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3月14日讯】很多人都有爱掏耳屎的习惯,时不时想拿个棉签、手指等“捅一捅”!大家往往认为,耳屎是体内的垃圾,没有任何用途,所以需要彻底清除!
其实,耳屎是由外耳道分泌的淡黄色黏稠分泌物,具有阻挡尘埃或异物侵入耳道、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以及避免传入声波过度冲击,保护听力等积极作用。
和便便、唾液以及其他人体分泌物一样,耳屎气味和性状变化,也能反映出许多健康问题。
1、耳屎黏黏的
耳屎根据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薄片状的干性耳屎,另一种是油脂状(发黏)的湿性耳屎。它们都是正常现象。2、柔软、淡黄色耳屎
这种耳屎,算比较健康,在儿童耳中常见。对于孩子来说,产生的耳屎比成人多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增长就会逐渐减少。湿软的黄色耳屎,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潮湿和粘稠的耳屎,特别有助于润滑耳道,防止耳道干燥和瘙痒。
3、深色、粘性耳屎
深色的耳屎,与出汗有关。有深色耳屎的人,说明你的汗液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比别人更容易产生体味。不过,这也是比较健康的一种。4、白色、干燥和片状
这种不同的耳屎与隐性基因有关。与深色耳屎相反,这种颜色通常被发现在身体气味比较少的人身上。5、耳屎臭臭的
耳鸣、耳朵流脓、耳屎变臭、耳痛有阻塞感可能是中耳炎的表现,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致病菌感染所致。引发中耳炎的原因包括游泳呛水、吸烟,长时间高分贝戴耳机听音乐等等,另外,中耳炎也是感冒的常见并发症。6、耳屎厚而色暗
当你有压力或恐惧时,耳朵里的腺体就会产生比平常更多的蜡,同在压力下出汗是类似的反应。如果你长期处于高压力,过多耳屎会导致堵塞,导致暂时性的听力丧失。7、深棕(褐)色
虽然黑色或深褐色看起来很吓人,但你也不必太惊慌。这种耳屎一方面可能是压力过多导致过度分泌。还有可能表明耳屎在你耳朵呆了很长时间。耳屎中的脂肪已经对氧气产生反应,导致颜色更深。8、血色耳屎
耳屎呈血色状,可能是耳膜破裂或穿孔的迹象。为了安全起见,最好马上去看医生。耳屎在小程度上从耳道漏出是正常的,这是你耳朵的自然清洁机制在起作用。但是,如果大量的血和脓流出,或者你发现自己的干性耳屎突然变成湿性,并且流出,很可能是耳内感染的征兆,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9、灰色耳屎
耳屎呈灰色,很可能是灰尘太多的结果。但是如果灰色耳屎,同时伴有耳道内干裂、干燥或瘙痒,则可能是脂溢性湿疹。这种情况,就需要医生提供治疗方法了。耳屎的干湿状态和遗传基因关系密切
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干性耳屎在黄种人中比较常见,黑人和白人则更可能拥有湿性耳屎。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不同人种对气候的遗传适应性有关。日本长崎大学的研究还发现,耳屎的干湿状态与狐臭存在密切关联。有狐臭的人很可能同时拥有湿性耳屎。
不过,黏黏的耳屎通常也不会跟人一辈子。
美国肯塔基大学的助理教授Brett Comer表示,上了年纪之后,人的湿性耳屎会日趋变干,同时汗腺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萎缩,所以狐臭也可能会消失。
一般情况下,干性耳屎可在打喷嚏、咳嗽或咀嚼时自行排出,建议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pixabay.com)
建议不要自行掏耳屎
一般情况下,干性耳屎可在打喷嚏、咳嗽或咀嚼时自行排出,而湿性耳屎却不太容易自己掉出来,其结果是不断堆积的耳屎堵塞耳道,出现耳堵、耳痛、耳鸣等不适症状。但原则上讲,不建议大家自己掏耳屎。一来,外耳道内的皮肤和鼓膜等组织都非常娇嫩,民众在自行挖耳屎的过程中,因为看不到耳内状况,而人体耳道本身是弯曲的,若贸然乱挖,恐使耳屎被推到更深处,而导致耳朵闷塞。用挖耳勺等坚硬物体掏容易造成鼓膜穿孔,损伤听力。
二来,已经形成堵塞的耳屎如果硬掏,容易越捅越深,加大耳屎排出难度。
而且耳道上皮本身就是耳腔外的保护层,若常挖它反而容易破坏这层保护层,而增加耳朵内膜发炎、发痒的产生。再加上,过度挖耳屎也会破坏外耳道既有的防护功能。最重要的是,操作不当更有不慎刮伤耳壁,造成流血的疑虑,严重甚至可能造成伤口发炎化脓,应谨慎对之。
如何安全清洗耳朵?
其实,从健康角度考虑,耳朵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无需处理耳屎。但如果耳屎堵满了耳道,已经影响你的听力,或者经常有耳痛、耳闷胀的情况,就需要到医院处理,在医生的帮助下将耳屎全部取出,以保证安全。如果真要自己动手的话,建议用棉签在外耳道转动几圈就好。“油耳”且耳屎颗粒大,可以让棉签蘸上温水,然后在外耳道内轻轻旋转,将耳屎带出,再用耳勺轻轻取出。
若是耳朵不慎进水,则不妨试着将头倒向浸水的那一侧,以跳跃方式让水流出。如果还是有残留的水在耳内,则可用棉花棒轻沾吸去水分(不要大力挖)。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