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0月06日訊】10月4號,美國華人醫師協會,在法拉盛舉辦健康諮詢和專題講座。多位專科醫師以中文做科普,進行義診,社區民眾感到十分受益。請看報導。
華人健康節包括免費檢查、諮詢,以及心臟病、乙肝、過敏性疾病的處理等專科講座。王元聰醫師介紹了醫保系統的改革。趙茜醫師介紹了女性對心臟病的預防,魏麗虹醫師講解乳癌初期的預防和治療之後,都被聽眾圍住繼續回答問題。多家保險、護理公司等參加了諮詢活動。
在法拉盛開診的血液腫瘤專科醫生何自力:「今天很高興我們來參加華人醫生協會的活動。每年我們舉辦一次,主要是服務廣大的民眾,不管有沒有保險,有沒有身份。能夠幫助他們解答一些,日常的常見病的常識。我今天的講座,來講肺癌的篩選、預防、早起診斷,跟我們治療的一些進展。」
民眾聆聽講座感到受益。
民眾李先生:「有些東西原來一知半解很模糊,換句話說就是不踏實。但是聽了以後就覺得很踏實。比如剛才談心血管病,心臟出現問題,甚麼叫『搭橋』。怎麼會出現這個問題,聽了就很明白了。」
民眾郭女士:「所有的醫生態度都非常好,你想人好的人才會出來義診。心很好的人才會出來義診。」
民眾邱女士:「聽了這個講座呢,對病理的分析很清楚。生病是甚麼原因造成的,生病當中呢,要治療的及時。治療的不及時,造成後遺症很麻煩。諮詢下來,以後身邊的人有甚麼,我都可以教他去做。」
現場還提供免費抽血檢查血糖和膽固醇的服務。
抽血化驗師劉麗慧:「現在他們知道這個重要性,歲數大了要做一下血液檢查,一定要定期做檢查,然後跟蹤醫生做治療。」
美國華人醫師協會會長郭鋼:「我們這個美國華人醫師協會,每年都做義診,今年是第八年。我們每一次都是請一些專科醫生,來到社區為大家服務,為大家提供諮詢。今年我們請來很強的陣容。一個是牙科、口腔科。還有以為腳科醫生。這些醫生平時要約了去見都很難。」
腳醫這裡排隊的人很多,圍成一圈兒,四個小時一個接一個沒有間斷。在貝賽Francis Lewis Foot Care工作的陳醫生說對此已經習慣,稱自己的工作一直排的滿滿。
貝賽Francis Lewis Foot Care醫師Stanley Chen:「我經常一週六天、七天的工作。處理很多醫院的急診。一般每週六天都會在辦公室。」
美國華人醫師協會會長郭鋼:「我們醫生協會的醫生有很大的特點。是雙語,講中文也講英文。有些病人不是說不會講英文,是用英文去看病和醫生溝通有一定的隔閡。那不是語言障礙,是文化背景不一樣。所以他們找華人醫生看,大家互相了解文化背景,比較容易溝通。」
跟華人醫生問診,文化背景相同,令溝通更順暢。
民眾郭女士:「我以前都是看美國的醫生,美國的醫生跟我們亞洲人看的不一樣。特別是這個敏感科。我去美國醫生那裡看他就不很細。他說你肯定吃甚麼東西但是他找不出原因。到了這兒他告訴你這是濕疹,也可能是受風啊甚麼的。美國人跟我們看的很不一樣。」
各位醫師的專家建議,我們將在本欄目中陸續與大家分享。
新唐人記者蘭青、唐誠紐約報導
華人健康節包括免費檢查、諮詢,以及心臟病、乙肝、過敏性疾病的處理等專科講座。王元聰醫師介紹了醫保系統的改革。趙茜醫師介紹了女性對心臟病的預防,魏麗虹醫師講解乳癌初期的預防和治療之後,都被聽眾圍住繼續回答問題。多家保險、護理公司等參加了諮詢活動。
在法拉盛開診的血液腫瘤專科醫生何自力:「今天很高興我們來參加華人醫生協會的活動。每年我們舉辦一次,主要是服務廣大的民眾,不管有沒有保險,有沒有身份。能夠幫助他們解答一些,日常的常見病的常識。我今天的講座,來講肺癌的篩選、預防、早起診斷,跟我們治療的一些進展。」
民眾聆聽講座感到受益。
民眾李先生:「有些東西原來一知半解很模糊,換句話說就是不踏實。但是聽了以後就覺得很踏實。比如剛才談心血管病,心臟出現問題,甚麼叫『搭橋』。怎麼會出現這個問題,聽了就很明白了。」
民眾郭女士:「所有的醫生態度都非常好,你想人好的人才會出來義診。心很好的人才會出來義診。」
民眾邱女士:「聽了這個講座呢,對病理的分析很清楚。生病是甚麼原因造成的,生病當中呢,要治療的及時。治療的不及時,造成後遺症很麻煩。諮詢下來,以後身邊的人有甚麼,我都可以教他去做。」
現場還提供免費抽血檢查血糖和膽固醇的服務。
抽血化驗師劉麗慧:「現在他們知道這個重要性,歲數大了要做一下血液檢查,一定要定期做檢查,然後跟蹤醫生做治療。」
美國華人醫師協會會長郭鋼:「我們這個美國華人醫師協會,每年都做義診,今年是第八年。我們每一次都是請一些專科醫生,來到社區為大家服務,為大家提供諮詢。今年我們請來很強的陣容。一個是牙科、口腔科。還有以為腳科醫生。這些醫生平時要約了去見都很難。」
腳醫這裡排隊的人很多,圍成一圈兒,四個小時一個接一個沒有間斷。在貝賽Francis Lewis Foot Care工作的陳醫生說對此已經習慣,稱自己的工作一直排的滿滿。
貝賽Francis Lewis Foot Care醫師Stanley Chen:「我經常一週六天、七天的工作。處理很多醫院的急診。一般每週六天都會在辦公室。」
美國華人醫師協會會長郭鋼:「我們醫生協會的醫生有很大的特點。是雙語,講中文也講英文。有些病人不是說不會講英文,是用英文去看病和醫生溝通有一定的隔閡。那不是語言障礙,是文化背景不一樣。所以他們找華人醫生看,大家互相了解文化背景,比較容易溝通。」
跟華人醫生問診,文化背景相同,令溝通更順暢。
民眾郭女士:「我以前都是看美國的醫生,美國的醫生跟我們亞洲人看的不一樣。特別是這個敏感科。我去美國醫生那裡看他就不很細。他說你肯定吃甚麼東西但是他找不出原因。到了這兒他告訴你這是濕疹,也可能是受風啊甚麼的。美國人跟我們看的很不一樣。」
各位醫師的專家建議,我們將在本欄目中陸續與大家分享。
新唐人記者蘭青、唐誠紐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