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原:習近平考察內蒙古吐露經濟真相

2023年06月09日時政評論
6月7日至8日,習近平考察內蒙古,對官員講話稱,「構建國內大循環是為了保證極端情況下國民經濟能夠正常運行」,「同參與國際經濟循環是不矛盾的」。習近平還稱,「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這是李克強之前常說的話,如今習近平重新撿起,透露了當前的中國經濟真相。

「內循環」再變回「雙循環」?

4月15日,中共黨媒《求是》雜誌曾刊登了習近平的文章《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文章稱,「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這是經濟發展規律和歷史大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文章還稱,「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於2020年4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首次提出的」;現在「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意義的認識是越來越深刻、思路越來越清晰了」;「必須把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經濟「必須內部可循環」;「才能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
中共兩會後,這篇文章應該是中共高層再次確認經濟「內循環」的標誌性信號。然而,習近平此次考察內蒙古時卻稱,「構建國內大循環是為了保證極端情況下國民經濟能夠正常運行,這同參與國際經濟循環是不矛盾的」;「堅定不移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敞開大門搞建設,一起合作實現共贏。」
不到2個月前,《求是》雜誌發表的習近平文章還在稱經濟「必須內部可循環」;「必須把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習近平講話又重新定調,還有意解釋「內循環」是「極端情況」,「同參與國際經濟循環是不矛盾的」。這話估計令各級官員再次雲山霧罩。
6月8日上午,習近平在呼和浩特聽取內蒙古官員匯報後講話,更明確地稱,要「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共高層最初提出的「內循環」曾受到外界強烈質疑,很快被迫改成「雙循環」;然後又在「內循環」和「雙循環」的說法中不斷變換;時而稱是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李克強任總理時,基本都稱「雙循環」,很少提及「內循環」,並屢次強調穩外貿。
今年3月李克強正式卸任。4月15日,《求是》刊登了習近平1月31日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的一部分講話,判定「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並稱經濟「必須內部可循環」。
近兩個月,美國在中國採購的訂單降到歷史新低,中國經濟慘淡,失業率不斷上升,眼看「內循環」沒法實現,中共高層應該不得已又一次改變說辭,重新回到「國內國際雙循環」。

內蒙古算「極端情況下」的後手?

6月8日上午,習近平對內蒙古官員做指示,稱「內蒙古是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把戰略資源產業發展好」。習近平在考察中還說,「要牢牢把握黨中央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
目前中國經濟陷入困境,習近平沒有考察一些沿海經濟大省,尋找解決對策,反而考察經濟並不發達的內蒙古,估計更擔憂的是「極端情況」。
內蒙古資源豐富,但經濟相對落後。內蒙古的煤礦、火電廠、化工廠、稀土廠、鋼鐵廠、機械廠等,都由國有企業把持,近年來環境破壞極其嚴重。內蒙古的大量資源外送,中共政府和國企的官員們可以靠貪腐撈錢,或者官商勾結;但當地老百姓收入卻有限。這些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頭和鄂爾多斯三個城市,內蒙古更廣大的地區仍然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還有大片沙漠,老百姓的生活比較艱苦。
所謂「黨中央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應該是指中共遭遇國際封鎖的情況下,內蒙古現有的一些資源仍然能夠保證一部分經濟活動。從這一點看,所謂的經濟「內循環」只是部分經濟還能運作。習近平稱「構建國內大循環是為了保證極端情況下國民經濟能夠正常運行」;也知道只能做到一部分運行。
5月30日,習近平主持了新一屆國安委會議,稱「當前我們所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的複雜程度、艱鉅程度明顯加大」,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
內外形勢頗為嚴峻,中共上下束手無策,習近平考察內蒙古,大概是這一心態的延續。內蒙古可能被中共高層當作了「極端情況下」的一個後手;但中共深知,若真發生了「極端情況」,對中共政權衝擊會更大,於是不得不又重新變調,改稱「國內國際雙循環」。
習近平還稱,內蒙古要「精心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落實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集中力量開展重點地區規模化防沙治沙」。
今年以來的數起沙塵暴,北京深受其害,中共高層們都親眼所見。除了環境問題,這實際也是歷朝歷代末年都會出現的警示之象。無神論的中共當然不會承認,仍然指望某些環保措施能解套。
中共出於恐懼,拚命想解決糧食自給,剛剛下令全國「退林還耕」;但習近平在內蒙古考察時,卻稱「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內蒙古官員們應該正在反其道而行之,現在還得趕緊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內蒙古漢語教材事件應是中央指令

