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城中村改造提速 多項目卻因資金短缺停滯

2025年02月14日房地產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15日訊】在房企頻頻債務違約,整個房地產行業陷入資金短缺困境下,中共當局把城中村改造當作了拉動房地產市場、提振地方經濟的新引擎。進入2025年後,北京當局開始加大力度推動城中村改造,然而由於地方財政吃緊、拆遷阻力大等原因,許多城中村改造項目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中國31省份的地方政府近日陸續發布了「工作報告」。陸媒梳理發現,包括上海、天津、重慶及廣東省在內的24個省份及直轄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城中村改造」列為其重點工作進行部署。其中,北京市公佈的「城中村改造5年規劃」,改造範圍達310平方公裡,擬分27個實施單元進行「徵收騰退」;上海市政府宣布今年將啟動2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誓言要全面完成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廣州市則宣稱有52個舊改項目將按下「加速鍵」。
然而,在官方「亮眼」的計劃和宣傳背後,許多已經啟動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實際上已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之中,有的已悄然停滯,有的則低調宣布「延期」。
週五(2月14日),廣州市番禺區某鎮從事小商品批發的居民劉政(化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透露,他所居住的小鎮轄區內本來有兩個城中村列入了改造規劃中,但因為經濟不景氣已經被叫停了。他說:「政府也沒宣布,反正就是沒有下一步動作。那些原來拿生活補貼的村民,補貼也不給發了,他們又搬回了原來的家,都還沒來得及拆,沒開工就停了。」
劉政表示,他經常路過廣州市「城中村改造」的重點地段——海珠區的康樂村和鷺江村,發現那個地方的舊房子去年12月初就已經拆得差不多了,但到現在也沒有動工建設,都成了「圍起來的廢墟」。
康樂和鷺江是廣州最知名的城中村,那裡曾聚集了近2萬家服裝製衣、輔料廠,建築雜亂,十多萬人在此吃住行,打造了珠三角製衣王國。因此,這個地區的城中村改造拆遷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
劉政說,他還注意到中山大學對面一塊很大的地區也面臨拆遷。他認為,單純從城市建設的角度來說,對這個地方進行改造也是必要的,但是,現在一般的房地產開發商和政府都沒這個實力來完成該項目了。
北京的宏觀經濟研究員馬越(化名)也向美國之音講述了他自己觀察到的情況。他披露,在上海市外灘附近有大片的城中村改造,但是拆遷進行到最後一步卻改不動了,「因為那些人搬走之後,接下來沒有錢去做改造,」他說,「現在那裡都沒人,跟鬼城一樣,拆不動了。」
馬越還透露,北京市的昌平、望京等地區也有一些廉租房或者半地下室,目前也看不到大規模的拆遷。他分析說,現在的問題是財政上缺少資金,有的城中村改造項目被政府接管過來了,有的項目則是把拆遷的人打發走了,後續開發卻找不到人來接盤。
「現在地產商基本沒人有能力去開發,所以就閒置著,」 馬越說,「至少上海那幾個地方目前看起來不太可能再接著開發了。」
2024年11月,中共住房城鄉建設部和財政部曾聯合印發通知,宣布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範圍由最初的35個超大特大城市以及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大城市,進一步擴大到近3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官方媒體宣稱,據中國住房和房地產研究院測算,全國21個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可產生直接投資超過10萬億元,帶動其它投資超過15萬億元,合計超過25萬億元。
對此,馬越告訴美國之音,中共官方的許多數據都是假的。「好多數字發出來是為了提振市場信心的」,他說,「你看中國的財政資金,其實花出去的錢是很慢的,而且其中能說得清楚來源和去路的只有『以舊換新』那些項目,其它的改造,尤其是城市拆遷那些,說不清楚錢花出去沒有,而且錢從哪兒來的也不知道。」
他指出,北京當局曾宣布發行十萬億政府債給地方政府減輕財政負擔,另外拿出兩萬億用於城中村改造。但是中央政府發行的國債卻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宣布暫停了。原因是去年12月份開始發債後,「所有的銀行都衝進去買債,因為他們沒有別的資產」,結果造成國債利率被壓到很低,從而推高了銀行的系統風險,所以當局只能暫停國債的發行,到現在也還沒有重啟。
「如果不重啟這個項目的話,也就是說這個十萬億和兩萬億都進行不下去。」馬越分析說,其實地方政府現在正面臨著許多舊債「必須立刻還」,包括公務員的工資還拖欠著,這些都是第一位的,「城中村改造這種屬於沒有回報率的項目,肯定是往後推」。
(記者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