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登記中心像菜市場一樣!」這樣的場面,昨天一早就在位於上海徐匯區南寧路上的婚姻登記中心出現。上海多個婚姻登記中心從上週末開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協議離婚高峰:浦東上週六一天超過近百對夫婦協議離婚,楊浦則有97對夫婦協議離婚,是平時的三倍。
最近上海有市民下了班就往民政局跑,幹嘛?不是結婚而是離婚。有的結婚僅半年也來離婚,雖然此次離婚沒有限號,但一天離婚登記僅放50個號,也等於是離婚限號了。
奇怪,上海人為何離婚登記人數突然多了起來?源於前段時間有傳言稱:9月初上海將施行「最嚴限購政策」,要恢復「認房又認貸」的房貸政策,首套房首付比一律提高至五成,二套房一律提高至七成。
令人「杯具」的是這些人婚要白離了,因為就在29日下午17點左右,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信對此進行了闢謠:針對近期有關購房信貸新政的傳言,上海市住建委明確表示,沒有研究過此類政策,將繼續嚴格執行3月25日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保持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上海住建委的一句話,這些剛辦完離婚的人恐怕要哭了,原本是為了拿婚姻堵房價的明天,結果傳聞是假,這婚白離了,該哭還是該笑?儘管很多人可能會儘快重婚,但在法律上,假離婚就是真離婚,儘管有的提前寫好「忠誠協議」,但保不準有的假戲真做,婚離了房沒了,落得個人財兩空,你說人生得有多「杯具」?
這樣的「杯具」很是戳痛人心,為了一套房子竟然堵上婚姻,很多人都在問:值嗎?這些年來飆升的高房價盛滿了我們不盡的「杯具」,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高房價扭曲了人們的消費觀,人多、房少、價高,為了房子別無選擇,儘管很多人知道假離婚的潛在風險,彷彿明知道丈夫不會回來,但仍執著站在村口張望的女人,最後化作了永恆,成為一尊望夫石,也心甘情願,中國式離婚,高房價「綁架」了多少人的婚姻?
一個傳聞就會讓人跑著去離婚,中國式離婚很無奈也很悲壯,開發商早已掐准了買房人的命脈,只要房地產政策調控限購,恐慌就擋不住,搶著離婚搶著買房似乎早就設定好了的。據上海房產交易中心資料,截至8月29日19:36,當日一手房簽約套數已達1629套,超過了3月24日,即「滬九條」發布前一日1360套的成交量,僅傳聞就讓本已火爆的上海樓市又迎來了新的高潮。
為了買房而假離婚,婚還白離了,這樣的怪事嘲諷了誰,又羞辱了誰?這次傳聞的始作俑者是中介還是開發商,我們不得而知,但高房價綁架婚姻的「杯具」何時不再上演?這是很多人的追問。(原標題:上海離婚潮高房價「綁架」了多少人婚姻)
──轉自《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最近上海有市民下了班就往民政局跑,幹嘛?不是結婚而是離婚。有的結婚僅半年也來離婚,雖然此次離婚沒有限號,但一天離婚登記僅放50個號,也等於是離婚限號了。
奇怪,上海人為何離婚登記人數突然多了起來?源於前段時間有傳言稱:9月初上海將施行「最嚴限購政策」,要恢復「認房又認貸」的房貸政策,首套房首付比一律提高至五成,二套房一律提高至七成。
令人「杯具」的是這些人婚要白離了,因為就在29日下午17點左右,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信對此進行了闢謠:針對近期有關購房信貸新政的傳言,上海市住建委明確表示,沒有研究過此類政策,將繼續嚴格執行3月25日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保持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上海住建委的一句話,這些剛辦完離婚的人恐怕要哭了,原本是為了拿婚姻堵房價的明天,結果傳聞是假,這婚白離了,該哭還是該笑?儘管很多人可能會儘快重婚,但在法律上,假離婚就是真離婚,儘管有的提前寫好「忠誠協議」,但保不準有的假戲真做,婚離了房沒了,落得個人財兩空,你說人生得有多「杯具」?
這樣的「杯具」很是戳痛人心,為了一套房子竟然堵上婚姻,很多人都在問:值嗎?這些年來飆升的高房價盛滿了我們不盡的「杯具」,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高房價扭曲了人們的消費觀,人多、房少、價高,為了房子別無選擇,儘管很多人知道假離婚的潛在風險,彷彿明知道丈夫不會回來,但仍執著站在村口張望的女人,最後化作了永恆,成為一尊望夫石,也心甘情願,中國式離婚,高房價「綁架」了多少人的婚姻?
一個傳聞就會讓人跑著去離婚,中國式離婚很無奈也很悲壯,開發商早已掐准了買房人的命脈,只要房地產政策調控限購,恐慌就擋不住,搶著離婚搶著買房似乎早就設定好了的。據上海房產交易中心資料,截至8月29日19:36,當日一手房簽約套數已達1629套,超過了3月24日,即「滬九條」發布前一日1360套的成交量,僅傳聞就讓本已火爆的上海樓市又迎來了新的高潮。
為了買房而假離婚,婚還白離了,這樣的怪事嘲諷了誰,又羞辱了誰?這次傳聞的始作俑者是中介還是開發商,我們不得而知,但高房價綁架婚姻的「杯具」何時不再上演?這是很多人的追問。(原標題:上海離婚潮高房價「綁架」了多少人婚姻)
──轉自《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