2020年8月26日,內蒙古官方曾忽然宣布,以蒙古語授課的小學自9月1日起改用統編漢語教材,用普通話授課,引發強烈不滿,大量民眾上街抗議示威。一個月會後,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在「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專題民主生活會會議」上表示,要深刻吸取這次雙語教學改革問題的教訓;並表示要堅定不移推進雙語教學改革。
當時,外界認為這一強制命令可能來自中共高層,內蒙古恐怕不敢如此造次,但最後還得由內蒙古官員出面背鍋。
新華社報導習近平此次考察內蒙古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要「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堅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確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由此可見,內蒙古強推漢語教材並非自行其是。石泰峰並未因此事搞砸受到牽連,在中共二十大上如願進階政治局委員,然後升任中共政協副主席兼統戰部部長,估計倒查胡春華在內蒙的工作有功,如今反而壓了胡春華一頭。
習近平還稱,「共同富裕,最艱鉅的任務在一些邊疆民族地區」;「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髮展動力,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內蒙古大片地區民眾仍在從事傳統農業和畜牧業,但受環境、氣候影響很大,基本上靠天吃飯,只能祈求不要發生惡劣天氣,但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卻無能為力。他們實際處於自生自滅的生活狀態,「共同富裕」與他們基本沒有關係。
中共高層指望內蒙古不斷提供資源,但並沒有錢救濟內蒙古的農民、牧民。內蒙古官員們只會把錢撈到自己的腰包,誰會管普通老百姓?他們甚至根本不會去偏遠地區,習近平考察期間也沒有去。

習近平不得不談就業問題

新華社報導稱,習近平考察時說,要「把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擺在突出位置」;「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
李克強卸任後,「靈活就業」基本沒人再提。李強為了與李克強區分,有意迴避李克強的不少說法和政策。李克強曾一再透露,中國大陸有兩億多人「靈活就業」。近期披露,中共的「就業」標準極低,每週工作1小時就算「就業」了。還有媒體披露,中國大陸年輕人的失業大軍可能有5000萬,這與李克強所說的兩億多人「靈活就業」大致相符。
過去三年裡,每年有1000萬左右大學生畢業,他們當中現在多少人真正有工作,恐怕難以樂觀。今年又有超過1000萬大學生畢業,2020年疫情後,總計約有4000萬大學生畢業,但遭遇了最難的就業期。
習近平重提李克強的「靈活就業」,顯然對實際就業情況十分清楚。習近平還提到了退伍軍人和農民工,表明簡單勞動的工作都極度缺乏。內蒙古應有不少人曾到外地打工,但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少,很多人可能已被迫回到家鄉,更沒有就業機會。
新華社還報導,中共國務院國務委員諶貽琴6月6日至7日在四川成都和湖北武漢調研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稱要「搶抓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的關鍵期」,「做好就業困難人員幫扶」。
這應該令剛剛結束高考的大量高中畢業生感到沮喪。他們經歷了難熬的苦讀,只為升入大學,指望將來能有一個好前程。如今大學畢業生就業艱難,相信大多數最終拿到大學錄取通知的考生和家長們心裡是五味雜陳,金榜題名的喜悅會被莫名地沖淡,未來可能遙遙無期。
6月8日,中國各地銀行收到了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下調的通知。其中,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自6月8日起從0.25%下調5個基點至0.2%,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2.05%,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45%,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5%。 中共媒體引用專家的話表示,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存款利率仍有繼續下降的可能。
中共之前已經屢次降準放水,如今又調降存款利率,想逼著老百姓消費,但目前的經濟狀況下,誰敢大筆消費呢?大學生、年輕人基本沒有存款,又沒有工作,拿什麼消費呢?習近平考察內蒙古吐露了中國經濟的真相,難怪5月29日的政治局會議不敢公開了。那麼誰該對此負責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