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6大血栓危机 出现这些症状应警惕

2017年12月02日健康
台湾艺人季芹与王仁甫结婚十馀年,儿女成双,是娱乐圈公认的甜蜜夫妻。然而,在两人的婚姻路上,也曾有过“生死”波折。

季芹曾于37岁那年,患上椎动脉剥离,做断层扫瞄,脑部附近被检查出血栓。当时,她右手忽然瘫软,连眼线和眉毛都画不了。她曾几近忧郁,伤心地对先生王仁甫说,自己只能再陪他10年。王仁甫回答她,“我会把你的骨灰放在房间,陪我很久很久。”

如今,季芹病已痊愈,两人的这段往事也成为娱乐圈的佳话。然而,这件事也让更多人认识“血栓”这一疾病,提醒了人们预防血栓的重要性。

什么是血栓?


“血栓”,就是在血管中形成的血块。我们知道,血液是流动的,而当受伤流血时,伤口附近的血液会凝固起来,形成血块,避免失血过多。这是自然的生理现象。然而,当血块在血管里形成,又没能顺利分解,就可成为血栓;如果血块脱离形成的部位,游向身体的其它部位,就成为“栓塞”。


血栓和栓塞堵在血管里,会影响该部位的血液流动。(Wikipedia)

血栓和栓塞堵在血管里,会影响该部位的血液流动,使这一区域的器官组织失去血液和氧气的供应,可能造成组织损伤、梗塞,甚至坏死,有些病人不得不截肢。情况严重的还可能使人猝死,如常见的急性心肌梗塞。

血管受伤时,容易形成血栓;而血管未受伤,血栓也可能形成。当人的血液过于浓稠、血流过慢,就有形成血栓、栓塞的风险。

警惕生活中的6大血栓风险



哪些生活习惯或疾病可能引发血栓?

1.常吃高油脂的食物。油腻的饮食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含量,一旦这些物质附着在血管壁上,就容易积累,引发血管阻塞。

2.长时间维持同样的姿势,如久站、久坐或久卧。因为肌肉长时间不活动,使血液淤滞,就容易形成血栓。特别是常坐飞机、汽车旅行或长年坐办公室工作,又疏于活动的人,更应该警惕。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研究,当人在持续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久坐旅行后,罹患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约增一倍。

3.口服避孕药或其它含高量雌激素的药物、补品。因为雌激素容易活化血液的凝固因子,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缓慢。

4.长年吸烟。吸烟会使血液中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脑血管阻塞、肺栓塞、心肌梗塞都是吸烟可能引发的疾病。

5.年纪到了45岁以上,也应警惕血栓疾病。因为年纪增长,身体功能逐渐老化,血液变得黏稠,相较年轻人容易生成血栓。

6.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肥胖、糖尿病和癌症,或家族有遗传性的血液病史,也会增加血栓或栓塞疾病的风险。

出现这些血栓症状应警惕



血栓由于血块所在部位不同,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其中,动脉血栓可能会导致心脏病突发、缺血性中风和四肢缺血。出现以下症状时,应紧急就医:

●胸痛

●呼吸急促

●一条手臂或腿忽然失去力量

●一侧脸的下半部分忽然下垂

●四肢或手臂、腿部发冷、苍白和疼痛

静脉血栓常出现在腿部或臀部的深层静脉,在上肢也有发生。深部静脉血栓可能会导致腿部(包括脚踝和足部)和手臂的某处出现如下变化:

●疼痛或痉挛

●肿胀

●泛红、青紫、出现红斑,且泛红部位还可能有发热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深部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而且血栓一旦脱落,会随着血液在身体游走。常见的是血块停留在肺部,并堵住血管,形成肺栓塞。因此如果出现肺栓塞的症状,如:气短、胸痛、吸气时胸痛或咳血、盗汗,应尽快就诊,请医生检查和治疗。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晓玉)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