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9月07日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时,天气逐渐转凉,露水凝结成霜。俗语说,“白露十样白,老来腿不摆。”白露时节,民间会采集“十样白”,吃了十样白可以强健身体。
“上午白露凉飕飕,下午白露热死牛”
唐代诗人李白在《秋夕旅怀》一诗中写道:“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白露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历书记载:“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顾名思义,白露时节天气渐凉,夜晚水气凝结在草木之上,形成晶莹剔透的露珠,故名白露。
白露通常出现在公历9月7日至9日之间,俗语说:“上午白露凉飕飕,下午白露热死牛。”意思是说,白露节气如果落在上午时分,天气将会迅速转凉,如果落在下午时分,则会延续一段高温天气。
今年的白露节气落在9月7日,确切的入节时刻约为上午11时11分。根据古人的判断,白露之后气温会下降的很快,很快就会入秋。
民谚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暑气渐消,秋意渐浓,丹桂飘香,人们能感受到丝丝凉意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白露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古人将白露节气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一候鸿雁来:鸿雁自漠北而来,飞往南方过冬。
二候玄鸟归:玄鸟即燕子,此时燕子南归。春暖“玄鸟至”,来时是“比翼双飞”;秋凉“玄鸟归”,去时是“拖家带口”。
三候群鸟养羞:“羞”同“馐”,意为美食。诸鸟感知到秋天的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同储藏珍馔。
白露采集“十样白”
白露也是庄稼丰收的时节,谷子、棉花、枣子、核桃、南瓜等作物逐渐成熟,进入收获的最佳时期。俗话说:“白露十样白,老来腿不摆。”在江南等地,人们采集会十种带有“白”字的植物,用来煨乌骨白毛鸡、鸭子或猪肘子,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十样白”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以与“白露”相对应。
白露习俗:收清露、饮白露茶、办秋社
民间还有在白露节气收清露、饮白露茶、喝白露米酒、办秋社等习俗,以庆祝丰收的到来。在古代,人们会在白露这一天敬拜神灵,酬谢丰收。祭神仪式过后,大家可以共同享用社酒、社肉。收清露:人们认为白露时节的露水有特别的功效,可以泡茶、蒸馏酒,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功效。
据《本草纲目》记载,秋露能令人“延年不饥”,还能“愈百病”。因此在白露这天,一大早就能看到人们拿着盘子,从草木上收集露珠,拿回家煮茶喝,煮粥喝。
喝白露米酒:一些地方有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用新鲜糯米在白露当天酿酒,口感特别好。
喝白露茶:“白露茶”就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白露茶不像春茶那样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股独特的甘醇味道。
古人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的说法,喝白露茶既解渴防燥又提神。
吃蕃薯:人们喜欢在白露这一天吃蕃薯,认为吃了蕃薯以后,不会发胃酸,对身体有好处。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蕃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具有补中和血、健脾益胃、宽肠通便的功效。
品龙眼:“白露必吃龙眼”,这是福建地区的习俗。龙眼能益气补脾,还能治疗神经衰弱,白露节气天气转凉,多吃龙眼能补气,对身体好。
祭禹王:在江苏太湖等地,渔民会举行祭祀大禹的仪式,祈求禹王保佑渔业丰收。
大禹是治水的英雄,被称为“水路菩萨”,江苏太湖的民众一年会举办四次祭祀大禹的仪式,分别是正月初八、七月初七、清明和白露这四个日子。
清明和白露的祭禹王仪式更盛大一些,因为这时雨水偏多,容易引起洪涝灾害,祭祀大禹是希望禹王保佑不要出现涝灾。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秋菊绽黄、秋叶渐红,进入色彩斑斓的季节,不妨抽空陪同家人或约上三五好友,去户外领略秋天的美好。
(责任编辑: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