強制國人下載一款「國家反詐騙中心」手機軟件。
很多網友抱怨遭粗暴手段強制安裝該軟件,警察攔截路人強制下載軟件,不下載軟件有可能會被移送派出所。
更多網友曝光被強制安裝軟件的亂象,如不下載不讓進辦公大樓,不讓上班,不讓上學;不下載無法入住酒店、不能乘坐地鐵等交通工具、不能進小區;學校要求家長必須下載,等等。
據悉,這款「國家反詐中心」手機軟件是由中共公安部刑事偵查局開發的軟件,3月底開始在各地強制民眾下載安裝。
註冊該軟件需要姓名、地址、電話號碼、身分證號、人臉識別等資料。App需要麥克風、攝像頭、電話、短信等高達29項權限。
據陸媒報導,這款軟件可以對電話上的詐騙行為進行提前預警,還可以檢測手機上所有的應用,有在線提交涉案線索、舉報可疑電信等功能。
有人擔心自己的隱私洩露,考慮專門買一部手機安裝這款軟件。但據知情人透露,「這是沒有用的。因為無法控制其他中國人的手機上是否已經安裝的這款軟件,所以不管你怎樣小心,將來遇到任何一個中國人,如果手機安裝了這款軟件,那麼就會被自動錄音、錄像,自動上傳,遠程遙控。」
據了解,截至4月9日,共有433人在蘋果應用商店留言「被強迫安裝」。很多人反饋這款軟件是「垃圾App」,「根本收不到驗證碼,還強制下載,噁心!」「被單位強制要求下載,還得推廣到親屬,孩子的幼兒園也要求『拉人頭』,噁心!」
網友透露,「安裝後,最近有多個香港電話來電,如果接聽了,公安分局就會打電話提醒你是詐騙。」
也有網友發出警告,「卸載。並且遠離身邊那些安裝了的人。」
美國重啟中華民國大使館 美台關係再升溫
美台關係再度升溫,美國國務院4月9日公布最新指南,放寬美國和台灣外交官會面的限制,重啟原中華民國大使館「雙橡園」(Twin Oaks)的活動。「雙橡園」於1937年至1978年間,為九任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官邸。
美國國務院的聲明說,新指南為美國行政部門明確闡明如何有效執行「一個中國」的政策。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仍以《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
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表示,「這些新的指導方針放寬了美國與台灣接觸的指導」,將使美國官員能夠更自由地與台灣官員會面。
對此,台灣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發表聲明,歡迎美國政府鼓勵美台雙方更為緊密的交往,並期盼持續與美方共同推進長久的夥伴關係。
一名美國官員告訴《金融時報》,新指南旨在「鼓勵美國和台灣官員之間的互動」,開啟過去雙邊會晤中不可能做的一些事宜。例如,美國官員可以在原中華民國大使官邸「雙橡園」參加活動。
但他補充說,對具有象徵意義的雙橡園會晤仍會有一些限制,比如:不允許美國官員在台灣的重大節日出席雙橡園的活動。
美國國會2020年12月通過了《台灣保證法》,要求國務院在180天內審查美對台指南。上述新指南是在美、中、台三方關係緊張之際出台的,被認為是白宮遏制中共加劇侵略台灣的最新舉措。
在新指南公布前,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3月31日應邀在雙橡園與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首次會面。
白宮12日召開半導體視像峰會 台積電證實受邀
另外,為了解決晶片短缺問題,美國白宮宣布,將在4月12日舉行半導體供應鏈視像會議,邀請半導體公司台積電、三星、英特爾參與會議。
其它仰賴晶片的汽車以及通訊大廠也獲邀參與,包括福特汽車、通用汽車、戴爾科技、AT&T等大廠,共同商討解決晶片短缺問題。
美國官員包括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白宮經濟顧問狄斯(Brian Deese)以及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也參與會議,反映出半導體的戰略重要性。
汽車產業是支撐國家經濟的重要推手,但受到全球晶片短缺影響,通用汽車預估今年營收恐將減少20億美元。
全球晶片荒,卻也更加突顯台積電晶圓代工之王的地位。台灣科技專家吳金榮表示,美國政府高度重視半導體產業,將使得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腳步加速,量產的規模可能進一步擴大。
盯著你看!美驅逐艦軍官「輕鬆」監控中共「遼寧號」
近期,台海緊張局勢升溫。美國多名軍官警告,北京有短期內入侵台灣的威脅。
4月3日起,中共連續8天出動軍機擾台,清明節連假期間,還派遣航空母艦「遼寧號」編隊駛入西太平洋海域。美軍表達正嚴密監控中,美國海軍近日也曝光美軍驅逐艦「馬斯廷號」近距離監控「遼寧號」畫面。
美國海軍近日在官方刊登一張照片,只見2名美軍軍官正看著不遠處的航艦,照片寫道「馬斯廷號」(USS Mustin,DDG-89)驅逐艦(USS Mustin)的指揮官布裡格斯中校(Robert Briggs),以及斯萊中校(Richard Slye),正在導航室裡監測水面接觸情況,這艘航艦舷號16清晰可見,正是中共的航空母艦「遼寧號」。
當時,「馬斯廷號」與「遼寧號」兩軍艦並排航行,除了近到可以清楚看到舷號外,美軍也能看到飛行甲板上的艦載機。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也證實與「馬斯廷號」並排而行的確實為中共的航母「遼寧號」。
這張照片一曝光即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網友表示「翹腳捻鬍鬚般的輕鬆」、「我就盯著你看,看得你心裡發毛」、「這種距離打起來反而是『遼寧號』該怕?」等等。
《紐約時報》多名員工曾為中共官媒工作
《國家脈搏》(National Pulse)發現,《紐約時報》的多名員工此前曾在中共控制的英文報紙《中國日報》(China Daily)工作。
《國家脈搏》4月8日披露,曾在中共官方媒體工作的現任《紐約時報》員工包括:《紐約時報》攝影部主任凱塞爾(Jonah Kessel);《紐約時報》現任編輯兼設計師麥克德莫特(Diarmuid McDermott);以及歐洲文化記者馬歇爾(Alex Marshall)等等。
曾在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期間,擔任《中國日報》創意總監的凱塞爾,在推特(Twitter)上曾發帖稱,為中共工作有時也有「好處」。他還提到,他當時對開始這個角色感到「興奮」,其中包括「重新設計」中共的「宣傳武器」。
他在幾篇帖子中透露,自己在為中共官方媒體「工作」並「收取報酬」。
2009年11月,凱塞爾還在推特上寫道:「當你被要求描述一下你的工作地點時,如果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詞就是『和諧#中國』,那麼你就知道,你是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工作。」
而據另一位編輯麥克德莫特的公開個人資料顯示,他曾在《中國日報》擔任編輯和設計師,改版了《中國日報》的《亞洲週刊》(Asia Weekly)。從2012年11月到2020年11月,他在香港工作了8年。
他去年在《紐約時報》擔任同樣的職務,現在仍駐香港。
據報導,另一個歐洲文化記者馬歇爾在2003至2004年期間受僱於《中國日報》,擔任編輯。
大紀元已經向《紐約時報》尋求置評。
多年來,《紐約時報》一直尋求擴大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並從中共國有媒體那裡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廣告收入。
美國司法部去年的紀錄顯示,在過去四年裡,《中國日報》向美國媒體公司支付了近1,900萬美元的廣告和印刷費用。
紀錄還顯示,這家由中共控制的媒體,向《紐約時報》支付了5萬美元的廣告費。
《役情最前線》製作組
(責任編輯: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