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3月09日讯】去年时,中共自1994年以来首次放弃了设定GDP增长目标。之前不少专家预计,今年也有可能不设目标,但是有点出乎意外的是,3月5日,中共总理李克强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是“6%以上”,也就是说,6%是底线。
有意思的是,同一天,美国之音报导了人口学家易富贤的一个语出惊人的预测:“中国经济永远超不过美国”,这看上去就好像是给中南海的雄心当头浇了一桶冷水。那么,易富贤为什么敢做这样的预测呢?
在经济增长模型中,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总产出,那就是劳动力、生产效率和资本。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围绕其中的劳动力和生产效率来和大家聊一聊中共的经济现况。
易富贤:老龄化是中国经济的“灰犀牛”
我们先说说这个易富贤是谁,易富贤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资深科学家,他根据人口增长趋势做出的预测,在中国全国和局部都屡试不爽。2007年的时候,易富贤曾经出版过《大国空巢》一书,指出了中国计划生育所造成的人口危机。
其实,早在2016年时,易富贤到中国参加博鳌论坛,就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提到过“中国经济永远不会超过美国”,当时中国举国上下,其实现在也是,都在高喊“厉害了,我的国”,可想而知,易富贤的这番话被认为是唱衰中国,易富贤自然也就被中共消音了。
那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中国的劳动力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人口问题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有人口才会有生产、消费、创新等等一系列的经济生产活动。易富贤认为,80年代时,中国能够快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依靠人口红利。1979年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1980年时,中国人口年龄的中位数是多少呢?只有22岁,而当时美国是30岁。
这里的人口年龄的中位数是指把人口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序,位于中间的年龄就是年龄中位数。年龄中位数以上和以下的人口数量相等,比如一个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5岁,那我们就知道这个国家超过35岁的人口有一半,年龄中位数的高低往往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中位数越高,人口老龄化越严重。
所以在80年代,中国相当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而那时候的“美国”正要开始步入中年,所以两国的经济差距的缩小是必然的。
但是,在2014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已经开始下降,2018年时,中国的中位年龄已经超过了美国,现在中国是42岁,而美国是38岁。
易富贤预测,如果中国的生育率稳定在1.2的水平上,也就是每位育龄妇女一生平均生育1.2个孩子,到2035年时,中国的中位年龄是49岁,而美国是42岁;2050年时,中国将达到56岁以上,美国是44岁。那时候,中国相当于接近退休的年龄,而美国正值中年。一个接近退休的人和一个正值中年的人相比,显然不论是体力上还是创造力上,都不占优势。
更何况,中国的生育率有很大的可能性根本不能稳定在1.2的水平上。近年来,中国新生人口不断下降,中共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出生人口减少了58万,而2018年的出生人口又比2017年少了200万,而且中国给出的这个新生数据还受到外界的广泛质疑,有人说,之前大陆媒体曾有报导说,1到11月份一共才出生1,000万多点儿,怎么到了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突然就爆发了,出生了快400万?
易富贤也曾经在推文中说,2019年的实际生育率应该只有1.0左右,就是出生1,000万或略低,不可能有中共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1.47,就是1,465万的出生人口。并表示,中国人口已经负增长,2019年实际总人口应该只有12.79亿。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已经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种种问题,不仅劳动力、创造力下降,而且消费力也会下降,这会使得中共想希望通过增加国内消费而拉动内循环的算盘落空。另一方面,人口老化会对养老金、医疗等带来很大压力。对中国来说,老龄化是一头“灰犀牛”,因为人口老化,中国的大方向是:经济下降和制造业衰落。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影响产出的另一个因素——生产效率,这往往从一国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中体现出来。
李克强:科技发展大而不强
2020年,李克强主持了中共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李克强在会议上说,要清醒看到,中国科技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基础研究及原始创新薄弱、一些关键技术亟需突破等问题。
中国的科技研发是个什么现状呢?科技创新严重缺乏根基。很多科技人员已经习惯于弯道超车,没有耐心钻研基础研究,大多数技术全靠模仿、偷窃,但实际掌握的先进科技仍然有限。
而且,我们也看到,现在中国的很多高科技公司因为竞争力、创新力都不足,似乎也无心主业了,都纷纷表示要转行“养猪”。今年初,华为宣布要进军养猪产业,曾经让大众吃了一惊,外界认为华为养猪是其“自救”的方式之一,因为华为之前受到美国制裁而芯片告急,智能手机业务受阻。
而其实早在2009年时,网易丁磊就高调宣布办养猪厂,还给所养的猪们赋予了一个相当文艺的名字——“未央猪”。
到了2018年时,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高调宣布将进行AI养猪,并宣布研发出一套判断母猪怀孕的高科技“诊断算法”。随后,京东也加入了“养猪”产业,在2018年11月成立了农业研究院,宣称将利用人工智能推动养猪业升级,今年1月底,京东关联公司——京东数科海益公司还刚刚公布了一个涉及养猪饲料投喂系统的新专利。
这些一个个积累了数十年高科技实力的公司,纷纷致力于科技养猪,也让人感叹,中共大而不强的科技,正是中共国力颓败的缩影。虽然中共一直在宣传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但是现实是,中共引以为豪的科技巨头都热中于在“养猪”业上大展身手。
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是中共不断爆发的“芯片烂尾”工程,自2018年以来,江苏、湖北、四川、陕西等地的6个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半导体发展计划相继停摆,造成巨大损失,有的项目几乎还未上马已经就烂尾。而让人印象深刻是的,一水之隔的台湾,却和中共形成了鲜明对比,本土大量高科技公司蓬勃发展,而台积电更成为世界芯片制造业的领军人物。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像李克强所说的“大而不强”,源于技术方面的推动力也非常的有限。
中共经济长跑后劲不足
我们再回到中共两会提出的GDP目标,中共设定了2021年GDP增长6%以上的目标,基于2020年较低的一个基数来讲,也许6%不难实现,但是这只是一个“短期”的表现。长期来讲,不论是从人口角度,还是从科技角度,中共的经济都显得后劲不足。中共如果为了实现短期的目标而增加杠杆,很有可能会为长期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隐忧。
据财新网报导,这次两会上,中共表示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同时,中央预算内会安排投资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高瑞东预计,2020年中间环节大约有1万亿左右的专项债结馀,这也就意味着2021年整体专项债高达4.65万亿,将强力推动基础建设的反弹。
用基建拉动经济增长,就如同又要回到“投资—信贷—债务”的恶性循环中。据国际金融协会数据(IIF),截至2020年第三季,中国债务已经累计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35%,也就是GDP的3.35倍,这背后又预示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月2日,中共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新闻会上说,中国每年贷款增速保持12%左右。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经济不断下滑的同时,金融系统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从2017年到2020年,中国已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20年全年,中共就已经处置了3.02万亿不良贷款。面对大量的不良贷款,银行需要注入大量资本作为准备金以防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共虽然提出了新的GDP增长计划,但这个6%以上,只能是一剂强心针,也许可以让中共在短时间内提振短跑活力,但是人口老龄化这头灰犀牛已经等在前方,无法逃过,此外,中共还要面对生产力不够、消费力疲软、创新力不足的现实,被中共夸大的经济成长与国力迟早会回到它原本的面目。所以,中共经济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永远都是自已。
策划:许巧茹、宇文铭
主播:尉然
撰文:蒋天明、财商经济研究所
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