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拜習會激烈交鋒 中共有所降調

2022年11月16日時政評論
11月14日,眾所矚目的拜習會登場。會談沒有設定時間限制,實際逾三個小時。這場會談正值中美關係處於幾十年來的最低點,既是習近平「二十大」三連任後的首次出國訪問,也是拜登——這個自稱世界上與習近平相處時間最長的國際領導人——擔任總統以來與習的首次見面。
為這次會談,過去兩個月中美進行了密切的私下溝通。顯然,中共處於下風。例如,會談之前美國放出多個強硬信號(可參見筆者「拜習會可能會相互交底,但不會攤牌」一文)。
關於這次會談,根據白宮聲明和新華社通稿(會談內容應更廣泛),本文做三點研判。

第一,中美交鋒激烈

白宮聲明說,「兩位領導人在一系列問題上坦誠談論了他們各自的優先事項和意圖。」這暗示雙方都在交底。拜登尤其強調這一點,記者會上,他說「我想要明確,對所有領導人,特別是對習近平明確,我心口一致,因此沒有誤解」。
既然有交底,雙方交鋒就是激烈的(1972年尼克松訪華「聯合公報」就是如此,但這次沒有聯合聲明)。這突出表現在兩個問題上。
第一,關於台灣。根據新華社通稿,習近平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這種表述把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地位擺到空前的高度,暗示台海戰爭風險的顯著上升。
對此,白宮聲明稱,拜登「提到美國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對台灣的脅迫性和日益侵略性的行動,這些行動破壞了台灣海峽兩岸和更廣泛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並危及全球繁榮。」美方的表態也是極其嚴厲的,定性中共「對台灣的脅迫性和日益侵略性的行動」,這已經類似於通牒了。中美在台灣問題上劍拔弩張,不需要修飾了。
第二,關於中國制度。美國自川普政府起,就開始區分「中共」與「中國」,對中共「專政」的合法性的質疑明裡暗裡都在加強。例如,拜登政府繼續利用簽證制度對中共進行精準打擊。中共壓力很大。為此,習近平再次強調,中美相處很重要一條就是承認這種(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不同,尊重這種不同,而不是強求一律,試圖去改變甚至顛覆對方的制度。
拜登呢?對此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從兩個具體問題上進行反擊。一個是「對中國(中共)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的做法以及更廣泛的人權表示關切」。另一個是對中國(中共)非市場經濟做法的持續關注,這些做法損害了美國工人和家庭,以及世界各地的工人和家庭。」
此外,拜登還將一個特定問題再次擺上桌面,即「解決美國公民在中國被錯誤拘留或被禁止出境的案件是一個優先事項」。

第二,中共有所降調

相對於美方的高調,中共低調。美國之音注意到,在預定會談的四個小時前,中共外交部、喉舌新華社和央視網的網站首頁上都看不到以「中美兩國元首即將會晤」為標題的文章。
拜習會在習近平下榻的酒店裡舉行,習近平扮演了「東道主」角色,但拜登在與習近平握手時站在習的左側(這通常是「東道主」所站的位置),習近平站在了客人的位置上,並將他的手臂穿過胸前與拜登握手。外媒評論說,這很可能是一種對等的姿態,以表示對拜登驅車前往習近平下榻的酒店的感謝。
縱觀會後的新華社通稿,中共的基調不高。事實上,鑒於中美實力差距懸殊,當前的中美關係狀態,對中共是極其不利的。中共恐懼美國打貿易戰、科技戰,「築牆設壘」,「脫鉤斷鏈」,希望維持中美經貿科技交流,不得不低姿態。習近平說,(一)中共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二)當前中美關係面臨的局面不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期待;(三)探討新時期兩國正確相處之道,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
幾個月前,7月28日的拜習電話會,中方調子可高多了。那次的新華社通稿說,習近平指出,面對變亂交織的世界,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都期待中美兩國發揮引領作用。這一次,則將「中美兩國發揮引領作用」下調為「造福兩國,惠及世界」,中共的全球野心在表述上大幅度收縮。
為什麼幾個月之間中共表態變化這麼大呢?可能是習當局重新研判了中美實力對比態勢。2021年初,習大講「東升西降」,中共仍處於戰略機遇期。當年9月21日,習近平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提出「全球發展倡議」;今年4月21日,又於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提出「全球安全倡議」,顯得躊躇滿志。
但是,俄烏戰爭、疫情突起等等,對中共的衝擊遠超預期,中國的發展走勢異常嚴峻。「二十大」前夕的9月6日,隸屬於國安部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傅夢孜發文指,「東升西降態勢趨緩,西強東弱的現狀短期內難以完全改變。」外界認為,這篇指標性文章,暗示中共意識到美中實力差距比想像中更懸殊,美中競爭更具長期性,中共「鬥而不破」策略重心要放在「不破」上,中共遠不具備攤牌的實力。

第三,中共外交的意識形態色彩更加濃厚

習近平上台後,「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政局向左轉,意識形態更加僵死。「二十大」的報告和人事布局,讓國內外都深吸一口冷氣。從這次拜習會看,中共外交政策的意識形態色彩更加濃厚。這裡只指兩點。
其一,鼓吹所謂的「中國式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稱「民主對抗威權」不是當今世界的特點,更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且不論毛時代的苦難歲月,就是「改革開放」以來,從六四屠城到迫害法輪功,從香港國安法到新疆集中營,中共的嗜血殺人本性從來都沒有變過,「中國式民主」到底是什麼東西?
其二,鼓吹「繼續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對川普總統所說的「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這次對拜登總統更擴展為「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但是,中共對台灣的戰爭威脅越來越大,直接導致中美軍事對抗加劇,何來「和平外交?」一直不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朝鮮演雙簧、暗中支持其發展核武、導彈,中共所謂的「獨立自主」、「始終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意欲何為?

結語

拜習會顯示,中美「競爭」會持續下去,並相當激烈;不過,短期內不會滑到「衝突」和「戰爭」——這就是拜登所謂的「護欄」。因此,記者會上,拜登樂觀地說,在與習近平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會談後,他不認為中國方面有入侵台灣的「迫在眉睫的企圖」。
但是,拜習會涉及俄烏戰爭、尤其是普京威脅使用核武器的問題,雖然白宮聲明說「拜登總統和習主席重申了他們的共識,即核戰爭永遠不應該打,也永遠不可能贏,並強調他們反對在烏克蘭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但是,新華社通訊稿中隻字未提。此外,白宮聲明提到朝鮮問題,新華社通稿也隻字不提。
這可能意味著美中領導人未就核戰爭問題達成共識。再聯繫到中共近年來的核擴軍和「二十大」報告中的核野心,中美的核對抗隱患巨大,美中關係比雙方文字表述的更不樂觀。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