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到全身无力头痛想吐 如何预防热伤害

2022年08月09日健康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8月09日讯】炎炎夏日气温飙升,每天热到受不了,即使待在室内也可能中暑。究竟热伤害有什么症状?哪些人容易受到热伤害?又该如何预防呢?中央社整理卫生福利部相关资讯带读者了解。
●什么是热伤害 热伤害是指身体无法正常调节高温,产生的急性疾病统称。
人体正常体温约摄氏37度,正常变动范围介于0.5度至1度左右。为了因应环境温度变化,会用排汗等方式散热;夏日高温潮湿,当身体调节功能异常,无法正常排汗或过度排汗时,会造成身体容易蓄热,体温若持续上升,就可能出现热伤害。
热到全身无力头痛想吐 如何预防热伤害
2022年7月24日,在中国南部福建省厦门市的鼓浪屿,人们在炎热的天气里用雨伞遮挡阳光。 (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热伤害有几种 常见热伤害包括轻度的热痉挛、中度的热衰竭及重度的热中暑,其中热中暑最危险,若处理不当,死亡率超过30%,相当于每10位热中暑患者有3人可能死亡。
中暑可分成“传统型中暑”和“劳动型中暑”传统性中暑指缺乏对于环境气温湿度改变的适应力,多发生在老人、小孩及慢性疾病患者,而劳动型中暑则多发生在高温高热环境的工作者,例如国军、劳工、农夫与运动员等。
热到全身无力头痛想吐 如何预防热伤害
2022年7月24日,在中国南部福建省厦门市的鼓浪屿,人们在炎热的天气里用雨伞遮挡阳光。 (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有哪些症状 热痉挛:身体运动量过大、流失盐分,造成电解质不平衡,常出现流汗、肌肉强烈抽痛,可能持续1至3分钟,容易发生于大腿、小腿与手臂。
热衰竭:大量流汗未适时补充水分或电解质,导致血液循环衰竭,常出现疲倦、全身无力、头晕、头痛、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视力模糊、说话喘、姿态性低血压、脸色苍白等症状。
热中暑:热衰竭进一步恶化,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失调,常出现体温超过40度,头痛、头晕、皮肤干燥发红、意识不清、呼吸困难,若不尽速处理可能引发休克、心脏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致命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热到全身无力头痛想吐 如何预防热伤害
2022年7月22日,在加沙市海岸线上,巴勒斯坦儿童在炎热的夏季天气中骑着骆驼在海滩上散步。 (MAHMUD HAMS/AFP via Getty Images)
●谁是高危险族群 65岁以上长者:排汗功能、对温度转变的适应力、调节体内水分机能较不迅速,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慢性疾病者更要小心。
婴幼童: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展成熟,代谢率也较高,注意时时提供水分并调整所在环境的温度。
服用特定药物者:有些药物可能增加热伤害机率,如利尿剂会干扰水分及盐分平衡;如三环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剂等,会抑制流汗减少热量散失。
户外工作者或运动员: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加上常忽略防晒、休息及补充水分而容易造成热伤害。
密闭空间工作者:因环境通风或散热不良,人体产生热的速度加快,造成体温或体液来不及调节平衡而造成热伤害。
肥胖者(BMI值大于等于24):脂肪极易产生热量,且身体的皮下脂肪会阻隔热量散热,使散热面积下降;代谢又会使产热增加,要小心大量排汗而造成热伤害。
热到全身无力头痛想吐 如何预防热伤害
2022年7月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由于气温持续飙升,人们在马约尔广场排队使用喷泉喝水,试图凉快一下。欧洲目前正经历着50年来最持续的极端高温天气。 (Pablo Blazquez Dominguez/Getty Images)
●急救5步骤:荫凉→脱衣→散热→喝水→送医 轻度热伤害像是热痉挛,只要在荫凉处休息,补充足够水分、盐分就能恢复。
出现热衰竭或中暑症状,应立即帮患者降低体温,包括移至通风荫凉处,松脱衣物、足部稍微抬高、平躺休息,若有呕吐现象则侧躺保持呼吸道畅通。全身皮肤喷洒水,用水擦拭身体或搧风帮忙体表散热,或将冰袋(毛巾包覆冰块或冰饮料罐)放置颈部、腋窝和鼠蹊部。
患者意识清醒可提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如运动饮料)或含少许盐分的冷开水,若患者意识不清不可给予饮水,并尽速送医。
热到全身无力头痛想吐 如何预防热伤害
2022年7月12日,英国埃因斯福德,一家人在达伦特河边乘凉。英国本周将经历一场热浪,因为一些地区的温度预计将超过30℃。英格兰南部和东部地区已经发布了2级高温健康警报。 (Dan Kitwood/Getty Images)
●如何预防热伤害 预防热伤害有3要诀,分别是保持凉爽、随时补充水分、提高警觉。
平时穿着轻便、浅色、宽松透气的衣服,室内加装遮光窗帘;无论室内外都尽可能待在荫凉、通风或有空调的地方,避免于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曝晒在阳光下,绝不可将幼童单独留在密闭车内。
不论活动程度如何,都应随时补充水分,别等口渴才喝水,多吃蔬果,但不可补充含酒精及含糖饮料,也要避免喝太过冰冷的水。户外工作者、运动员应随时留意身体状况,适当休息并补充水分,室内密闭高温环境者要注意补充水分与通风,民众外出时多多注意防晒。
(转自中央社/责任编辑:夏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