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5月6日訊】5月5日是立夏日。立夏是指夏季的開始。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
我國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蛄)蛄在田間的嗚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籐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中國古代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巡察耕作。
習俗
中國傳統的四時八節都與美食有關,立夏也是如此。立夏是個吃的節日,舊稱為立夏嚐新。立夏一般都在農曆四月初,其時春去夏來,櫻桃紅透,新筍登場,新鮮的果蔬開始登場,人們又可一飽口福了,其實在江浙這一帶,在立夏日民間還保留著祭神、嚐新、饋節、稱人等等習俗。
傳統上,立夏之日的中午,民間家家戶戶都要用紅茶或胡桃殼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用彩線編織好的蛋套,掛於孩子頸上胸前,或掛在帳子上,俗稱“立夏蛋”。 也有的地方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繫手繩,稱“立夏繩”。
充滿童趣的立夏蛋。(網絡圖片)
孩子們則在這一天,三五成群地玩“拄立夏蛋”的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一個一個鬥過去,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 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立夏過後,便是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託著祈福保平安的願望。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 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中國民間傳統的立夏食物。(網絡圖片)
民間還有立夏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裡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 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 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裡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裡。
至於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相傳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
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託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鬥。從此以後,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鬥。而孟獲不忘丞相這託,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鬥,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鬥,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甚麼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 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過去民間有立夏秤人的習俗
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 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而舊時做母親的往往擇此日為女孩子穿耳朵,穿時一邊哄孩子喫茶葉蛋,當孩子張口咬蛋時即一針捷穿。也有為家養貓兒穿耳朵、劄上紅頭繩的。早在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養生
傳統中醫認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心為陽髒,主陽氣。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迴圈,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初夏之時,老年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許蔥頭,喝少量的酒,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便可預防心病發生。立夏之後,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 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 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總之立夏 之季要養心,為安度酷暑做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幹”的境界。
http://www.youtaker.com/
立夏日期的計算:[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5.52,20世紀=6.318。
舉例說明:2088年立夏日期=[88×.0.2422+5.52]-[88/4]=26-22=4,5月4日是立夏。
例外:1911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
我國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蛄)蛄在田間的嗚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籐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中國古代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巡察耕作。
習俗
中國傳統的四時八節都與美食有關,立夏也是如此。立夏是個吃的節日,舊稱為立夏嚐新。立夏一般都在農曆四月初,其時春去夏來,櫻桃紅透,新筍登場,新鮮的果蔬開始登場,人們又可一飽口福了,其實在江浙這一帶,在立夏日民間還保留著祭神、嚐新、饋節、稱人等等習俗。
傳統上,立夏之日的中午,民間家家戶戶都要用紅茶或胡桃殼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用彩線編織好的蛋套,掛於孩子頸上胸前,或掛在帳子上,俗稱“立夏蛋”。 也有的地方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繫手繩,稱“立夏繩”。
充滿童趣的立夏蛋。(網絡圖片)
孩子們則在這一天,三五成群地玩“拄立夏蛋”的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一個一個鬥過去,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 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立夏過後,便是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託著祈福保平安的願望。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 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中國民間傳統的立夏食物。(網絡圖片)
民間還有立夏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裡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 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 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裡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裡。
至於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相傳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
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託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鬥。從此以後,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鬥。而孟獲不忘丞相這託,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鬥,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鬥,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甚麼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 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過去民間有立夏秤人的習俗
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 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而舊時做母親的往往擇此日為女孩子穿耳朵,穿時一邊哄孩子喫茶葉蛋,當孩子張口咬蛋時即一針捷穿。也有為家養貓兒穿耳朵、劄上紅頭繩的。早在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養生
傳統中醫認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心為陽髒,主陽氣。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迴圈,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初夏之時,老年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許蔥頭,喝少量的酒,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便可預防心病發生。立夏之後,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 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 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總之立夏 之季要養心,為安度酷暑做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幹”的境界。
http://www.youtaker.com/
立夏日期的計算:[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5.52,20世紀=6.318。
舉例說明:2088年立夏日期=[88×.0.2422+5.52]-[88/4]=26-22=4,5月4日是立夏。
例外:1911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