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吃生鱼片? 肝吸虫可在体内存活数十年

2018年12月28日健康
【新唐人2018年12月28日讯】很多人喜欢吃生鱼片,并认为生食能更好地保留鱼的营养成分。但是生吃鱼类却有一个不得不防的风险,即寄生虫感染。肝吸虫是淡水鱼、 淡水虾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在人体中可生存数十年,能导致肝硬化、 胆管癌等疾病。
“中华肝吸虫”是怎么感染人体的?
中国最常见的肝吸虫种类是中华肝吸虫(也叫华枝睪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中华肝吸虫主要见于亚洲的韩国、 中国大陆、 台湾、 越南北部、 日本、 俄罗斯的亚洲地区。根据2016年的文献记载,中华肝吸虫感染病例约1千5百万,其中近90%在中国。
中华肝吸虫的生命分几个阶段。在疾病流行区,感染肝吸虫的人畜排出的粪便中,有肝吸虫虫卵。虫卵随粪水落入水中,进入淡水螺体内,在淡水螺体内生成尾蚴;尾蚴排出螺体后,进入淡水鱼体内发育成囊蚴。囊蚴是能感染人体的种类。
喜欢吃生鱼片? 肝吸虫可在体内存活数十年
中华肝吸虫进入生鱼肉、感染人体的过程。(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大纪元译制)
草鱼、鲢鱼、鳙鱼等超过100种淡水鱼,还有几种淡水虾都是中华肝吸虫囊蚴的最常见的载体,生的淡水鱼片、 未彻底煮熟、 腌制、 烟熏的鱼片中都可能含有活的囊蚴,人吃进后,囊蚴在人体内逐渐发育成成虫,寄生于肝胆管。
不光人,猫、 狗、 猪等也可能感染中华肝吸虫,肝吸虫在人或动物体内产下虫卵。如果含虫卵的粪便再次污染水源,会使虫子的生命周期代代延续。
在亚洲还有另一种常见的肝吸虫是泰国肝吸虫(Opisthorchis viverrini),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 柬埔寨、 越南和欧洲一些国家,泰国肝吸虫的生活周期和感染方式和中华肝吸虫类似。
肝吸虫能致癌 成虫在人体内存活数十年
肝吸虫病属于典型的“病从口入” ,可很多人不了解它的风险。
据美国疾病防控中心,中华肝吸虫和泰国肝吸虫功能在人体内存活可以长达30年。肝吸虫感染可能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但如果大量肝吸虫感染人体,虫子在人体肝脏的胆管内生长,可以引起胆管堵塞、黄疸、 消化不良、 胆管发炎、肝纤维化、 肝硬化。
胆管癌与肝吸虫病有密切关系。据文献估计,未来几十年内,中华肝吸虫的感染将在东亚造成每年约5千胆管癌病例。 还有调查发现,泰国北部每10万男性中每年胆管癌发病数超过100例,远远超出常见病标准,这主要归因于泰国肝吸虫感染的盛行。
泰国肝吸虫和中华肝吸虫分别在1994年和2009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定义为一类致癌性寄生虫感染。
预防寄生虫感染 疾控中心:避免吃生鱼
不少人认为进食生鱼片时蘸蒜汁或喝高度白酒就能免受寄生虫感染。实际上,有人曾用蒜汁和离体的肝吸虫囊蚴做实验,发现肝吸虫囊蚴直接泡在蒜汁中2分钟时囊蚴开始死亡,但直到160分钟后才全部死亡。而人们用生鱼片蘸蒜汁通常只有几秒钟,不可能起到杀灭肝吸虫的目的。
从理论上讲,酒精也有杀灭囊蚴的可能性,但生鱼片中的肝吸虫囊蚴都被包裹在鱼肉里,接触酒的时间很短,甚至不会接触,因此也不能依赖喝酒杀死囊蚴。
疾病防控中心提醒,避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肉,是预防感染肝吸虫最好的方法。中华肝吸虫的囊状幼虫非常怕高温,因此在食用鱼类前必须充分煮熟;另外也要彻底清洗处理过生鱼肉的餐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建议在煮熟鱼肉时,中间温度至少达到145° F (约63° C),杀灭鱼类中的寄生虫。冰冻处理也是常用的杀死寄生虫的方法,但需要达到至少-20°C的低温和足够的冷冻时间。
另外,吃生鱼肉也可能导致蛔虫、绦虫、食肉菌、沙门氏菌等其它感染。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有肝吸虫病病例报告,但很多是来自感染区的移民病例,本土病例极为罕见,因此相对来讲,发达国家的医生诊断肝吸虫病的经验更少。如果到感染区旅行过,并且生食过当地的淡水鱼/虾,可向医生说明自己的怀疑。无论是中华肝吸虫或泰国肝吸虫,都可通过检查粪便虫卵的方法诊断,如果查出感染,不用太担心,可以用吡喹酮或阿苯达唑有效治疗。
文/韩慧林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